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目前分類:電子報 頭條文章 (4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EDM_091231 

時間︰2009/9/22
地點︰台北市漢中街城市電影公司辦公室
專訪︰張靚蓓、蕭明達(攝影)

前言︰
有些人對《悲情城市》的記憶可以化為話語說出!
有些人對《悲情城市》的記憶卻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話中許多的欲言又止,卻在細心收藏的件件資料及圖片中透露些許訊息!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蝙蝠.血色情慾》:人性與神魔的界線

 文/ 洪光遠

穆瑙的吸血鬼(Nosferatu),雖是將近一世紀前的默片,但除了聲音及性的魅惑外, 已具粗胚;傳統吸血鬼電影的基本元素(如:鬼魅般的飄忽、睡棺木、怕日照、頸部齒痕…)無一不備。比較不一樣的是形象:本片吸血鬼是妖形怪狀,全然不具性的魅力;劇情也以述說鄉野異聞的方式展開,本片顯然只是藉著誌怪的題材,歌頌終能驅魔解咒的夫妻貞情,相當保守與傳統,推出後,可能沒料到它居然會發展演變成一種、不斷推陳出新的類型電影;想想,光是恐怖魔幻,再加上一點性的刺激,就可以讓吸血鬼電影成為長賣型的B級片種。如果沒有柯波拉1992年的吸血鬼(Dracula)站在吸血鬼的立場描寫它綿延四百年的款款深情,以及近10年後尼爾喬丹的夜訪吸血鬼、更細繪吸血鬼的七情六慾、能力及限制、而儼然將之視為另一種人類族群,並賦予他們更平等的地位,吸血鬼電影可能一直停留在賣弄恐怖與色情的B級片種中;至於其後的異世界、與新近風靡影壇的曙光系列,也只是分別披上吸血鬼外衣的奇幻動作、及YA片型的變貌而已。

朴贊郁的血色情慾(Thirst)所傳遞的主題 可又擴大且深刻了許多;不僅觸及吸血鬼的「七情六慾、能力及限制」,更藉由主角變身前後、能力與角色的變化,凸顯出一個「論及人性與神魔界線」的議題。在有識之士頻頻探討「人類挑戰大自然力量所帶來恐怖後遺症」的當今世代,更是發人深省!

成長於育幼院、矢誓侍奉上帝的神父尚賢,為救世人,甘願獻身為類似黑死病疫苗人體實驗的受試。在猝死又奇蹟式重生後,已變身為「需不時吸食鮮血維持不死之身」的吸血鬼。弔詭的是,雖身已成吸血鬼,除了其應有的超能力外,卻神奇地還具有靈療神力,因而成了神/魔的雙手化身。影片的主題,也隨著越來越誇張、荒謬的劇情走向,開始浮現、轉化;直到片尾,雖以看似老套、宿命 的方式告終,實則隱含著嚴肅的議題,令人在感到淒美之餘,油然而生起惕厲與?然敬畏之心!

因為尚賢的身份、事蹟與靈療神力,使他成了活菩薩;更因為有合乎「情」「理」的鮮血來源,使得他能暫時取得介於「神、魔」兩種衝突身份間的平衡,而以更強的能力,扮演起近乎上帝的角色---能定生死。殊不知,這才是他個人最嚴峻的考驗。當他由憐生愛地迷上了受夫家(友人康友)虐待、楚楚可憐的泰珠後, 身為一個「人」的情慾與愚昧,讓他從暗戀、通姦,到自以為是替天行道、扶弱救溺的俠義之士時,已不可避免地淪為殺人犯了!接著,更在衝動殺了誘騙他謀殺親夫的泰珠、旋即不捨而賦予她不死之身時,更是犯下了大錯---創造了一位完全無法約制的吸血魔物。影片走筆至此,已完全陷溺在荒謬、怪誕、令人不寒而慄的氛圍裡。編導還刻意以其他人物刻板化、甚至滑稽的表演方式,反襯出兩位異類在木然表情下,內心的深沈、與超然無懼。在泰珠由受害者變身為嗜血的加害人後,尚賢終於確知已到了該自殺/殉教以贖罪的時候了。於是他先殺了執意想復明(看日出)、不惜墜入魔道的神父(拯救他的靈魂?),故意表演出強暴信徒的戲碼、以摧毀信徒對他的迷信,到成功拯救了大屠殺中的兩位倖存者、並設計她們成為整個事件的見證;最後,強迫泰珠與他相偕焚燬於日出(象徵大自然力量?)的海濱斷崖上。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兩兄弟──亞太影展與台灣中影公司

 

◎梁良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悚電影相對論

 

—從《貴婦失蹤記》到《消失的旅客》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gif圓一場光影的夢 開創老電影的新生命(二)new.gif

 

 

 全文連結      影片連結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gif2009華語暨東亞電影國際研討會new.gif

 


地點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三樓 A3001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製片在中國—李揚的電影經驗談

                                                  主講人:李揚 (《盲井》及《盲山》導演)
                                                  活動時間:2009年12月2日(週三)
                                                      下午2:10放映《盲山》;

                                                      下午4時 專題演講及答客問
                                                  活動地點:台北巿青島東路7號4樓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gif巴依尼的歧路電影館~影像投映,一種顯像性書寫new.gif

  

 

◎孫松榮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一場光影的夢 開創老電影的新生命(一)


 

 2005年到2006年間,行政院新聞局委託東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本館合作,製作一部可以幫助本館募款的紀錄片,邀請資深影人孫越先生擔任主持人,也訪談了多位電影界與藝文界的長輩、學者和本館友人,暢談他們與電影資料館的淵源以及對電影資料館的期許。因為本館需要各界踴躍贊助經費,才能逐漸減輕對政府預算的依賴,特將該紀錄片的內容,整理出文字檔,希望透過本館電子報,籲請熱愛電影的朋友們,大家告訴大家,給予熱情的贊助,讓政府與民間共同協助我們做好保存電影文化資產以及推廣電影藝術的工作。感謝!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gif 風聲鶴唳 刀光劍影new.gif

  

 ~打造華語類型電影的殿堂~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w.gif 樂活映像展 青春追尋new.gif 

  

11/1~11/30 全台巡迴 邀請您!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麻雀的假期:解開幽閉的心靈

 

EDM_91030B1031.jpg      伊朗電影早在1987年阿巴斯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以寫實的手法,外弛內張的舒緩步調,帶給觀眾一個故事簡單卻劇力十足、迥然不同的觀影經驗後,引起世界影壇的矚目,一時之間,伊朗電影成了各地影展競相邀約的新寵,且都獲得很好的迴響。這些作者中,除了阿巴斯以外,馬吉.麥吉迪算是作品較多、且部部佳作的另一顆明星,像1998的「天堂的孩子」不僅入圍奧斯卡最佳外片,還引發新加坡影業拍了一部同樣叫好叫座的仿作「跑吧孩子」,影響不可謂不大!綜觀這些電影,大都以兒童的純真眼光來探索庶民生活的百態,容或有些不公不義的事,也都輕巧地冰釋在宗教信仰與人際溫情下。馬吉麥基迪較獨特的地方,在於他多以家庭為故事的背景,且偏好描繪親情的那種「甜蜜的負擔」;兒童單純的執著與命運之神(阿拉?)巧妙的安排,常是他主人翁化解危機、重燃信心的良方。本片也不例外,但是比起導演過去的作品,除了保有原有純美的特色外,還在配樂與視覺符號上,加入更多的電影元素,豐厚了觀眾的視聽感受,宛如享受了一頓大餐,而不再只是一碗美味的陽春小菜!

      電影一開始,一如往例地,讓主人翁卡林莫可奈何地面臨了生活中的難題----失業;但在事件發生前,編導卻先耗費好大的篇幅,描述兒子(胡珊)與鄰童想協力將一處廢墟清理成養金魚的水池,而弄壞了女兒的助聽器,不僅為卡林在本片中執著、迫切地想賺取更多錢的動機,加強了說服力,還藉由兒童純良的執著,對照出他無理的偏執;最後,更以復建後宛若天堂的水池,及卡林院內日漸堆積肇禍的垃圾,寓意著「一切唯心造」的道理。這兩條分由成人(卡林)主導的戲劇主線、與側寫兒童(胡珊)的副線,來回交融於全片中,不斷相互映照出兩種執著,分別影響(侵蝕或激勵)人性中的善念,以及所帶給人們的不同際遇。
   

      本片除了主題前後貫穿、綿密交織於劇情外,還讓卡林一直徘徊、掙扎在善惡的邊緣,以強化戲劇張力。偶發的機緣讓他成了客貨摩托車手,除了賣力載送客物,賺取薄利外,還伺機運回一些堪用廢棄物,汰換家中設備,甚至於轉賣圖利,而家人卻頻將他辛苦運回的物件,任由鄰人取用,最後不得不藉奪回藍色大門,以表明自己立場;期間,甚至於發生跟丟送貨車隊,遇上收購二手貨小販,一度曾想轉賣以賺得暴利,或留作家用(試想,若是彩視而非較不需要的冰箱的話),幸好最後都踩了煞車。當他逡巡於馬路上,遇上為客薰香的小女生而找不到零錢付費時,仍執意穿梭於車陣中換鈔,反錯失了小女孩的行蹤,此時,原先頗受薰香女童感動的他,反因撞見子女在路邊叫賣花卉,而勃然大怒…..內心的這一切善惡之爭,終在一場意外後,讓他重獲冷靜旁觀、省思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機會,並在赴醫回診時,得以親眼目睹孩童們為善固執的美好行徑,此時不僅默許、認同原先他斥為夢想販賣金魚的作為,更在眾童意外痛失「百萬條金魚」時,吟詠出寬慰童心的歌謠,終於消融了雙方打從片頭即形成對立的親子關係。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根的凝視 — 我看董振良的電影

◎鄭秉泓

 

    《單打雙不打》的開場,是成年的阿明與友人討論是否該把母親接去台灣定居,接下來畫面跳回日本佔據金門的八年(1937-1945)期間,當時阿明尚未呱呱墜地,父親卻被日軍抓走;稍後,飾演阿明阿公的蔡良善的聲音響起,這回卻跳脫了劇中角色改以自己身為瓊林村老村長的身份口述二戰前後在地歷史。影片繼續以歷史現場重建、劇中演員自我抽離口述歷史的交錯形式,從二戰後國民黨接收金門、古寧頭大捷講起,回憶八二三砲戰之後的二十年間(1958-1977)那段「單打雙不打」歲月,嚴密監視之下的百般辛酸、近百萬發子彈落下時那生死關頭的驚心動魄,如今卻化為在地人眼角嘴角的釋懷與苦笑……。

     金門在冷戰時期被毛澤東當作左右中、美、蘇關係的籌碼,同時也被認定是中國與台灣連結起來的中繼站,而作品主題永遠鎖定金門在地人事物的董振良,似乎認定唯有藉由影像的記錄、捕捉與再現,才得以令金門從那因特殊時空下的軍事政策而相形扭曲、極度不尋常的島嶼封閉性格中跨越出來,釋放自我於歷史洪流與地理脈絡間,重新尋求、定義真正的自我。

      董振良1994年的作品《單打雙不打》是一部「劇情式紀錄片」(docudrama),一方面借用戲劇表現手法重建歷史場景與事件(忠實還原歷史真實為其第一要務),一方面則安排劇中幾名演員(由金門在地居民扮演)對著鏡頭談論自己的金門經驗。董振良拍片向來缺乏資金,自己加上幾名志同道合朋友編、導、演、技術全都自己來的結果,讓他作品中「人人都是參與者」的草根精神相當鮮明。在《單打雙不打》這部標榜著首部由金門人自行籌募資金、製作、編導、演出的作品中,素人演員們既如實「做自己」為現在的金門代言,也「做別人」象徵著過去的金門;這樣的雙重辯證,連結了金門過往與當下的地域性格與歷史經驗,也連結了金門與一海之隔的台灣(同時更思索著跨海相望的廈門)。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霞年代》10/23上映

名人、影評、網路鄉民金鑽級推薦

 

那是屬於老一輩的記憶......,有「台灣寶塚」之稱的「藝霞歌舞劇團」,廿五年後的今天,經典即將重現!霞女們即將再次穿上塵封已久的戲服,再次與觀眾在戲院相會,錯過這次,再等廿五年也看不到。
2008高雄電影節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霞年代》展現數位典藏成果

特映座談會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
                                       與談人:影評人-貧窮男與《藝霞年代》導演-薛常慧
                                       時間:2009年10月2日 (五) 晚上7:00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典型的女性復仇《死亡公寓》

2009女性影展影片

彌勒熊

 

      本屆性影展選片活潑多樣,如:焦點導演茱莉黛許的女權運動史篇《人權鬥士:羅莎派克》,講突破男尊女卑情結的台灣紀錄片:《女生正步走》,描寫女性內在幽微心事的《第一次》,以及對婚姻暴力觀點獨特的《達令》,或是成熟女子必得面對的避孕墮胎問題《上帝辦公室》…等等精彩作品。當中也出現了少見的恐怖類型片:《死亡公寓》,而且還來自於台灣觀眾尚陌生的電影國度:印尼。

      一開始導演莫莉蘇亞刻意把女主角艾莉莎變態的言行主因,導向於幼年目睹母親因父親外遇事件而自殺的陰影中,而一分的愧疚或是補償心態,造成父親無止盡對她的容忍及管教,除了將她封鎖在偌大的豪宅,就算工作、開會、外出…,也會交代年長的女管家及男司機,監控著她所有的行動。有著藝術天份的艾莉莎,常常在房裡拉著哀怨的大提琴,聲聲如泣如訴,讓人毛骨悚然。一天這個被過度保護著的嬌嬌女,在百般無聊之下,竟跟蹤來家中打工的游泳池清潔員巴里,在探知對方住所後,她策劃了一場逃家記。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最後總有希望《再見朝陽》

2009女性影展閉幕片

 

       彌勒熊

       這是女導演彭翠蘭的新作品,有一種華裔自我省視的觀點,質地特殊,充滿創意、想像與張力,讓人非常驚豔。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身、心、靈的影像觀想

林文玲

(2009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艾瑞克》:憂鬱症的標準處理程序

 

Eric-ok1.gif  

文/ 洪光遠

      一向慣拍含社會主義色彩、沈重議題的肯洛區,居然拍出這麼一部充滿幽默、諧趣的輕鬆喜劇,真是令人大感意外!不過一轉念,又覺得導演會選拍因未婚懷孕致婚姻家庭失敗而喪失生趣的當今社會常見案例,且還觸及街頭暴力及私槍、盜竊等社會議題,還算沒有太跳TONE;就算詼諧的基調有別於往常的嚴肅悲憫,但擅長描述中下階層平凡人物喜怒哀樂的敏銳筆觸、及游刃有餘的映像魅力,仍舊展現了大師的風采。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導演還藉本片,完整地示範了人們在面對衍生當前社會許多重大問題的憂鬱症/恐慌症(panic)時,其標準的處理步驟(S.O.P.),還提出了針砭當今社會人士沈痾的兩帖良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朵玫瑰》:柯波拉的「浮士德」

   ◎文/洪光遠

4a827f09956fd.jpg 

《第三朵玫瑰》(圖:聯影提供 )

  美國名導柯波拉在睽違影壇近十年後所推出的「第三朵玫瑰」,自然引起萬方的矚目,雖說他經營視覺影像的魅力,仍舊令觀眾目眩神迷、歎為觀止!然而由於題材本身的玄奧晦澀,導演又不願他的作品只流於「時空旅行」的科幻濫調,因而試圖藉本片,探討科學、乃至於宗教界所追究的人類重大、根本議題---「生命的意義」,結果拍成了目前這部主題嚴峻、跨越時空的大作。

  故事原型應襲自歌德的「浮士德」,只是仍顯巧思、論述更為圓融。意外的電擊,帶給了一位年逾70、對生命充滿挫敗感的語言學者多明尼克,一個更年輕的生命。電影前半,在舖述完多明尼克奇遇且成功地擺脫所遭逢的各種體制與權要界的干擾後,藉著一張張報紙接續發行的頭條大事(配上轟然巨響),明快地交代了時序的流轉,旋即進入本片後半所描述的重點:多明尼克如何面臨生命的終極抉擇。在前半多明尼克從病榻中悠悠的甦醒時,醫生在為他奇蹟式地重生後的生命慶幸之餘,問他會將鍾愛的玫瑰放置何處,他先選擇了手指(打字/寫作),再選擇了膝蓋(尋訪全球古文明以遂行其探討語言的終生職志);直至片尾,多明尼克仍未明言他的第三朵玫瑰會置於何處?當鏡頭一直拉近多明尼克屍體手上紅艷的玫瑰、直到它佔據您的視野時,相信您已從片中他的抉擇裡知道了答案!影片後半多明尼克所面對的主要角色,近似浮士德所面對的梅菲斯特與克莉絲汀:一個是象徵他對知識執迷不悟追求的另一個自我,另一位則是左右他生命意義、可以生死與之蘿拉化身的薇諾尼卡;然而,比浮士德幸運的是,雖然掙扎、煎熬於真理與真情的衝突中,多明尼克至少還可以選擇,而不像浮士德只能接受克莉絲汀為了救贖而必然要付出的犧牲、並屈從在所屬真理的旗幟下。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