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gif新單元- 稿登照: 

  2009.9.18 本期特稿:「粉墨登場」、《尋找艾瑞克》、伊普斯汀的四部同志電影


 

new.gif笑中有淚的芭樂革命勵志片「粉墨登場」

        

全球首部反高學費紀錄片「粉墨登場」15日於「典藏創意空間」舉辦媒體試映會,這部反高學費運動二十年來唯一一部紀錄片本來以為在藍綠鬥爭夾殺的媒體版面下,社會議題毫無曝光空間,但現場還是來了許多關心教育的媒體工作者。

        一早「粉墨登場」工作人員,舉行電影人的拜拜儀式,祈求放映順利,吸引不少路人觀看,隨後工作人員開始展開高規格的消毒清潔工作,為H1N1的防疫工作嚴格把關。協辦此次放映工作的「典藏創意空間」企劃主任陳柏谷表示,典藏長期推動台灣藝術文化工作,紀錄片作為藝術的一個創作體,這次贊助社運紀錄片「粉墨登場」的八場放映,協助籌募反高學費運動推廣經費,感到意義非凡。

        影片放映期間,導演以芭樂片的旁白口吻訴說整個抗爭故事搭配輕快詼諧的剪接節奏,現場笑聲此起彼落,開始,在場媒體工作者非常認真書寫報導橋段,但進入感性片段,許多人所幸托起腮融入片中生活與革命的小宇宙。映後,不少曾經參與社會運動的觀者紛紛落下感動淚水。 

       「粉墨登場」除了感性的勵志語言,紀錄片裡紀錄反高學費議題主軸是探討「課徵企業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的訴求,「粉墨登場」對於批判當今資本主義機制下,教育成為壟斷的商品,而企業體為教育成果的使用者之一,應當納入支付教育經費的一環。此論點立即吸引在場媒體的興趣,雖然此一訴求已經在台灣提出十年,卻遭重商主義的政府打壓和冷凍。

         進來出版紀錄片有出色表現的「同喜文化」負責人林睿育也出席放映,同喜文化發行的批判企業真相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也將展開巡迴放映和座談。從「粉墨登場」的小鋼砲到「企業人格診斷書」的大砲火,在社運界,開始將檢討轉向壟斷企業財團,這兩部紀錄片將為資本主義的亂象帶來一記堅毅的回擊。

         紀錄片中主角之一的「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簡淑慧,在淚光中言語自己已年屆中年,但依舊不會妥協與放棄為改造台灣社會而奮戰,希望藉由此次全國巡迴,分享自己的經驗,邀請更多年輕世代加入社運舞台,為台灣的未來粉墨登場。 

 

pink003.jpg 

  

導演吳星螢正用風靡全球暢銷書「富爸爸與窮爸爸」的火紅「ESBI象限」,向在場媒體工作者解說:世界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分食僅有百分之五的財富,而百分之五的人佔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財富,反高學費二十年的努力就是要向那百分之五的壟斷者要回教育經費。學費不應該由窮人買單。(照片攝影 / 提供:陳錦桐)

  

 

*粉墨登場相關報導*

立報頭版 反高學費紀錄片 導演自身寫照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3892

中央社 反高學費紀錄片「粉墨登場」巡映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5137110.shtml

 


 

new.gif 肯洛區獲頒歐洲影藝學院終身成就獎

    新作《尋找艾瑞克》連續抵制兩個大影展  

         

         歐洲影藝學院昨日決定將今年的終身成就獎頒發給英國大導演肯洛區,以表揚他對電影的奉獻。肯洛區即將在十二月十二日舉行的歐洲電影獎頒?典禮上接受此一最高榮譽。肯洛區是繼茱蒂丹契(08年)、史恩康納萊(05年)、六人喜劇團體蒙提·派森 (01年) 之後獲得此榮譽的英國人。肯洛區的新片《尋找艾瑞克》同時也入圍了今年歐洲電影獎的初選名單。

         這並不是肯洛區第一次獲頒終身成就獎,早在1994年,威尼斯影展就頒給他同樣至高無上的獎項了。肯洛區1936年出身自工人家庭,他的導演之路開始於電視。在1967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母牛》,而他真正受到肯定的是拍了《鷹與男孩》,確立了他長期持續關心社會政治議題的導演地位。他強烈的社會批判與寫實風格讓他成為英國自由電影運動的代表。他對底層小人物的真實呈現,散發出震撼心靈的情感力量。他1991年作品《底層生活》榮獲了歐洲年度電影;06年再以《吹動大麥的風》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與他合作的演員與編劇也一再地在各大影展拿下獎項。

         新片《尋找艾瑞克》是第十次與坎城與威尼斯雙料最佳編劇保羅˙拉維提合作,雖依舊以庶民為背景,但有別以往的溫馨與幽默,以及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讓它成為今年坎城最受喜愛的影片,正式首映場觀眾起立鼓掌超過15分鐘。

         然而,已連續兩個影展無法邀到肯洛區這部新片。長期批評以色列的加薩走廊與黎巴嫩政策的肯洛區,今年抵制了多倫多影展以及墨爾本影展,將《尋找艾瑞克》從影展中撤片,都起因於這兩個影展接受了以色列官方的資助,來規劃台拉維夫專題等影展內容。和他一起站出來抵制多倫多影展的還包括一項批評全球化政策與資本主義的震撼主義」暢銷作家娜歐蜜克萊恩。墨爾本影展今年更是多災多難,先是大陸將所有中國電影撤片,以抗議墨爾本影展放映新疆人權領袖的紀錄片,台灣電影《渺渺》也捲入其中,之後又因為拿了以色列的錢而惹惱了大導演。

         雖已兩度榮獲終身成就獎,肯洛區的創作能量絲毫沒有減緩,量大且質精。《尋找艾瑞克》才剛在英國與法國上映,高齡73的他便已投入新片《愛爾蘭公路》的前製,是一部在伊拉克拍攝的電影,預計11月殺青。

        今年入圍歐洲電影獎初選的英國電影,除了十月二日即將在台北上映的《尋找艾瑞克》之外,還有今年在坎城獲得評審獎的女導演Andrea Arnold的《魚缸》,以及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貧民百萬富翁》,競爭相當激烈。

(圖文資料 / 前景娛樂)

 

ERIC_POSTER.jpg
 
《尋找艾瑞克》(圖:前景娛樂)

 


 

new.gif我怎會引進伊普斯汀的四部同志電影:

從給導演的一封英文信開始
 

文/黃茂昌 (前景電影公司 總經理)

        

          剛辦完六場「勞勃伊普斯汀影展」的特映與座談會,所有的講者都從personal的角度與自身的故事來切入。因此,我也想為這個影展寫一點personal的notes.

         拍電影或發行電影,每一次都是全新的經驗與學習的過程。發行「再見了,可魯」前,我對導盲犬幾乎一無所知;發行「企鵝寶貝」前,我完全不知道企鵝爸媽是輪流孵蛋與覓食;「無法無天」讓我知道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生活真相;「醉馬時刻」讓我搞清楚庫德族的困境;拍攝「賽鴿風雲」時,我才知道台灣每一隻賽鴿一生只比賽一次;「我和我的小鬼們」讓我有機會很認真地去瞭解法國公立高中的教育現況、種族文化的衝突與老師的困境。從高中開始,我從電影中學習成長,建構我的人生觀與社會觀,到今天始終沒有變過。從阿莫多瓦、「放輕鬆,隨性做」、歐容、「我的軍中情人」「盛夏光年」「巴黎小情歌」「愛滋味」,我發行過非常多的同志電影,我也製作發行過無數的紀錄片,然而,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把我帶回一個更根本更寬闊的領域。For me, it's special and overwhelming experience.

         去年,蓋斯范桑拍了「自由大道」,雖還沒獲得奧斯卡,但已引發相當多的討論。我的同仁畢業於舊金山勞勃伊普斯汀曾經任教的大學,有一天他提到「哈維米克的時代」這部紀錄片。我們很快地在網路上找到了導演公司的聯繫方式,去了封信,很自然地,導演委託的國際銷售公司(一個加拿大的公司)馬上就寄了一套四張DVD過來。在那個時間點,似乎跟一般做生意的過程沒有兩樣(大家研判「自由大道」的奧斯卡話題或許會有衍生的經濟效應;我們對一部片有興趣,但銷售者想賣更多部電影...。)我收到DVD後,也沒急著看,隔了好幾天才把「哈維米克的時代」帶回家。

         那天晚上,我12點才開始看,我哭了好幾次。看完後久久不能平復,於是在深夜寫了一封信給導演。

Dear Rob,

Thank you for sending the DVD box set to us so quickly. I have watched the DVD of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tonight. I have been busy with my documentary for the last few days, until now.

Before coming up with my business proposal, I just like to say, immediately after I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vie even in the middle of midnight, that I have been deeply moved. I figure I should let you know first, before anything else.

I have to speak in a personal note.

I am not a gay, not really into politics, and have mixed feeling about America, although spending 6 years studying filmmaking in New York and LA during 90s. In my country, I am not a minority, either. What moves me the most is not who Harvey Milk is, what he has done or what value he stood for. It's the sense of HISTORY that touches my heart. That sense of "history" reminds me of the IDEAL I had when I was young. It's a personal history evolved between a single human being and the society over the journey of compromise, reconstruction and shifting morality. When a documentary is so honest and true, everyone could feel related because we all have our history to come across, mostly in turmoil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no matter you grow up in Castro Street during 70s or in a Southeastern country during 80s.

"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What a great title! It's the TIMES that make me overwhelmed. The interesting and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did not watch this documentary in 1978, or 1984, but 20 plus years afterward. The distance creates a true value. Unlike THE THIN BLUE LINE, it's not the dramatic plot,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or intriguing characters that sucks me in. It's the TIMES that knocks me on the soul.

Nothing belongs to you unless you really live through it with your true heart, which I consider is very much worth cherished.

Once again, it's my personal note, nothing to do with distribution at all.

Best,

Patrick

         我不詳細翻譯了。我開宗明義地告訴他我不是同志,也不關心美國的政治,在台灣也不屬於少數族群(眷村長大的我所面臨的並不是minority這個問題)。然而,「哈維米克的時代」讓我深刻記憶起我的成長、我曾經擁抱的理想,以及台灣這二十多年來的轉變。

         後來,我就引進了這四部電影, without doubt or much negotiation.

         我跟同事說,發行或製作紀錄片大概不會賺錢,但可能也賠不了多少。對我而言,不要說是理想,但真的是一種自我實踐的成就與滿足。

         經過這六場座談會,我更確認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不只是關於同志,不只是要為同志爭取權利,或是為同志書寫歷史。它觸及到更廣的人權、法律、政治機器、歷史,以及更根本、更單純的人的需求的議題。從這個角度而言,它跟Naomi klein的「震撼主義」、Yes Men的「沒問題俠客修理世界」沒有二致。這些電影,一再地讓我反思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公義。

人,必須要時常被喚起理想,才能走下去。勞勃伊普斯汀的電影,就是提供了我再次反思與肯定自身價值的機會。Life is wonderful after all.

        我相信這個影展將成為我的電影事業中一個重要的歷程, another life-learning experience.

        希望大家有機會來看這些電影。9/18起光點台北映演兩週;10/2起台中萬代福也會映演兩週。

        官方部落格 www.ffe.com.tw
 

 

*更多內容請參閱:http://epaper.ctfa2.org.tw/epaper90918we/2O.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