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星  

本週摘錄幾位曾經和艾利克˙侯麥 (Eric Rohmer) 合作的女、男演員談他們眼中的侯麥。

首先是和侯麥共同創辦「洛桑莒影業」(Les Films du Losange) 製片公司,擔綱「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第一部片《蒙梭麵包店女孩》(La Boulangere de Monceau, 1963) 男主角的巴貝˙施洛德 (Barbet Schroeder)。巴貝˙施洛德說他自己是《電影筆記》的粉絲,跑去編輯部索取某幾期的過期雜誌,才跟侯麥聊起霍華˙霍克斯 (Howard Hawks)。他當著侯麥的面說《獅子座》(Le Signe du Lion, 1959) 是「新浪潮」最優的影片。侯麥說他想用十六釐米的攝影機拍黑白片,巴貝˙施洛德表達意願想和他合作,侯麥就邀請巴貝˙施洛德擔任男主角,沒有任何製片公司在後面撐腰。施洛德說,他們就用一台波里厄 (Beaulieu) 攝影機拿在手上拍,沒有任何一個鏡頭拍超過二十秒鐘。就這樣他們拍了《蒙梭麵包店女孩》跟《蘇珊的事業》(La Carriere de Suzanne, 1963)。通通都是無聲拍攝,事後再到錄音室過音;那個年代有很多部影片都是這樣子拍攝、後製完成。《蒙梭麵包店女孩》拍了好幾個禮拜,《蘇珊的事業》則斷斷續續地拍了一年,因為要表現出季節的變化。

為了要發行以上這兩部短片,侯麥跟施洛德共創「洛桑莒影業」。然後,施洛德製作了十六釐米電影《六個導演眼中的巴黎》(Paris vu par..., 1965),當作洛桑莒影業的宣示作 (le manifeste)。隨後,用三十五釐米的彩色底片拍《女蒐藏家》(La Collectionneuse, 1967),但剛開始僅有黑白的無聲拷貝,侯麥到處找錢投資沖片。最後還是施洛德把黑白的無聲拷貝拿給喬治˙德˙波黑軋 (Georges de Beauregard) 看,才有錢沖出彩色拷貝。不過,也只沖出一個拷貝而已,就在巴黎的聖傑曼德沛戲院 (le Saint-Germain-des-Pres) 放映。

直到《在茉德家的一夜》(Ma nuit chez Maud, 1969),侯麥才第一次使用現場錄音來拍片。當侯麥在忙《在茉德家的一夜》時,施洛德也正在拍他的首部作《更多》(More, 1969)。因為《在茉德家的一夜》入圍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很多國際觀眾注意到這部片以及侯麥這一位導演;同時,洛桑莒影業也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影業的投資,才讓日後的其他幾部片比較能夠安心地製作、拍攝。

施洛德說,侯麥沒什麼作布景的美術設計師,所以,很多東西必須精確地事先作規劃。例如,為了拍《克萊兒之膝》(Le Genou de Claire, 1970),男演員尚-克勞德˙布黎亞利 (Jean-Claude Brialy) 必須要在很精確的地點摘下一朵玫瑰花,侯麥就在一年前把玫瑰花種下去,而且還要算準開花的季節。

阿曼達˙藍格雷 (Amanda Langlet) 演過侯麥的《海灘上的寶琳》(Pauline a la page, 1983)、《夏天的故事》(Conte d'ete, 1996)、《花都無間》(Triple agent, 2004),甜蜜的模樣令人難忘。阿曼達˙藍格雷說,她十四歲的時候,她母親把她的照片放在 SFP,被侯麥看到了,然後就邀請她到他的辦公室談一談。好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就這樣在辦公室見過好幾次面,但是她一點都不知道侯麥要不要用她。然後,侯麥就在辦公室拍她、試鏡,再邀她跟《海灘上的寶琳》其他的演員見面、對談,但她都還不知道侯麥要給她什麼角色。拍片前一個月,她去渡假;拍片的時候,她也把拍片當作渡假,因為拍《海灘上的寶琳》的時候,大家都住在同一幢房屋裡;寶琳的房間,就是她阿曼達˙藍格雷的房間。很多年過後,同樣在《海灘上的寶琳》演出的蘿賽特 (Rosette) 要她打電話給侯麥,因為侯麥正準備拍《夏天的故事》。阿曼達˙藍格雷說,她拍《夏天的故事》還是一樣像是在渡假,「跟侯麥就是這麼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