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洪光遠


安妮華達是法國近代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女傑,不僅因為她是1950年代末巴黎左岸派藝術家中的一員、且為新浪潮電影中少數(或可說是唯一)的女導演,她的電影處女作《短角情事》更是新浪潮的揭竿之作;此外,她與當時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如名導亞倫‧雷奈、尚呂克‧高達等,都維持了長遠的友誼,在藝術創作上相互支援、砥礪,她還與名導傑克.德米相知相伴、結縭近30年,雖未能相偕以終,卻也是白頭到老,這對銀色夫妻的鶼鰈深情,更是令人欣羨動容。她戰後在巴黎獲得文學學士後,先任官方影劇展演的專業攝影師,再成為新浪潮導演,晚近更在裝置藝術上大放異彩。本片即為安妮以沙灘為場域所展演的裝置藝術紀錄,並適時穿插著包括她攝影、電影及裝置藝術等主要作品,與生平重大事件的回顧,藉此將一位至情至性的藝術家豐沛的人生,搬演到觀眾面前。雖說是安妮的自傳,由於她一生?及的工作、生活領域與人物的關係,就算宣稱本片為一部簡要的法國近代電影史,也不為過。

影片從安妮在沙灘上指揮工作人員架設起各式各樣的鏡子、並談論起家人開始,當她拿起插立在沙堆上的家庭照片、逐一解說時,鏡頭帶到了她在布魯塞爾的故居、她在短角的童年,片中更藉由80高齡的她獨駕帆船從短角塞特港、一路迤邐至巴黎塞納河,一方面重溫她年輕時尋求獨立、隻身闖蕩江湖的壯舉,再方面也顯現出她永保熱情、不甘蟄伏的赤子之心。全片以歲月的軌跡為經、安妮重大的生命事件為緯,呈現出她重要的藝術作品與感情世界:其中包含前述的《短角情事》、探討主觀時間的《五到七時的克萊奧》、片名與內容引發爭議的名作《幸福》、憤怒的《無法無家》、向電影百年致敬的《101夜》與述說與夫婿及至親摰友情誼如《南特傑克》、《傑米吾愛》、《千面珍寶金》等影片…可以說,她的電影作品,包括她的裝置藝術,即是她一生情感世界的寫照。

隨著安妮自然推演的鏡頭中,聽她娓娓訴說她不凡的際遇,在驚喜、感動之餘,個人心中不禁興起,將「安妮自述的形象,與心理學家馬士洛自我實現者的特徵比對」的念頭,乃赫然發現:她儼然是「自我實現者」的代表人物—除了我們無從得知她是否有過神秘高峰經驗外。她從小就知道身為女性所受到的種種約束與不平,卻能掙脫這些束縛,創造了自己非凡的成就;她平易近人,與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她雖曾天真地迷惑於共產主義—特別是毛共—,卻真心關懷弱勢、追求社會正義,且勇於表達立場,而不會攀附主流文化。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夫婿的深情與包容;試想面對罹患當年尚屬不名譽愛滋絕症的親密愛人,不僅未追究病因,還在病發前後,多次為他立傳,直到拍攝本片的十年後,仍見她在鏡頭前,哽咽地訴說對傑克的思念之情,這背後該是蘊涵有多大的愛意與多寬闊的胸襟方克如此!安妮華達人生中所透析出人性的真、善、美,實在令人感佩!

其實就算純粹分析電影表現手法,本片亦大有可觀:從片頭面對潮起潮落的沙灘上,立起形狀各異的鏡子 (尤其還特別架設了一支空無一物的框架,讓一群攜帶著衝浪板的泳客,從鏡頭前的框架中走過),把本片藉今昔對比,談論人生的起伏、興替、虛實與無常,表露無餘;此外,片中屢次呈現今昔並置的影像與紀錄片段、重演當年的影片與事件、安妮與演員刻意地倒退行走…不斷重申著本片的主題:生命總會衰退、隕歿,人性中的真善美卻是亙古不變的---就像沙灘上的安妮。寄望本片一如近期在國內展出的藝術品一樣,老影迷固能藉此「溫故」、重新再浸淫她作品的真情中;首次接觸她的「新知」們,也能欣然接受她的藝術洗禮,讓生命有著全新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