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 貧窮男


【編按:本文作者將於9月3日(五)在本館與金車文藝中心合辦的「夏夜星空(三):日耳曼的凝視--蘭妮‧萊芬斯坦」影片欣賞與座談活動中擔任主講人。本活動將於當晚6:30放映萊芬斯坦主演的《聖山》,歡迎民眾免費預約參加。洽詢電話:2562 8629】

「當我不在人世之後,我的一生就是一部電影。」---蘭妮‧萊芬斯坦

再也沒有人比她更適合說出這句話,蘭妮萊芬斯坦不只是女明星,她以導演聞名於世,卻因兩部納粹期間的作品,終身被禁止拍片,她以長壽與頑強的生命遭遇來控訴這一切加諸於她的種種不公。

這是電資館與金車文藝中心合作「夏夜星空」系列活動,談懷舊女星的最後一位,繼今年百年冥誕的阮玲玉,與去年百年冥誕的田中娟代等二位東亞巨星,這次要談一位來自西歐的影史傳奇--蘭妮‧萊芬斯坦。雖然已經過世,但她可是有歡度一百歲的生日,偕同小她四十歲的男友,發表了她從七十多歲開始廿多年來在海底拍攝影片的成果,帶給我們一部《水下印象》的紀錄片。她在七十二歲時開始學習潛水,還謊報年齡少廿歲,擔心人家不讓她報名,她的男友年紀當時還不到她的一半,陪她考過執照,後來成為她的攝影師,他們潛水的足跡遍及馬爾地夫、印度洋、紅海、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

一九○二年出生,活了整整一個世紀,二○○三年以一○一歲過世。她剛好碰上了德國威瑪共和的黃金年代,從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三三年的14年間,文學上有湯瑪斯曼的《魔山》、戲劇有布萊希特、建築設計有包浩斯、電影有表現主義大師穆瑙、音樂有荀白克的十二音律、繪畫有康定斯基,舞蹈有瑪莉魏格曼,還有海德格的哲學、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等等。

蘭妮‧萊芬斯坦充分吸收了這個時期的養分,從舞者、女演員到導演,卻在納粹時期展現光芒。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邀請她拍納粹黨在紐倫堡大會的紀錄片,她也開始思索如何在銀幕上避免千篇一律的場面?如何將單調的代表大會拍得吸引人?她用了卅台攝影機,36個攝影師,近80名助手。每天工作20小時,親自完成了後期剪接。這部由希特勒命名的《意志的勝利》,以深受當時德國表現主義影響的風格,運用對比強烈的光影,強調大場面的誇張透視,塑造了一個極為壯觀的視覺影像,把法西斯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卻為萊芬斯坦的一生埋下了不可預期的結果。

1936年柏林舉辦奧運,萊芬斯坦又被指派拍攝奧運紀錄片《奧林匹亞》,她花了許多纖細的巧思,去研究每一項運動競技項目要如何構圖取景拍攝,在沙坑中仰拍撐竿跳,跟著選手一起起跑的攝影鏡頭,游水底拍攝跳水選手...,整個奧運拍攝了400公尺的底片,後製剪接花了兩年的時間,完成的結果獲獎無數,成了影史經典,同時為未來拍攝奧運建立了典範。

這兩部經典作品重新賦予影像新的意義,她卻不幸被捲入政治與歷史的漩渦,二戰結束,納粹戰敗,戰爭的種種屠殺,電影卻成了為納粹宣傳的工具,加上她與希特勒匪淺的交情,戰後她接受審判卻拒不悔過,只為自己辯護,1947年她被強行幾次關入監獄甚至瘋人院。1949-52年有關部門一直在調查她,後來國際陪審團宣告她無罪,但她依然被認為是納粹的同情者,並被禁止做導演。從此她長期隱居慕尼黑。

60年代初期,她受《非洲的綠色山丘》一書的影響,拍攝電影的渴望又在她心中死灰復燃,獲義大利資助去非洲拍片,卻發生車禍,在病床上看《明星畫刊》上的照片,得知南非的努比亞人部落,1963年她坐火車來到蘇丹南部,去拍攝努比亞人部落,拍了3000米的膠卷,但沖洗時卻發現大都毀壞,1973年出版了《努比亞人最後的部落》的寫真集。殘存的照片表現出驚人的人體之美。

回德國時直升機墜落,傷了脊椎骨,當她在遊泳時發現疼痛消失,讓她閃出到水底下拍片的念頭,她以72歲高齡,以廿多年的時間,又轉行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將近一百歲時又出書談她的一生。而我們卻回到她第一次當女主角拍攝的電影《聖山》,回到她年輕的模樣,也是她在片中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希特勒,而展開這一段比任何電影都精彩的一生。

蘭妮‧萊芬斯坦的舞蹈啟蒙來自於有俄羅斯血統的母親,因為小時候看了天鵝湖,媽媽送她去學俄式芭蕾舞,後來又跟瑪麗魏格曼學習現代舞,以致於他在電影中的幾段舞蹈,既有著古典芭蕾的基礎,又同時有著身體上的解放。

也是因為受傷,一場意外傷了膝蓋骨,此時迷上了導演阿諾德‧芬克的電影《命運之山》,而請求導演讓她參與下一部電影的演出而走入電影世界。

一九二六年拍攝的默片《聖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劇情其實很單純,蘭妮‧萊芬斯坦在片中飾演一個舞者,對於高山美景的嚮往,對於「美」的追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上,有愛慕他的年輕人參加滑雪大賽,也認識了登山專家,而開始交往,但當他看見她跟年輕愛慕者的親密,而妒火中燒,不顧風雪將至,找了不知情的情敵一起去登山...。

這部默片用一半的時間鋪陳人物內在性格呼應了大自然景觀的特色,來成就片尾的高潮,當男主角妒火中燒,想要跟情敵玉石俱焚,雙雙困在懸崖邊時,理智戰勝衝動,轉化成崇高的人格,發揮登山者相互扶持的精神,堅持不放手直到天亮。

外景都是在阿爾卑斯山實地拍攝,耗時一年半,片中的登山滑雪都是真實場景,演員都是來自德國、挪威奧地利的運動員,片中的構圖幽美,鳥瞰的鏡頭,滑雪者劃過白色雪地,深夜持著火把踩著雪翹的搜救隊, 排列整齊以光點劃過黑夜,以特寫鏡頭刻畫在冰雪山巔間的舉步維艱,用人類的肢體之美與大自然呼應,幾乎成了萊芬斯坦一生的信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