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正在悶死鱷魚——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ch)   
 
 
◎林則良

威利:知道嗎,你說「我要用吸塵器」太一般了。

伊娃:那你會怎麼說?

威利:我們會說:「我要悶死鱷魚。」人們一走進這裡你就說:「我正在悶死鱷魚。」

伊娃:好吧。我現在正在悶死鱷魚。──《天堂陌影》

  1985年在接受《基督教科學監視報》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的專訪時 , 紐約獨立製片導演吉姆 . 賈木許說 : 「我認識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過朝九晚五工作那種生活的人。他們是藝術家、音樂家、畫家。我喜歡那些活在邊緣的角色。我真的對那些汲汲營營於事業和賺很多錢的角色不感興趣。我想我所有的電影都將有關處於邊緣、局外的人。」這位從二十郎當歲數的照片中,就已經是一頭(銀)白髮、黑外套、白襯衫,偶爾也戴墨鏡的紐約東村導演,長期以來一直有個非常賈木許式的圈內笑話( in-joke ):他為什麼要去把頭髮染白,把自己穿的一身黑鴉鴉的呢?那是因為他都拍黑白片。

   打從1984年以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超低成本、樸克牌臉(皮笑肉不笑)的俏皮幽默,以及以細微的凝視將日常生活之瑣碎無聊轉化成抽象靜物組曲(例如,在完全雪白的湖畔,三個要看湖景的角色都穿著黑色大衣,就好像他們就飄浮在半空中)的電影《天堂陌影》,而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的 cult 人物。吉姆.賈木許一直都是紐約的地標,其標示的方位,就像影評人說得:「在某方面說來,〔他電影中的人物〕都是在他們自己國度裡的外國人。」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他總是被美國人「誤認」為「歐洲導演」,而他很多電影在全美的票房常常遠不及一座法國的巴黎城。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總是拍攝那種一般觀眾會認為「無關緊要的時刻」,就像他自己講的:「我更有興趣在那些銜接兩個戲劇性時刻之間會發生的事,就在那些似乎平安無事的當下。」 (例證:五段式的《地球之夜》,就從顧客上計程車到下計程車) 他 總是說:「人生並沒有故事情節,為什麼電影或小說必須有呢?」這位總叫人看了笑哈哈(而內心深處又滿懷酸楚)的導演倒底他的帽子底下,會翻出多少長得奇形怪狀、操著雞同鴨講之怪里怪氣語言的兔子呢?

    這麼說吧,這位很小就知道自己的未來不在自己家鄉──靠近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的小鎮阿克隆( Akron ,「在阿克隆長大唯一美麗的東西就是固特力汽車輪胎公司的小型飛艇。你去散個步大概就會看到那個小飛汽艇。它真是漂亮。」)──而立志要成為詩人(「因為詩人就是任何文化的命脈。」)的導演,在紐約唸書時被東村文化「洗的很徹底」,還曾加入一個樂團當鍵盤手,因為「那時候在紐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團。……那種精神性的重要性遠多於擁有技術性的專門技巧,那影響了很多拍電影的人。」隨後,賈木許的電影總是環繞在這些音樂家朋友,為他們的個人特質量身定做這些邊緣、局外的角色,然後以置換、逗笑的方式,讓他們成為有趣的美國夢的邊緣人物,像是《不法之徒》裡的湯姆.魏茲、 John Lurie ,《神祕火車》裡英國龐克團「衝擊」的靈魂人物 Joe Strummer 就演一個來自英國、綽號叫貓王( Elvis ) 、在貓王的老家孟斐斯、老是倒大楣最後被開除的勞工等,或是尼爾.楊幫《你聽見死亡的顏色嗎?》作配樂等等。紐約的影評人 Vincent Canby 就說了:「賈木許的電影帶有藍調和爵士的韻律和節奏,甚至是語言的使用──或省略。」

   永遠在漫漫長假中的賈木許,在果陀撞上三劍客的貝克特式存在喜劇,在生死冥思的哀愴、憤怒和超越裡(《你聽見死亡的顏色嗎?》、《鬼狗殺手》),轉過身來,猛然想起《長假漫漫》那個就要搭上船離開紐約的小孩阿里,他突然想起一本忘記隨身攜帶、還尚未讀完的小說,突然就有那麼一點點的悵然。

賈木許電影年表

1979 《長假漫漫》 Permanent Vacation

1984 《天堂陌影》 Stranger than Paradise

1986 《不法之徒》 Down by Law

1989 《神祕火車》 Mystery Train

1991 《地球之夜》 Night On Earth

1995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 Dead Man

1997 《馬年》 Year of Horse ( Neil Young 紀錄片)

1999 《鬼狗殺手》 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

2002 《十分鐘前:小號響起(休息十分鐘)》 Ten Minutes Older: The Trumpet "Int. Trailer Night" (短片)

2003 《咖啡與煙》 Coffee & Cigarettes ( 11 段短片,從 1984 年起)

2005 《愛情,不用尋找》 Broken Flowers


吉姆‧賈木許專輯座談會

在大海中緩慢漂浮的島嶼

時間:8/19〈六〉16:00
地點: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影教室
主講人:林則良
參加辦法: 不限會員,自由參加


林則良,著有《對鏡猜疑》( 1993, 時報),詩集《與蛇的排練》( 1996, 時報),以及以筆名東尼‧十二月為筆名出版的日記體小說《被自己的果實壓彎的一株年輕的樹》( 1998, 商務印書館),正在整理兩本新書,包括小說《無傷感伴奏》,以及詩集《到底》。曾任教復興高中戲劇科電影與文學課程兩年, 200 2 及 2004 年紀錄片雙年展初審選片員。現為麥田 around書系總策劃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