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電影新鮮人 夏令營」

伊利曼佐:《失翼靈雀》與《嚴密監視的列車》

◎黃以曦  

  捷克大導演伊利曼佐(Jiri Menzel ), 1938年2月23日出生於捷克布拉格。1962年畢業於布拉格電影學院的他,曾經在有「捷克第一夫人」之稱的資深創作者齊蒂洛娃(Vera Chytilova)身邊擔任她多部電影的副導工作。

  最近在台灣上映的《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是伊利曼佐改編自捷克重要作家赫拉巴爾的作品。赫拉巴爾另一本小說《過於喧囂的孤獨》也相當受到台灣讀者喜愛的。這次【電影新鮮人 夏令營】課程裡放映的兩部伊利曼佐電影,也都是改編自赫拉巴爾作品。伊利曼佐曾以《金黃色的回憶》(Short Cut)在1981年得過威尼斯影展特別獎。此片是以捷克大文豪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父母早年經營的釀酒廠為藍本,揭開了伊利曼佐「鄉村三部曲」的序幕,1983的《雪花時節》、1985的《甜蜜家園》,皆是依據赫拉巴爾的回憶所改編。伊利曼佐迄今拍過赫拉巴爾6部作品,另外也和其它作家合作過。

  《失翼靈雀》完成於1969,但直到1989年,由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主導的「絲絨革命」,迫使共黨政府瓦解,這部電影才得以和大眾見面。電影以共產勞動營為背景,男性和女性被分在不同的兩邊,但又互相張望關心。勞動營有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民,有理髮師、廚師、哲學家、逃亡者…。他們在僵硬而冷酷的體制下,卻能維持著人性的熱度和活力。電影中男女主角被拉開來,不能如願以償地廝守相伴,看似最小的願望,卻總是人心裡掛念的最大或唯一希望。而在上位的人,或冷酷,或官僚,比起被關進勞動營的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作自己要的事,但事實是,他們作為一個人的渴望或夢想竟是那麼寒酸。

  60年代固然是一個氣氛適合拍出這樣電影的年代,但緊隨而來的蘇聯老大哥使一切都噤聲,也注定作品得被打入黑暗之中。所幸,全球影壇與觀眾,終於還是等到近三十年後政治解凍的一天。即使二十多年後才能參展,卻一點都沒有減消其威力地在柏林影展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獎。

  《嚴密監視的列車》的主角是一名車站實習生,他有個女友,當兩人從純純戀愛到終於可以發生親密關係,年輕男孩才知道自己竟有性功能障礙,他又懊惱又傷心,跑到小旅館想要自殺,但後來獲救。車站調派員是個生性風流的男子,每次值夜班,就有女性訪客,與他在站長室翻雲覆雨。1944年,是希特勒第三帝國統治末期,這兩個車站人員攜手,要炸毀即將通過車站的受到德軍嚴密監視的軍火車。可是火車將進站時,調派員卻因為與女性同事的調情被約談,見習生只好自己完成,而女友也風塵僕僕地來到,希望和他重續前緣。

  《嚴密監視的列車》是伊利曼佐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完成時他才28歲,這部片被視為捷克電影黃金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第二部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捷克電影(第一部是1965年的《大街上的商店》)。而經常在電影中客串一角的導演伊利曼佐,在這部片中,則飾演一位醫生。

  伊利曼佐喜愛改編文學作品,習慣與作家合作他的電影,他的電影具有文學所特具的細膩,不管是對於歷史章節或人物的描寫、生活的勾勒,都是以進入細節,去編織出一幅大的圖景。但另一方面,伊利曼佐保有了文本的深刻性,卻又嫻熟掌握有鏡頭的靈活與優雅,讓他瞄準的社會與時代段落,流暢地滑到觀眾面前。

  伊利曼佐早期對戲劇產生興趣,他對文學的鍾愛也始終沒有忘懷,後來因為沒考上戲劇學院而轉進布拉格電影學院(FAMU),但一邊進行電影創作,卻還是把握機會兼顧與戲劇界的合作甚至創作。70年代因政治因素無法再拍電影,伊利曼佐還擔任流行音樂會的製作,充分展現他在藝術品味與喜好上的多元性。

  伊利曼佐電影中的小人物,尤其引人入勝的。伊利曼佐所喜愛的文學作品和他自己的電影,核心的關注正是在一個大時代裡,個人的小歷史與國家民族的大歷史如何糾纏難理、具有強悍的張力,甚至在那個對照中折射出一種近乎人間奇觀的荒謬性。

  無論《失翼靈雀》、《嚴密監視的列車》,或《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都有非常多對於人日常細節的觀察和描寫,可能是人的愛情、性、夢想、貪婪、堅持或友情與親情,在戰亂頻仍的大時代裡,這些事何其渺小,但它們卻經常是一個人生存所在意和關心的全部。與其說是怎樣姿態強硬的諷刺,不如說是伊利曼佐以幽默感和樂觀的態度,保留了一個類似疑惑的表情,在等待或召喚著另一種人與現實相處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