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練習曲》:另一種風味的公路電影

 

 

EDM-20101029-練習曲.jpg 

/ 張靚蓓

 

曾經擔任《悲情城市》等片的攝影師,陳懷恩對於電影美學自有他的一套看法。記得去年訪問他談《悲情城市》的攝影時,我好奇的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後才決定當導演?又為什麼選擇《練習曲》作為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他說:「有些事,現在不去做,就永遠也不會做了!」 

 

想起我們當日的訪談,那時的蘇花公路還完好,許多單車族在那裡享受天然美景;沒想到如今景物全非,電影的記錄功能又再次顯現!真不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只能從《練習曲》中去重溫花東美景!

 

《練習曲》第一次上映時,曾在台灣掀起單車環島熱,許多觀眾在看完電影後,被片中呈現的台灣東部美景所吸引,紛紛騎上鐵馬,想一探片中美景,來個親身體驗。片中導演陳懷恩藉由一位聽覺有障礙的年輕人,一個背包、一把吉他,就是所有行李,騎上單車,隻身踏上旅程,途中他所有的遭遇,形形色色,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表面上看,這是一趟台灣年輕人的單車之旅;但換個角度去看,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寫照?

 

孤獨與相遇,在《練習曲》中,不時交替出現。相遇的當下,人與人的交流,每每激盪出不同的生命色彩!就像年輕人與外國女孩在花東某處火車站邂逅、在等火車的空檔、兩人至海邊散步,彼此交換生命經驗,幾個小時之後,又各奔東西,分別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短短的幾小時,充滿了碰撞出的異國情調。女孩來自立陶宛,多麼遙遠的國度、多麼不同的生命經驗,就在花東的某處海灘上,一個是有聽覺障礙的大學生,一個是飄洋過海來台的模特兒,卻在這一天、這一刻,經由筆談,在此相遇、交談,豐富彼此的生命。那個海灘是花東,那個海灘也是永遠!

 

又如,途中年輕人的單車突然壞了,遭逢困難的他,在遇到單車同好的協助後,換胎、修車,兩人同騎了一段路後,再度分手。當單車同好幫年輕人更換輪胎時,一切免費,單車同好說:「當年我也受過別人的幫助!」短短一句話,不僅看出這個人的騎車過往,也看出有一群同好在這條路上奔馳的歷史;風景之美與人性之美交織,《練習曲》要不吸引人,也難!

 

又如,當年輕人回到老家,看到年邁的祖父、祖母及兒時玩伴的一刻,當年的往事藉由短短的相處,讓我們明瞭到,如今這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健壯青年,在幼小的成長過程中,曾經因「聽覺障礙」遭受過多少的歧視及辛苦?《練習曲》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寫實的當下又透視出背面的人生;既刻畫了年輕人的當下,又對比了觀眾的自我人生。

 

當然,年輕人這一路上所遇到的人與事,不只這些,電影裡呈現了更多有趣的相遇,譬如吳念真飾演的導遊,帶著一群歐巴桑到一處美麗乾淨的垃圾場去郊遊,為什麼?生命的偶遇,不時出現,觀眾可在看電影時,自己找答案囉!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彼此相遇、相伴,之後,每個人終究又要孤獨的面對自己的生命旅程。

 

孤獨,也是《練習曲》的主題之一。當年輕人騎了一天的車,在一處蔚藍大海邊彈著吉他、夜宿海邊時,我們看到至美的海景;當年輕人借宿國小教室;當年輕人停在路邊躲雨;當年輕人騎過叢林、騎向下一個目的地;當年輕人在深夜裡、獨自疲憊的拖曳行李,走在溼滑的雨地裡,趕赴下一個地點的當下….,導演用鏡頭呈現出一個孤獨、渺小的身影,那不也是每個人生命過程的縮影?獨自一人時,他有寧靜歡喜的時刻,也有徬徨無助的時候!

 

《練習曲》屬於公路電影的一種,有趣的是,他是觀眾可以自我印證的公路電影,因為他顯現的一切,就在我們身邊,觀眾只要稍稍準備,也可以效法片中的年輕人東明相,騎上單車,環島台灣,找尋你自己的生命經驗,不論是「相遇」或是「孤獨」。

 

不同於那些曾經令我們著迷的公路電影,在當年旅遊國外還不是十分順當的年代,公路電影所帶來的異國景觀,曾讓人嚮往;更獨特的是,公路電影所呈現的奇幻世界,藉由現實世界的「公路」意向、揭開心靈世界的馳騁,那是一塊想像力綻放的園地,是人類創造力的溫床。而《練習曲》呈現的則是另一種風味的公路電影,不同於前輩的奇幻世界,陳懷恩的《練習曲》,親切自然的呈現出台灣在地之美,呈現這塊土地上的人性之美,呈現人與大自然和平共榮之美,一如胡德夫在片尾所唱的那首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