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滿分推薦《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泰國影史第一座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作者:周星星。

《電影筆記》九月號的重頭戲就是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執導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Lung Boonmee raluek chat, 2010) 在法國上映。《電影筆記》編輯部口徑一致全部給這部片四顆星評價。

阿比查邦──泰國習慣直稱其「名」而非「家族姓」,例如泰國前總理戴克辛 (Thaksin) 即是他的「名」──不僅為他個人、為泰國電影拿下史上第一座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他也已經是東方亞洲地區最年輕的一位享有此殊榮的導演。

《電影筆記》請來新作者喬阿坑․勒帕斯提耶 (Joachim Lepastier) 撰寫《波米叔叔》的影評:〈前世生活近在咫尺〉(D'autres vies si proches)。勒帕斯提耶先提起阿比查邦比較簡潔、生澀的長片《極樂森林》(Blissfully Yours, 2002) ──講在鄉下地方野餐的故事(影片時間跟劇情時間幾乎同步),然後才講到阿比查邦在這幾年間變得複雜、成熟。

《波米叔叔》以一頭水牛作開場,牠很明顯剛剛掙脫了繩索,逃跑到森林裡面享受牠自己的自由。但當然,農夫隨後趕到,跟他的水牛面對面;然後出現一隻紅眼猩猩,半人半猴的怪物,盯著我們(觀眾)好像在目睹剛剛人跟水牛面對面的場面。字卡顯示出《波米叔叔》的調性:「在叢林、深山和深谷裡面,我身為一隻動物以及其他種生物的前世生命,突然就在我面前栩栩如生。」

不能否認,《波米叔叔》的奇異處之一就是它的聲軌。它沒什麼配樂,但音軌的部分很不安分:隨時都是環境音,甚至是被加強的環境音。水牛一出現時,正是天將破曉前的黑夜,蟲鳴聲跟叢林裡面的樹枝搖曳聲,只有最貪睡的觀眾才會聽不到。阿比查邦的藝術就是:壓低影片的光線,但調高影片的聲音。勒帕斯提耶的影評一展開就在寫《波米叔叔》的聲音藝術,屢屢舉出細節佐證。尤其是影片中間突然插入一段護送公主的劇情,小瀑布跟流水以及水面下的聲音都非比尋常。

阿比查邦說,《波米叔叔》共分六大塊劇情:家人團聚(波米從醫院被接回家),消失的人(亡妻、失蹤多年的兒子)回歸,回憶前世,告別住處,邁向死亡的旅程,喪禮跟些許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