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路與旅行電影: 《野草莓》、
《史崔特的故事》、《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文/ 洪光遠

   

野草莓(1957) 英瑪.柏格曼
獲獎記錄: 1958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1960金球獎最佳外語片,1959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獎。
評介
本片由主角口述一場夢境中,拉開了序幕。夢境顯然在描述這位78歲的以薩.波里醫師對死亡的恐懼;在影片經過一個半小時後、逐漸淡出的結尾鏡頭裡,我們看到他較為釋然躺在床上的身影。導演從他起床、開車到倫特接受服務50年醫師生涯榮譽獎;到獲獎後、在同為醫生的獨子家中準備就寢,藉由他這一天旅途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及其心路歷程,讓觀眾共同參與、體驗了一趟生命之旅。
在偕媳同行的這趟「生命之旅」中,以薩先後造訪了童年故居與高齡老母宅第,並在途中先後遇見了三位年輕背包客、一對冷戰的中年夫婦、及加油站的恩愛夫妻,從他觸景而生的回憶、幻想與夢境裡,以及和同行、偶遇人物間互動的過程,柏格曼精要地重現了他作品中常見議題:宗教、死亡、婚姻,及包括男女、親子、手足等人際關係的論證,我們從這些角色的對照與以薩主述的劇情走向,不難體會到導演所要傳達的理念。這種重新檢視、並更樂觀地去包容、面對生命的態度,多少反映了當年甫因「第七封印」奠定了大師地位的柏格曼創作本片時的心境。
除了「夫子自道」的自傳色彩外,參與演出的比比安德森(兩位莎拉)、英格麗杜林(瑪麗安)均是柏格曼的演員班底,而恰如其份演出以薩的高齡演員維多史修姆,更是拍攝啟蒙柏格曼電影創作心靈的《靈幻馬車》一片的人物,在形象與心理上,都近似柏格曼的「父親」角色。非凡的演員陣容,也是想「親近」柏格曼這位電影大師的朋友們,不該錯過本片的原因。


史崔特的故事(1999) 大衛林區

獲獎記錄:1999坎城影展競賽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年度十大佳片、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評介
當年以詭異手法、拍攝人性黑暗面題材而聞名影壇的大衛林區,在推出這部風格迥異的作品時,雖曾引起一片嘩然,但仍然擄獲了全世界影人的心。
導演似乎刻意運用了大量上攀下搖、跟攝推拉等長鏡頭,加上一些淡入淡出的剪接,及畫外音等完全不強勢介入的處理方式,娓娓道出一位風燭老者、執意駕駛除草機跨州探視中風手足的真實故事。這段看似無趣、卻在鄉村音樂與自然美景陪伴下的旅程中,導演先後透過:途中偶遇的蹺家少女,我們得知艾榮維護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與無奈;與小鎮老人在小餐館中、把酒輕描說二戰往事時,道出不少戰友戰後罹患心理症而遁入酒鄉、一事無成的憾事,更說出曾誤殺友軍、讓他愧疚揪心的祕密;面對相互爭功、彼此吐槽的修車兄弟時,除了議得合理的修車費用外,還以自己兄弟為例,趁機訓誡二人;露宿教堂的最後一夜,與神父談起兄長,追憶兩人在星空下互訴心事、憧憬未來的往事….。到了片尾,那輛除草機因「太累了」而再次掛點,幸好已安抵旅程的終站。兄弟倆,一個拄著兩根拐杖、一個架著助走器,移步坐在破敗的前廊,淚眼對看後,轉頭望向滿天的星斗。或許能無愧無憾的面對自己,即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
經過這段尋親之旅,不僅艾榮扼要地回顧了他的人生,讓我們得知艾榮重視家人、看重手足的心理背景,也能體會他因戰時罪疚、不願再承受他人好意、徒增心理負擔,而以固執、頑強自許的自我武裝心態;或許我們看本片,也與途中邂逅的陌生人一樣,得以重新檢視人生,調整自己的步伐。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獲獎記錄:1987年伊朗影展[最佳導演、評審團獎]?、1989年盧卡諾影展[銅豹獎、
評審團獎、費比西特別推薦]?、1989年坎城影展[藝術電影獎]

評介
本片導演經由這部情節簡單、角色平凡,除了攝影、燈光特別出色外,其他配樂等技術,均毫無驚人之舉的影片,震撼了世界各地。究其原因,除了有感於阿默貫穿全片那份單純的執著與毅力外,展現在來回奔忙旅途中的伊朗文化,及其對人性的觀察與省思,也是頗值得玩味的。
從阿默返家驚見自己的無心之失、而自覺務須交還作業簿,以免同學「被趕出學校」開始,全片就在來自於長輩諸多干預及妨礙、與他微弱但強?的執念間,來回拉扯。令人訝異的是,好像沒有哪位成年人肯傾聽阿默的說詞,更別說是相信他所陳述難題的急迫性了;尤其是爺爺,就只為了向鄰人吹噓他威權式的教育理念,硬要阿默放下眼前買麵包的要事,白跑一趟去拿根本不存在的香煙,只為了要他學會「服從」。
導演還藉著阿默的旅程,呈現了村莊的地貌與生態環境,從而隱約勾勒出伊朗的民族性;像是出了科卡,需先經過土坡上顯然由人行走出來的倒Z型的蜿蜒小徑、一小叢樹林,才到達依地勢構築高低起伏、水源豐沛卻宛如迷宮的那馬亞達。從這些建築地貌,不難看出伊朗民族遵循規範、順應環境的執著與?性---一如劇中的阿默一樣。
經過一夜的徒勞,雖說父母並未因此責難他,翌日又因趕功課晚睡而遲到,幸好在老師即將改到拉札的作業前,阿默及時趕到,且幫拉札寫好了作業,化解了懸宕已久的危機,然而似乎也暗喻著:適時的變通,才是突破「墨守成規」的傳統文化限制、而能解決問題之道。看了本片,好像經歷了一趟以小見大的文化之旅!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將於 11 月 25 日~ 12 月 25 日舉辦「公路與旅行電影」專題影展,克魯佐的傑作《恐怖的報酬》是放映的影片之一。歡迎會員預約觀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