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_54.gif 

new.gif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new.gif

 

       「電影相對論」的活動規劃嘗試開發一種以對照比較的方式引介及重估電影經典的新路徑。我們希望藉由此系列活動,引發年輕觀眾及一般民眾對當代新作與經典名片的聯結、台灣與世界電影的對話,所衍生的多元文化欣賞趣味。


(一)12/12, 2009 吸血鬼電影:《吸血鬼》vs.《蝙蝠‧血色情慾》/主講人:聞天祥

(二) 12/19 舞動的欲望:《紅菱艷》vs.《花都舞影》/主講人:塗翔文

(三) 12/26,敗德的唯美與至情:《玉卿嫂》vs.《某夫人的耳環》/主講人:聞天祥

(四) 1/9, 2010婚姻的期待:《徵婚啟事》vs.《非誠勿擾》/主講人:塗翔文

(五) 1/16女性的壓抑:《颱風》vs.《青樓怨婦》/主講人:黃建業

(六) 1/23不完美的母親:《母親三十歲》vs.《史黛拉恨史》/主講人:黃建業

  

活動參加辦法:本館會員免費參加,非會員參加單次活動,即觀賞2部影片及參與1次演講,

每人收取場地維護費新台幣500更多活動訊息請參閱本館電子報:http://epaper.ctfa2.org.tw

地點: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電影教室 (台北巿青島東路7號4樓,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2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洽詢電話(02) 2392 4243 ext.22/23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一)

吸血鬼電影相對論:穆瑙的《吸血鬼》vs.朴贊郁的《蝙蝠‧血色情慾》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首先登場的名影評人聞天祥,深入剖析有影史第一個吸血鬼之稱的德國表現主義大師穆瑙的經典之作《吸血鬼》,和韓國名導演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蝙蝠‧血色情慾》的對照觀賞的趣味。 

EDM_91210_VAMPIRE.jpg

12月12日(六)
14:30 影片欣賞:《吸血鬼》(穆瑙,1922)
16:00 影片欣賞:《蝙蝠‧血色情慾》(朴贊郁,2009)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一)

講題:吸血鬼電影相對論:穆瑙的《吸血鬼》vs.朴贊郁的《蝙蝠‧血色情慾》
主講人:聞天祥 (名影評人、金馬影展 執行長)

本活動合作片商:傳影互動(ifilm)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二)

舞動的欲望:《紅菱艷》vs.《花都舞影》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曾多次提及這部英國名片《紅菱艷》,對他舞蹈生涯的深遠影響。《紅菱艷》令人嘆為觀止的舞作,也啟發了好萊塢以擅拍歌舞片出名的米高梅片廠,創造出這部奪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花都舞影》。名影評人塗翔文將深入對照解讀兩部電影的藝術內涵,並從而引介更多精彩的歌舞電影傑作。

  

12月19日(六)
13:30 影片欣賞:《紅菱艷》(133分鐘)
16:00 影片欣賞:《花都舞影》(113分鐘)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二) 主講人:塗翔文 (名影評人
)

 


《舞動的欲望,影像的魔法》

文/ 塗翔文

EP_91218_EDM_91216.jpg

歌舞片(musical)一直是常被低估的類型,看似一派簡單、輕鬆、天真樂觀;但其實它包含著繁複而精準的藝術元素組合與調度技巧,更有迅速且輕易地帶動觀眾的情緒,隨著音符與舞蹈進入影像幻覺之中的強大魔法。

今年金馬影展,帶來了被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與台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同聲推祟的經典歌舞片《紅菱豔》(The Red Shoes),其實它是1948年的英國片,藉由電影的另一種魔法──數位修復,讓原本就以彩色形式亮相的影片,竟恢復到宛如近代作品般嶄新亮麗。電影的魅力,絕對足以跨越時代而不朽,讓一甲子之前的電影創作,亦能重新帶起世人的話題討論。

《紅》片的迷人之處,除了它在歌舞形式的呈現上,幾乎是一次「偉大的創作」外,它骨子裡對於藝術家面對創作生命與現實人生之間的殘酷拉扯,恐怕還是最讓人津津樂道、歷久彌新的主因。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的「紅舞鞋」故事,穿上它就舞到生命終止的悲劇宿命,既成了影片裡最淒美的芭蕾舞劇,也象徵著女主角的坎坷人生。《紅菱豔》是英國片,它延續的比較是早期「後台歌舞片」傳統,片中的芭蕾舞等於是角色的真實表演,不過透過兩位導演麥克鮑威爾(Michael Powell)、艾默瑞克普萊斯柏格(Emeric Pressburger)精彩的場面調度,讓舞台上的芭蕾變成在鏡頭下更加放大戲劇功能的媒介,影像使舞蹈更加偉大,而非僅是被舞台表演所綁死的紀錄之眼。

時序跨入五○年代後,好萊塢這塊孕育歌舞電影的最大搖籃,也藉由兩代舞王──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金凱利(Gene Kelly)的領軍,開始走向歌舞片的黃金成熟期。從過去以藝人演出為主要架構的後台歌舞片,漸漸轉為讓歌舞發揮「整合作用」,不僅只是展現主角的歌舞才華,甚至還負責串連情節與表現角色內在的密切功能。所以我們開始看見《蓬車隊》(The Bandwagon)裡佛雷亞斯坦在曼哈頓突然像是自得其樂的獨舞,《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裡金凱利因愛而樂的雨中歡唱,還有《永遠天青》(It’s Always Fair Weather)中三個主角在紐約街頭踩著垃圾桶蓋的經典歌舞畫面。這些作品成功地讓情節與歌舞片段的融合更為緊貼,體現了「生活即歌舞」的終極目標。

1951年由文生明尼利(Vincente Minnelli)執導、金凱利主演的《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則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之作。自來「米高梅」黃金製片亞瑟佛雷(Arthur Freed)之手,描寫金凱利從一個在巴黎街頭的窮畫家,如何尋獲愛情與真正自我的過程。當女主角啟用了芭蕾出身的新人李絲莉卡儂(Leslie Caron),似乎就已註定這部作品的某些企圖與面貌。果然在片中,我們看見芭蕾舞與踢踏舞的交錯合作,而多段華麗且長時的歌舞橋段,幾乎讓歌舞凌駕於角色之上,甚至稀釋了情節本身的厚度。片尾將近十七分鐘的舞蹈,將畫家傑利完全變成成功的舞者;而麗莎同樣放棄手邊的一切,選擇傑利。金凱利淋漓盡致地大秀舞技,除了實踐歌舞至上的精神,亦成就了歌舞片裡幾乎脫離現實的完美愛情,讓兩者合而為一。

步入二十一世紀,歌舞片繼續發光發熱,雖沒有昔日致發展後的類型的風華,卻也在這幾年漸有奮起之勢。好萊塢無能再創往日顛峰,大多自百老匯溫床中挑選經典躍上大銀幕,不過孰優孰劣仍有顯著差異,像《芝加哥》(Chicago)、《髮膠明星夢》(Hairspray)就有成功的轉移經驗;《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與《媽媽咪呀》(Mamma Mia!)則陷入舞台的窠臼中,找不到應有的電影感。唯一較具原創性的新世代歌舞經典,應該是澳洲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的《紅磨坊》(Moulin Rouge!),在「茶花女」式的女性悲劇之下,他將現代流行歌曲以重新編寫的拼貼形式,串進十九世紀背景的歌舞片裡,完成一部最富創意、也最體現歌舞片精神的近代作品。

另一塊歌舞電影的樂土則在「寶萊塢」,它高度工業化量產的環境與觀眾對此類型的瘋狂熱愛,儼然已脫離好萊塢的傳統風格,使得歌舞片在印度的發展自成一家,而且熱潮從未退卻。至於華語電影區,在六、七○年代「黃梅調」電影的興起又沒落之後,歌舞片似乎都難有發展,張之亮的《仙樂飄飄》、陳可辛的《如果.愛》都只是零星火花,反倒是蔡明亮一路以降對於國語老歌的反差運用,則有著充滿個人風格的另類效果。

「歌舞片」是最需要觀眾參與和共謀的一種類型,如果一個觀眾不相信演員會突如其來地唱歌跳舞、訴說心事,那麼這樣的類型魔法就無法在他身上掀起波濤洶湧。但歌舞片讓人願意一看再看、甚至意猶未盡的原因也同樣在此,藉由炫目的歌舞片段,似是切斷真實的幻覺,帶領觀眾進入一種形而上式的集體催眠,這是影像難以言喻的神奇魔法,也是電影獨有的形式特質。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三)

敗德的唯美與至情:《玉卿嫂》vs.《某夫人的耳環》

12月26日(六)
14:00 影片欣賞:《玉卿嫂》(105分鐘)
16:00 影片欣賞:《某夫人的耳環》(105分鐘)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三) 主講人:聞天祥 (金馬影展執行長)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四)

婚姻的期待:《徵婚啟事》vs.《非誠勿擾》

1月9日(六)
14:00 影片欣賞:《徵婚啟事》(107分鐘)
16:00 影片欣賞:《非誠勿擾》(128分鐘)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四) 主講人:塗翔文 (名影評人)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五)

女性的壓抑:《颱風》vs.《青樓怨婦》

1月16日(六)
14:00 影片欣賞:《颱風》(111分鐘)
16:00 影片欣賞:《青樓怨婦》(100分鐘)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五) 主講人: 黃建業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暨劇本創作研究所所長,曾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六)

不完美的母親:《母親三十歲》vs.《史黛拉恨史》

1月23日(六)
14:15 影片欣賞:《母親三十歲》(95分鐘)
16:00 影片欣賞:《史黛拉恨史》(106分鐘)
19:00 電影相對論系列講座(六) 主講人: 黃建業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暨劇本創作研究所所長,曾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

 

 

 *

 

更多活動訊息請參閱本館電子報:http://epaper.ctfa2.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