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費里尼 影展 試片會

場次:
《八又二分之一》(8/30(四》7pm) 
《生活的甜蜜》(8/31(五》7pm ) 
《鬼迷茱麗葉》(9/05(三)7pm) 

地點: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北巿青島東路7號4樓)

預約辦法:
限本館會員預約,請寄e-mail: ctfa74pb@gmail.com,主旨請寫:預約日期片名;內文註明:姓名、電話及會員期限。
洽詢電話: (02)2392 4243分機20/22/23

*

混合夢境與巴洛克藝術影像,先後5次摘下奧斯卡金像獎。
他的電影自在流轉,不賣弄、不炫耀、不裝腔作勢,簡言之即是天才之作。

「他非常直觀,非常原創,他是巨大的力量。真正的藝術家,他內在的熱力會融化掉自己,然而他找得到回家的路。」

── 柏格曼評費里尼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1993)不但是義大利著名藝術電影導演,同時也是演員及作家。他以獨特的風格聞名於世,特別是混合夢境與巴洛克藝術影像的電影作品。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也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導演之一。

費里尼一生獲獎無數,先後以編劇、導演成就提名12次奧斯卡,並以《大路》、《卡比莉亞之夜》、《8 1/2》、《阿瑪珂德》4次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且於1993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也拿過2座威尼斯影展銀獅獎、1座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與莫斯科影展首獎。

費里尼早期是個繪畫家,後來轉而投入電影,用著他那無法被定義的定位,拍出了許多如夢似幻,也深受大家喜愛的電影。費里尼的作品都與他自身有很大關係,在獨裁統治時期的政治下,描繪出青少年將精神寄託在幻想之中,他電影帶有夢、淺意識等一些奇異風格,費里尼的作品一直被視為經典電影,也影響了後來許多電影上的創作靈感來源。

不少影評直指費里尼之所以能在影壇奠定不可動搖的地位,全在於他的「費里尼特色」,這個費里尼特色指的是:自傳因素、切身體驗與個人經驗。這3個要素讓他在電影敘事方式上呈現創新手法,並對現代主義電影造成影響。

費里尼一向聲稱自己的電影創作是根據過去的回憶來拍攝,只是他的親密好友,包括編劇皮內利(Tullio Pinelli)、札朋尼(Bernardino Zapponi)、攝影師萊東諾(Giuseppe Rotunno)、設計師費瑞提(Dante Ferretti)都堅持,費里尼會捏造自己的回憶,並加入電影的劇情中,這也就是為什麼費里尼的電影被形容是穿梭夢境與現實的代表。

在費里尼自己唯一出版的散文創作《虛構的筆記本-費里尼的塗鴉》中,他這樣描述他所面對的人生:「我應該有過一本筆記本……那些摘要和注意事項差不多是這樣的:在奇蹟般的寧靜中,海面上降下雪來。難以形容的堆雲,明亮的月色,夜鶯的歌聲在空中迴蕩,然後突然一片靜默。」由此可見費里尼習於將幻想與回憶,編織成迷人的夢境,這也是他電影靈感的來源。

為了處理這樣如夢似幻的「切身經驗」,費里尼的電影經常是沒有完整劇情結構的,他用非常大量的鏡頭與演員走位來表現人的情緒、心理活動、關係衝突等。因此,費里尼的經典之作《生活的甜蜜》被形容為是從存在主義的視野,審思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現況,精準展現破碎、混亂、荒誕的社會形態。《8 1/2》則深刻傳達了人與人之間最隱密的關係變化。

20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這樣描述過費里尼:「即便後來他的語彙傾向於矯飾,但費里尼從沒有放棄過與大眾溝通的信念。至於他有計畫的反智作風也從不稍減:費里尼的知識分子總是絕望的,在所有例子中,比較好的是在《8 1/2》中的上吊自盡,當情況失控,像《生活的甜蜜》那樣,則先把孩子殺掉以後舉槍自戕。費里尼多次被歸入巴洛克主義,是因為他不斷強化攝影影像,想把漫畫轉為視覺。不過他腦中始終有一個像起跑點那樣精準的表現法,要找到最具溝通和表達能力的形式。」由此可以知道,為什麼多數人第一次接觸費里尼的電影,總會被震懾、發出不可思議的驚嘆。

費里尼從來都不是一個知識份子,他喜歡的東西都是一般義大利人所喜愛的,用台灣的說法就是:「很民粹」。但令人很驚訝的是,費里尼居然可以從很普羅、很大眾的東西中抽取他需要的東西來,帶著他的觀眾走得那麼遠。

我幾乎捏造了一切:一段童年、一個名人、某些懷舊、一些夢、一些記憶。這是為了享有述說它們的樂趣。在我看來,述說似乎是唯一值得參與的遊戲。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作品年表

1945 《不設防城市》(Rome, Open City)編劇兼副導
1946 《老鄉》(Paisan)編劇兼副導
1948 《L'Amore》 編劇 
1948 《The Miracle》 編劇
1950 《Francis, God's Jester》 編劇兼副導 
1950 《雜技之光》或譯《賣藝春秋》(Variety Lights)與Alberto Lattuada合導 
1951 《白酋長》(The White Sheik) 
1953 《小牛》/《浪蕩兒》/《流浪漢》(I Vitelloni)
◎ 1953威尼斯影展銀獅獎(金獅獎從缺)
1954 《大路》(La Strada) 
◎ 1954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 1954奧斯卡最佳影片
◎ 1954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55 《騙子》(Il Bidone)
1957 《卡比利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The nights of Cabiria)
◎ 195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60 《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 1960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 1960坎城影展費比西獎
◎ 1960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2 《三豔嬉春》(Boccaccio'70)中的一段《安東尼博士的誘惑》(The Temptation of Dr. Antonio)
1963 《8½》(Otto e Mezzo) 
◎ 1963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1963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 1963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 1963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 1963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1965 《茱麗葉與魔鬼》/《鬼迷茱麗葉》(Juliet of the Spirits)
◎ 1965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8 《死亡精靈》/《勾魂攝魄》(Spirits of the Dead)中的一段《該死的托比》(Toby Dammit)
1969 《愛情神話》(Fellini Satyricon)
1970 《小丑》(The Clowns) 
1972 《羅馬》(Fellini's Roma) 
1973 《阿瑪柯德》(Amarcord)
◎ 1974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1974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76 《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
◎ 1976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1978 《樂團排演》(Orchestra Rehearsal)
1980 《女人城》(City of Women)
1983 《大海航行》或譯《揚帆》(And the Ship Sails On) 
1986 《金格和弗萊德》或譯《舞國》(Ginger and Fred)
1987 《訪談錄》(Intervista) 
1989 《月吟》 (The Voive of the Moon)

費里尼 經典名片 電影資料館 試片會

本館試片時間:
《八又二分之一》(8/30(四》7pm)

8 1/2 /Otto e Mezzo- 1963
138min

●196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服裝設計
●1963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3年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1963年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劇情大綱】

基多(Guido Anselmi)是著名的電影導演,此時正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電影,為了拍片他來到溫泉療養院,卻遇到了創作的瓶頸,超現實的焦慮開始在他心中產生…情人卡拉、然後路易斯、他的妻子、女演員克勞迪蒂亞、神話象徵純潔的感覺、而會談的製片人、工程師、與水療中心的常客,他們是真正的或虛幻的?他們的出現增加了基多腦中的混亂。基多應該繼續他的電影拍攝,或是開始著手逃離這一切?

【關於電影】

1963年的《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這無疑是費里尼電影天才的一次集中展示,尤其當你知道這部電影是費里尼在完全沒有看過毛片的情況下拍出來的之後,會感到更加訝異。當時整個義大利的沖印廠正在罷工,並且時間長達四個月,製片人里佐利命令停拍,行政製片人法卡西拒絕跟片,費里尼用盡渾身解數才拍完這部電影。不過不看毛片對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八又二分之一》以一個靈感枯竭的導演基多(馬斯楚安尼飾)為主角,他在籌拍他的第九部電影時的經歷,回憶、幻想、夢境以及現實穿插,讓人眼花撩亂同時又讓人不得不佩服費里尼天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在這部電影中,費里尼對夢的表現可以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媲美,片中的11個夢成了電影學院研究的範本。開頭從緊閉的車中爬出,飛向天空,後來又有根繩子把他扯了下來,以及他被一大群女人圍著給洗澡的鏡頭,都可以稱為神來之筆。

《八又二分之一》為其後的心理片確立了一個經典模式。而該片在攝影及剪接上的創意也不可忽視,費里尼對於運動鏡頭的把握爐火純青,在療養院段落開場的那個鏡頭中,攝影機如行雲流水般地穿行搖移於空間之中,將療養院復雜的人物交待得有條不紊。基多在服務台和羅馬的妻子通完電話後的鏡頭處理方式,20年後好萊塢才學會。而本片如同時空穿梭的剪接也被命名為「意識流」風格。費里尼這樣解釋了他偏愛的夢︰「夢也是表達我們疾病的一個方式,雖然它跟疾病一樣,都在尋找健康,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十分接近一個友善卻並不令人期待的夢。朦朦朧朧同時又急著暴露身份,有人解釋時它羞慚不已,保持神秘的時候則令人嚮往。」

【演員介紹】

Marcello Mastroianni 馬切洛.馬斯楚安尼(飾演 基多)

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1924~1996)可說是60年代歐洲最知名的男星,以「拉丁情聖」形象風靡眾多影迷,他曾接連與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以及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等義大利電影大師合作,而與費里尼多年緊密合作的關係,也讓馬斯楚安尼幾乎成為費里尼的銀幕代言人。

提到馬斯楚安尼最為人知的角色,當屬充滿天馬行空想像的《八又二分之一》裡,那有著費里尼自傳色彩的導演一角。然而,初令馬斯楚安尼於歐洲影壇大放光芒的,乃是他與費里尼首度合作的電影《生活的甜蜜》。馬斯楚安尼在該片裡,以精湛生動的演技,將一名令人生厭的記者角色詮釋的絲絲入扣,不僅獲得了義大利銀絲帶獎的肯定,也讓他與費里尼的招牌組合打響名聲,自此風靡世界影壇。

而在費里尼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馬斯楚安尼則是擔任頒獎人,在頒獎的那一刻,費里尼與馬斯楚安尼之間的密切關係,不言自明。

*

本館試片時間:
《生活的甜蜜》(8/31(五》7pm )

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 1960 
174 min

●1960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1960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
●1960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2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劇情大綱】

片中的男主角馬切洛(馬斯楚安尼飾)是個混跡報界專事探訪內幕新聞的記者,他有著現代都市知識份子的敏感和才幹,卻缺乏上進和超群的堅強信念。然而,他並非沒有追求生命意義與歸宿的意向,片子一開始,就是寫這個徘徊於得救與墮落邊緣的知識份子如何地寄望於每日在他周圍發生的人物與理念上。首先是妻子(情人)之愛,然後是對一個只有肉體沒有頭腦的女明星的仰慕,接著是友情,一個安定家室的願望,然後是宗教,再後是父愛與人倫之情。

然而在這一系列人生的探討過程中,馬切洛不斷遭受挫敗,希望與理想一個個破滅,他對人生的信心也愈來愈減弱,到最後,他索性放棄對一切形而上意義之追求,把整個人投入社會混沌的洪流中,變成一個但求感官之快的唯慾主義者(sensualist)。

【關於電影】

在1960年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中,記者馬切洛每天鑽在羅馬上流社會找新聞,歷盡了其中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宗教狂熱分子,肉慾蓬勃的明星,無所不用其極的狗仔隊……電影在眼花撩亂的幻想中輕快遊走,肆無忌憚地畫出一個世界整體墮落的全景。在這樣一部電影面前,試圖去解剖分析顯得那樣軟弱無力,費里尼做為一個頑固的不可知論者,他根本就沒有想為觀眾理出頭緒的念頭,「我並不想將這個世界系統化」,這是他的宣言。

這部光怪陸離的電影一公映,就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教皇氣得拍了桌子,梵蒂岡教廷專門發起一場運動來抵制這部「圖謀不軌」的電影,而義大利的上流社會因片子對他們剝皮剔骨地揭露而怒火中燒,左派雖然為他揭露上流社會的荒誕生活叫好,但也因費里尼漸漸遠離社會底層而頗有微辭。但中傷或辱罵絕不能消彌一部電影的真正價值,在當年的坎城影展上,它獲得了金棕櫚大獎。這也是他和馬塞羅‧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的首次合作,此後這位大明星成了費里尼在銀幕上代言人。這部電影甚至還創造了一個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詞語PAPARAZZO,它成了狗仔隊的同義詞。

【演員介紹】

Anita Ekberg 安妮塔.艾克柏格

安妮塔.艾特伯格(Anita Ekberg,1931~),是家庭中的長女。她十幾歲時就已經成為當時的時尚典範。1950年,她在母親的催促下參加選美比賽,並成為了瑞典小姐。她隨後前往美國爭奪世界小姐稱號,儘管當時的她並不會說英語。

雖然後來她沒有成為世界小姐,但被星探看中,並與環球影城簽了契約。在美國時,安妮塔艾特伯格會見了當時有名的製片人霍華德休斯,霍華德休斯希望她整一整她的鼻子,牙齒和改變她的名字。而要改名字的理由,依照霍華德休斯的說法,是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太難發音。而她拒絕改名,她說如果她成名,人們就自然而然就會學會念我的名字,但如果她沒有成名,那就算了。

當時身為一個在環球影城的小明星,安妮塔艾特伯格接受訓練,包括了戲劇,演講,跳舞,騎馬和擊劍,開始她的電影生涯。而到後來成名時,仍不改剛出道時的傲氣,安妮塔艾特伯格親口說過,她已經被媒體寵壞了,從她曾經說過的話:「是我造就了導演費里尼,而不是他造就了我。」看來,她的傲氣也燒到了大導演費里尼身上。

*

本館試片時間:
《鬼迷茱麗葉》(9/05(三)7pm)

鬼迷茱麗葉 /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
137 min

●196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6年金球奬最佳外語片

【劇情大綱】

一位有錢的中產階級女士──茱麗葉。在婚姻週年紀念日時,他的丈夫不但忘記,還帶了一大群朋友來家中作客。在眾人的起鬨下,她參加了召靈會,結果召來的鬼魂不斷出沒,茱麗葉也開始懷疑丈夫有外遇,她還向私家偵探求助,而最後她的惶恐不安讓她陷入了精神錯亂……

【關於電影】

費里尼在《八又二分之一》之後,顯然覺得剖析自己還不夠,於是另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電影出現了,《鬼迷茱麗葉》(Juliet of the spirits)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仍由費里尼的妻子瑪西娜主演,這部電影被稱作女性版的《八又二分之一》,荒誕的幻境比起《八又二分之一》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表現這種氣氛,費里尼經常去造訪靈媒和所謂通靈人士。

費里尼在片中繼續了他對女性肆無忌憚的幻想,片中對外遇的解釋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所謂偷情只是把自己的性器官借給別人用一下而已。

【演員介紹】

Giulietta Masina 茱莉艾塔.瑪西娜

茱莉艾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1921~1994),為費里尼的妻子,出生在義大利的藝術家庭中,大學時在音樂喜劇劇團中演出,也是在當時認識了費里尼。因為茱莉艾塔的喜劇演出,被譽為女版卓別林。和她的丈夫費里尼時常搭擋電影演出,以茱莉艾塔本名命名的鬼迷茱麗葉即是其中之一。她曾和費里尼育有一子,但卻不幸夭折,而在1994年的3月23日,也就是當費里尼死後的五個月,茱莉艾塔也因為肺癌死亡。

其中茱莉艾塔瑪西娜和費里尼最廣為世人傳頌的螢幕前表現,是費里尼在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對對觀眾們所說的話:「我能夠獲得這個獎,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因此我就不在此一一唱名,但除了一個人例外,就是我的妻子茱莉艾塔瑪西娜。」而此時她在台下已經感動到泣不成聲,忍不住讓在頒獎台上的費里尼對她說:「親愛的,請不要再哭了,好嗎?」

 

*

義大利經典大師系列影展

前景娛樂推出的義大利經典大師系列影展,精選十部義大利巨匠的經典名作:費里尼的《小牛》、《騙子》、《生活的甜蜜》、《8 1/2》、《鬼迷茱麗葉》;安東尼奧尼的《情事》、《女朋友》、《紅色沙漠》以及維斯康堤的《洛可兄弟》、《無辜者》。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義大利電影大師,十部必看的經典電影,對電影藝術與藝文感興趣的觀眾絕不可錯過這難得的電影饗宴!

義大利經典大師系列影展推出「費里尼影展」,包括他的五部名作《小牛》、《騙子》、《生活的甜蜜》、《8 1/2》、《鬼迷茱麗葉》,將於9月7日~9月20日在梅花數位影院獨家上映。

(以上圖文資料由前景娛樂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