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寫實」三面體:《街頭巷尾》、《蚵女》、《養鴨人家》

BannerR-20130614  

文/陳煒智

李行導演50年前的作品《街頭巷尾》(1963),是一部親切而細膩地描寫大都市貧民窟的眾生相,洋溢著濃郁人情味的樸素電影。它的寫實情味深深感動了廣大觀眾。當年公映,果然一如廣告詞所言「家家戶戶《梁山伯》,不如來看《街頭巷尾》」,成為台灣地區年度賣座第十名,黃梅調電影的始作俑者李翰祥導演,本身也是寫實文藝小品的能手,更在報端撰文大讚《街》片。如果《街》片在轟動之後歸於平靜也就罷了,正好中影新任總經理龔弘觀畢《街》片大為感動,希望能進一步發展這種以寫實精神為尊的藝術理念。只是,龔弘心中仍有疑問:「難道寫實電影一定要在窮巷中取材?」

2_clip_image003

《街頭巷尾》修復後

正巧,當時中影自台灣省政府屬下的台灣電影製片廠借來一批「省政建設」紀錄片,內容多為農村漁村生活點滴的畫面,當看到彰化鹿港濱海蚵田中,蚵車在夕陽下一一賦歸的鏡頭,龔總經理豁然開朗,決定以此為志,試著走出窮巷,走向田野,以燦爛、健康的精神拍攝寫實影片,轉批判負面印象為謳歌正面精神,打造一條健康的寫實路線。由是,「健康寫實」成為既定的指標,電影《蚵女》便由此誕生。

《蚵女》當值「健康寫實」路線草創之初,成績並不整齊,然而影片內蘊的製片氣魄卻非同凡響。海報上畫著女主角王莫愁健美的身影,好似中國的蘇菲亞羅蘭那樣具有母性的大地之美,片中瑰麗的彩色攝影和過於宏大的場面設計,其實已稍稍偏離「寫實」的準則,然而全片依舊誠意可感。李嘉、李行聯合執導,日後在胡金銓電影中頗有發揮空間的攝影師華慧英的彩色攝影也拍出了水準,使《蚵女》因緣際會在1964年於台北舉辦的亞洲影展場上一舉奪冠,獲頒最佳影片榮銜。自然,這個「最佳影片」是外交場合上的尊謂,而非細評詳比的結果,但重看《蚵女》,仍然要為影片絢爛奪目的彩色攝影所傾倒,收蚵賦歸的大場面襯著駱明道改編過的台灣民謠,真教人不禁感嘆,原來現在浸泡在政客口水中的台灣小島,當年還真正是塊人見人愛的福地呢!

2_clip_image001  

《蚵女》

《蚵女》的成功為「健康寫實」路線注入一劑強心針,但真正要到第二部健康寫實電影《養鴨人家》完成,這條製片方針才真正完全被鞏固。 據載,《養鴨人家》的劇本是1963年夏天,中影電影技術人才研究班開訓後,講師揚澄根據日本東寶公司山口稔口述的鴨農故事,領導學員們重新創作,擬故事大綱,練習寫作劇本,爾後,張永祥再重新將諸多散稿消化後,重寫成《養鴨人家》的劇本,在《街頭巷尾》表現優異,又在《蚵女》片中習得彩色闊銀幕片拍攝手法的青年才俊李行這次得以獨挑大梁,隻手執掌導演筒,攝影師賴成英掌鏡,以黑白文藝片《颱風》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雙料最佳女配角的女星唐寶雲出任女主角,另有葛香亭、葛小寶父子檔搭配演出,台語片性格紅星歐威、外號「水蜜桃」的豔星游娟等都加入了演員陣容。

如果說《蚵女》偏重炫耀彩色闊幕上的台灣風光,《養鴨人家》便比較回歸到「健康敘事」與「寫實精神」的平衡。故事敘述鴨農林再田獨力撫養孤女小月,小月不知身世之謎,一心當林再田為親父,林家接受政府輔導,實驗新種鴨苗十分成功,家境日漸寬裕,林再田卻因小月漸解人事而日益煩惱,尤其小月的親生哥哥與因人老珠黃,在歌仔戲班混不下去的妻子相偕以亡父的遺書為勒索手段,硬要將小月帶走,更讓林再田心事重重。這段人倫情事最後在小月一句「你就算把什麼東西都賣了,我也不是你親生的!」點醒了老農。半夜時分,小月偷偷離家到鎮上找哥哥嫂嫂,自願跟隨他們過生活,要他們不要再勒索養父。

2_clip_image002      

《養鴨人家》

小月在破爛小旅館的陽台上哭了一夜,哥哥嫂嫂怎麼勸都勸不聽,只好由她,天剛破曉,林再田把滿池肥碩的鴨子賣了,換得巨款帶來給小月的兄嫂,倒不是要贖回小月,而是要兄嫂帶著小月好好過日子,林再田哭著把小月的哥哥教訓了一頓,又跟小月說道:「我就算把什麼都賣了,你也不是我親生的。但是……不是我親生的,我還是捨不得!」

小月與養父在破爛旅館的樓梯間相擁大哭,並決意回鄉和老農再養鴨子。小月的哥哥被訓得垂頭吃茶,良心發現,抓起現鈔往外追去,天矇矇亮,父女二人已經不知去向,鈔票迎風亂飛,散亂在泥地裡,小月的哥哥抱頭痛哭,迎著晨曦聲聲大喊小月的名字……

濃厚的人情味,撐起整部《養鴨人家》電影,在《蚵女》裡還具強烈炫技色彩的攝影、配樂、敘事手法,到了《養鴨人家》就顯得成熟、穩重起來,細細地襯起這段動人的故事。唐寶雲飾演的林小月純樸可愛,為她博得「養鴨公主」的別稱,歐威扮演類似詹姆斯狄恩的叛逆小子,型好戲也佳,獲得亞洲影展最佳男配角的肯定,是中華民國男星在海外揚名的第一人。葛香亭沉穩、內斂的演技更把林再田的心情轉折刻畫到一個縫兒都沒有,這樣的表演就算頒給十座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只怕都還低估了他的成就。

還記得片中幾段大場面,比起《蚵女》的夕陽歸帆又來得更現成而自然。一段四健會農展場的戲,電影公司在大操場上堆起如山的美果莊稼,遠方戲台上的歌仔戲表演,近處還有成排的小販叫賣,據導演李行回憶,當時連真正四健會的主辦單位還特地來拍攝現場向中影的工作人員觀摩學習呢!

另一段大場面是林再田和小月趕著鴨群穿溪度林,到富農家中協助收割的戲,富農家中有良田萬頃,收割過後鴨群下田吃掉落的穀粒,既可省下大筆飼料費用,鴨糞留在田裡又可當肥料,一舉數得。這場收割戲在屏東拍攝,當地農校還動用學生及機械協助拍攝,效果特出,至於整段在富農家作客的戲,洋溢著最道地的南台灣人情味,連海外觀眾看了都心嚮不已。

還有一場戲是讓整部《養鴨人家》榮登「台灣電影『戲寶』」地位的最關鍵-話說林再田有心想讓小月在富農家多住幾日,說不定能替她找個好歸宿,決定趁小月在外遊玩時不告而別,提前返家,小月知道爸爸離開,堅持也要趕回去,富農家對小月極有好感的二子(江明飾)便騎著機車(來自台灣的讀者還記得穿梭在田間街巷的偉士牌機車嗎?)載小月前往追趕。

這場父女相逢的戲在大肚溪水邊拍攝,攝影師賴成英特別設計了以溫暖的橙黃色夕陽烘托戲味,父女兩人的剪影映著水光、晚霞,勾勒出一幅情致富厚的本土風情畫,每回觀之,都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陳煒智,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自由撰稿影評人。本文節自本館《電影欣賞》季刊第154期,原文〈健康寫實的十四面體〉。作者應本館之邀,將於7月6日(六)下午4時假本館電影教室主講「健康寫實電影:從《早安台北》談起」,(演講前放映《早安台北》一片),歡迎讀者免費預約。意者請寄e-mail預約,主旨:預約7/6影片欣賞及演講,內文:讀者姓名、聯絡電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