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是燦爛!

BannerR-20130726  

文/李幼鸚鵡鵪鶉 

   (資深影評人,2011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

生命中有那麼一次,往後或許還會有很多次,剛從巴黎大學回來的王派彰在會議上見到了學者們滿口仁義道德或為派系護航或變相圖利自己或當場變節西瓜靠大邊鞏固惡勢力;讓他格外感佩黃明川一劑清流勇於說公道話的風骨。或許有些人不免感慨黃明川、迷走(李尚仁)、張啟明、郭力昕這類的「高品格」如今已不多見。奇的是,黃明川跟某些「正直」人士的道德教條、僵化思維大異其趣。且看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1989)為台灣電影開發原住民母語以及裸男藝術(還有獨立製片的尊嚴!),第二部劇情長片《寶島大夢》(1994)片中那本簿子上的男女性器官塗鴉繪畫,還有他拍攝了另類畫家黃進河的紀錄片…裸體與sex(以及探觸政治禁忌)的船從來就不會被黃明「川」流浩瀚拒絕承載,從來就不會被黃「明」川的日月同光吝於照耀。

總是想著《寶島大夢》現實(生活)跟繪畫的曖昧關係,或許林泰州的《潮聲》是黃明川的同好也是台灣電影這方面的先驅(就像黃銘正1997年的短片《野麻雀》讓少男莫子儀裸泳,伴隨更早之前黃明川的《西部來的人》開裸男藝術的先河!)。看看法國導演雷奈(Alain Resnais)《去年在馬倫巴》(真人與繪畫、雕像、照片的互動戶喻)與《我要回家》(由生活或電影像漫畫說起)、義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愛情神話》(畫像與雕像此起彼落炫耀財富權勢外加自戀)與《羅馬》(地底壁畫剛出土就被空氣與光線腐蝕消逝)、英國導演彼得.葛林納威的《繪圖師的合約》(雕像由真人扮演,繪畫或反映真人實事或暗藏玄機),在在飲譽國際,遠近馳名。想想黃明川的《破輪胎》網羅台灣特有的軍事強人各種銅像,彷彿「搜捕」過氣大獨裁其人其罪,又好似追尋血跡斑斑的一段辛酸歷史卻出之以荒謬詼諧,形式前衛,創意頂尖,大放異彩,能不珍惜?

2_clip_image001  

《西部來的人》劇照

1989年我(與張昌彥)擔任金馬國際影展策展選片,堅持開闢「台語片整理與回顧單元」,意圖把台語片拉抬到國際影展位階。我自以為跳脫外省人(江蘇媽媽、上海爸爸)的自我中心,去尊重去擁抱「非我族類」的本省人的文化、歷史、藝術與記憶。正巧黃明川剛完成了新作《西部來的人》並慷慨提供金馬影展放映。他以台灣本省人菁英俊傑的身分,關切的竟是更邊緣的台灣原住民,還把我狹隘的台語(河洛話)拓展到廣義的台語(原住民的母語也有份!)。他無比寬廣深厚的視野胸襟,讓我自慚形穢,讓我望塵莫及。不免想起台灣獨派與左派合流共同對抗蔣氏王朝獨裁暴行的肅殺歲月,李昂出錢資助施明德,黃明川捐畫提供黨外義賣,勇氣與風骨令人感佩卻未必人人敢學。怪不得李昂欣賞黃明川的藝術也看重這個人!

「河左岸」劇團詩人黎煥雄笑談團員蔡逸君去年主演了黃明川的電影。何止蔡逸君呢?作家林文義不也是演出黃明川的電影令人驚艷嗎?陳以文還把螢幕第一次演出交給了黃明川,隨後方才去為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效力的。寶島(曾憲忠)明明是攝影高手,遇上黃明川,居然還身兼演員,自然揮灑。江國梁、沈可尚、陳芯宜、廖敬堯、劉吉雄、劉建偉跟黃明川共事實發光發熱,離開後各自輝煌各擁一片天。不拘愚智,非關聖俗,如果說每個人都可以是某種程度的張愛玲,那麼我媽媽那些奇奇怪怪的江蘇話的意涵彷彿張愛玲的姑姑語錄,反倒我是個不成材的張愛玲;宓宓(陳宓娟)竟好似張小虹身邊多才多藝的摯友炎櫻。不料,王秀卿早就看出宓宓的電影見解非比尋常(不是只知道宓宓有位電影博士丈夫陳儒修而已!),總是期待宓宓出馬(?)下海(!)撰寫影評。黃明川身邊的人,果真個個不可凡響,王秀卿正是黃明川的夫人啊!

黃明川從不忙著凸顯自己的好,更無意炫耀自己的高。別具慧眼,比別人更早就推崇青年才俊鄭秉泓的學識與才華,深諳Ryan英雄出少年的具體成就。黃明川比別人更能賞識向來行事低調、差點蒙塵的珠玉,紀錄片導演黃庭輔深受黃明川、王派彰、王墨林的青睞就是例證。原以為黃明川與鴻鴻各忙各的,不大有交集 ,近期方知黃明川也相當欣賞鴻鴻,或許兩造都是跨領域的才子(鴻鴻詩集人、劇作家、舞台劇與電影導演、電影評論、影展策展人於一身;黃明川繪畫、攝影、藝術評論、哲學都是強項,還是紀錄片、劇情片、實驗片通吃高手)!黃明川既精於超越層層障礙去挑選、去禮遇卓越的人才,又能夠包容各家各派完成當代重要藝術家與台灣一百位詩人影像記錄的壯舉,為台灣藝術、文學也為台灣歷史留下珍貴的記憶。與他交往的人,跟他共事的人,個個都燦爛起來。他帶給別人燦爛,他讓別人邁向燦爛、開展燦爛。而他本身,就是燦爛。黃明川你的名字是燦爛!

2_clip_image002  

《如夢似劇》書影

黃明川與他的作品

1955 生於嘉義市,讀縣立嘉義初中及省立嘉義高中。
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在學期間跟戴壁吟習西畫一年,畢業前後也製作過陶瓷、版畫、木雕。

1978 赴美,加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專注石版畫課程。
以「黃布」為筆名發表短篇小說於復刊之《現代文學》雜誌,並陸續報導紐約藝術現況於台灣雜誌。

1979 轉學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改習繪畫與平面攝影。

1980展出「思貝集」黑白攝影於春之藝廊。

1981與姚克洪繪畫雙人展於嘉義第二信用合作社。

1982 獲雄獅美術月刊首屆「美術評論新人獎」首獎。

1983 再赴紐約入多處專業廣告攝影工作室工作。
展出「思貝集」第二集於台北美國新聞處。

1985 開設專業攝影棚Ming Studio於紐約,為美國廣告公司、設計工作室及各類專業雜誌拍攝照片。
發表〈一段模糊的曝光──台灣攝影史簡論〉於雄獅美術月刊。

1988 年底返台定居。
製作公共電視「百工圖」紀錄片之「法醫」、「石礦工人」及「大卡車司機」等系列共四集,每集24分鐘。
展出彩色攝影作品「台灣思維」於台北夏門攝影藝廊。

1989 獲台北西區扶輪社「台灣文化獎」。
執導劇情電影〈西部來的人〉,84分鐘。
電影處女作〈西部來的人〉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柯達傑出攝影獎」,及新加坡國際影展「銀銀幕獎」。

1989-93 從事電視廣告製作,作品十餘部。

2_clip_image003  

《寶島大夢》劇照

1993 電影劇情片〈寶島大夢〉,80分鐘,費時年餘完成。

1994 完成「台灣文學家紀事系列」〈東方白〉57分鐘、〈賴和〉60分鐘等紀錄片。

1995 完成「台灣文學家紀事系列」〈林雙不〉,52分鐘。
拍攝〈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47分鐘、〈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1995國際後工業藝術祭〉60分鐘等節慶紀錄片。
完成〈海洋的夢──彭明敏與台灣的故事〉紀錄片,約30分鐘。

1996 製作〈王功甦醒〉節慶紀錄片,約30分鐘。

1997 〈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1995國際後工業藝術祭〉兩片受邀參加韓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澳洲等國際影展。
開拍電影劇情片〈破輪胎〉,73分鐘。
推出「台灣文學家紀事系列」〈楊逵〉紀錄片,74分鐘。
拍攝嘉義藝術節慶紀錄片〈大地‧城市‧交響〉,48分鐘。

2_clip_image004  

《破輪胎》劇照

1998 〈破輪胎〉獲台北電影節「非商業類最佳劇情片」。
完成一小時〈碑林二二八〉歷史紀錄片及〈二二八口述歷史〉。
拍攝台南〈藝術再塑‧文化出航〉藝術節慶紀錄片,48分鐘。
拍攝〈華山圍牆/歷史‧現成物〉紀錄片,12分鐘。

1999 完成〈鹿港情深〉劇情短片,25分鐘。〈鹿港情深〉獲邀參加香港2000年國際電影節。

紀錄片〈消失中的屋頂〉記錄老陶工李瑞朋的故事,參加法國陶藝影片競賽展。

〈破輪胎〉於台北春暉絕色影城上映,並獲邀參加溫哥華、東京、釜山與印度等多處國際影展。

〈破輪胎〉獲得台北電影節「非商業類最佳劇情片」、金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並入圍「最佳電影原創歌曲」。

完成富邦藝術基金會之地景藝術紀錄片〈土地倫理〉,44分鐘。

製作〈手的故事──竹蛇〉半紀錄劇情短片,17分鐘。

完成16釐米紀錄片〈消失中的屋頂〉,約23分鐘。

完成嘉義「藝術點、線、面」展之〈藝術天使〉劇情短片,約20分鐘(縮短版〈伴侶〉為11分鐘)。

推出花蓮石雕博物館〈台灣現代石雕〉、〈花蓮石雕博物館簡介〉兩部介紹影片,均為30分鐘以內。

2000 製作藝術劇情短片〈台灣曼波〉。
完成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各地窯廠〉與〈現代陶藝〉兩部30分鐘短片。
製作藝術家施工忠昊「無法無天一人展」之北美館海報突襲行動。
拍攝100位台灣詩人的口述歷史與詩朗誦影音記錄,名為「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第一階段,共完成20位,每位約兩小時。

2001 完成製作公共電視藝術類紀錄片影集〈解放前衛──黃明川九○年代的影像收藏〉,共收集14位當代藝術家,每集25分鐘,分別於2002年台北市美術館展覽及公共電視台播出。
拍攝「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48分鐘。

2002 擔任國家電影資料館基金會董事。
完成陶藝家邱煥堂〈囍門〉紀錄片,25分鐘。
拍攝〈高雄城市光計劃──愛公園〉,37分鐘。
「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第二階段,記錄10位詩人。
拍攝〈2002年台北公共藝術節〉藝術紀錄片,48分鐘。
完成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震盪華山〉紀錄片,23分鐘。

2003 〈解放前衛〉獲得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獎」首獎。
拍攝台中20號倉庫營運三年回顧〈與鐵道為鄰‧與倉庫為家〉紀錄片,37分鐘。

2004 擔任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
完成公共電視「地景風雲」系列紀錄片,共8集,每集1小時。
拍攝〈重返自然──濕地革命在高雄〉,30分鐘。
拍攝台北縣〈科技靈光〉藝術節慶紀錄片,35分鐘。

2005 獲聘為第三屆台新銀行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決審團主席。
「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完成60位,並重製成為〈詩人部落格〉電視影集,每集半小時,於華視教育頻道播出多年。 
拍攝「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29分鐘。

2006 發表「裝置藝術十年」系列數位光碟,集結記錄台灣各地裝置藝術節慶紀錄片15支,共超過500分鐘。
拍攝國立台灣美術館〈Baby Love〉。
完成台南縣地方文化六館簡介片。

2007 發行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共5集,每集半小時。
完成文化建設委員會〈藝界顛峰──台灣前輩美術家〉顏水龍、廖德政、林葆家、李梅樹、陳雲程共五部藝術家紀錄片,每部30分鐘。
發行〈梁任宏〉、〈袁廣鳴〉、〈徐瑞憲〉三部科技藝術家紀錄片,各52-56分鐘。

2008 再獲邀擔任公共電視基金會及華視董事。
獲選榮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完成〈春從南方來〉紀錄片,記錄高雄衛武營的故事,48分鐘。
「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已完成88位詩人。
完成〈洪易〉藝術家紀錄片,1小時。

2009 拍攝〈梅山計畫──張文環〉活動記錄。
完成「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共100位,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遇見詩人一百」展覽。

2010 完成台灣〈跨語作家身影紀錄〉,包括黃靈芝、錦連、陳千武、林亨泰、羅浪等五位日治時期出生之作家,分上下兩集,每集1小時。
拍攝〈吳濁流故居工作坊暨再利用〉紀錄片,20分鐘。

2011 發行電影「神話三部曲──黃明川電影記事」數位光碟及書籍。

2012 發表〈梅丁衍──辛辣國族〉71分鐘與〈賴純純──縱花烈放〉56分鐘兩部紀錄片。
拍攝高雄市立美術館「大高雄藝術影音建構計畫」,完成陳水財、盧明德、劉耿一、李明則、許淑真5位藝術家之10-11分鐘短片。

2013 拍攝高雄市立美術館「大高雄藝術影音建構計畫A」,拍攝蘇信義、高燦興、陳文龍、蘇旺伸、侯淑姿5位藝術家之10-11分鐘短片。
拍攝高雄市立美術館〈詩與藝〉短片,共48部,每部約3分鐘,含20位詩人與8位音樂家的創作。
完成許淑真紀錄長片〈地景身體──一位女藝術家之死〉,81分鐘。
剪接跨語作家文學紀錄長片〈櫻之聲〉。

2_clip_image005  

《如夢似劇》書影

(以上圖文資料由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