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來自高山的國度:哥倫比亞的小小心聲

文/彌勒熊

南美洲的高山國哥倫比亞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雖然早在19世紀初就已經脫離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但直到一世紀後才真正確立國家版圖,而他們民主機制的落實,要等到21世紀初才出現轉機。阿爾瓦羅‧烏利貝總統在2002年脫黨參選成功,算是敲響了輪流執政的左派自由黨及右派保守黨一記警鐘。哥倫比亞從立國之初就內戰不斷,社會問題相對嚴重,從政府內部結構性的貪污,到民間貧富不均的擴大,治安敗壞、偷竊搶劫、街頭勒索、槍戰頻仍,… …,其中又以游擊組織革命軍擁兵自重最為可怕,可說是哥國歷來統治者心中永遠的痛。

今年7月20日是哥倫比亞獨立建國201周年的國慶日,作為哥國第19大貿易國的台灣,將會有兩部為哥倫比亞小朋友發聲的電影上映。《高山上的童年Los Colores de la Montana》主人翁是一個熱愛足球,嚮往當一名偉大守門員的孩子曼努,他只有9歲;而《小小心聲Little Voices》則是導演海羅‧義度阿多‧卡里歐(Jairo Eduardo Carrillo)與歐斯卡‧昂大蝶(Oscar Andrade)將小朋友們描繪自身經歷的圖畫,結集成一部動畫電影。這兩部電影幾乎是哥倫比亞現狀的完整體現…。

對於孩子來說,本應該是跟家人團聚、上學、嬉戲…無憂無慮健康的成長才對,但事實上,他們卻必須經常性的面對莫名的爭戰,並生存在死亡的恐懼當中。《小小心聲》讓人最震撼的時刻,是在玉米田耕作中的一家人,被突然冒出來的游擊隊與軍方夾擊,他們的家成為戰場,眾人毫無理由的入侵他們的財產、建築,踐踏…蹂躪…,子彈飛過他的頭頂,射中父親的身上,他只能跟著被嚇傻了的寵物,躲在衣櫃裡。

還有游擊隊用瓦斯桶當炮彈射擊敵人,卻擊中在外面以為有煙火可看的男童,他頓失右腿右手,最後被截肢…。另一名被騙入游擊隊的15歲孩子,在從軍的三個月裡,歷經超過他年齡所能負荷的不合理訓練…,受重傷的同伴在他眼前被殺害…,以及強迫他舉槍射擊殺敵,不從則當場就地處決…等等的情節,這些根本就不是他所希求的事情。但生離死別在片中屢見不鮮,在影片後半段不斷重覆,幾乎到了讓你我無法承載的地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屋之戀》:台灣三廳文藝片的先鋒之作

 

《白屋之戀》(1972)是鄧光榮來台拍攝的第一部作品,改編自當時文壇才女玄小佛的同名小說,編劇是甫於上海墜樓身故的鄧育昆。以它的劇情而言:俊男美女,談上一場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尤其有狡詐邪惡的情敵在搞陰謀破壞、愛子心切的世俗老爸用錢收買女方,而女方為了男友前途演一場愛慕虛榮、與他絕烈的戲,現在看來都是老掉牙的戲碼。然而本片還是有它獨到之處。

首先,這對俊男美女身分背景十分特別,要言之,是女「大」男「小」、女「強」男「弱」、女「精」男「憨」等,迥異於傳統的男女角色。這樣的安排,不僅製造了不少戲劇效果,也與男女主角的型與戲路相得益彰。畢竟以「學生王子」鄧光榮的帥氣外型、與只有一號表情的演技,扮演憨厚的體育系大學生,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至於以當時外號「小淘氣」的甄珍來飾演機靈的記者,相信她應該是得心應手,總比老是要她扮演楚楚可憐的弱女子來得痛快與自在。影迷大概沒料到,現在流行的「姊弟戀」,早在40年前就已經搬上大銀幕了。

其次,1970--80年代流行的三廳文藝片,本片算是開風氣之先。此類型電影的特徵,片中已見雛型:俊男美女的曲折戀情(阻力多來自長輩)、豪華或別具一格的住家與時髦的餐廳酒吧、動聽的主題音樂與多首插曲(由當時嶄露頭角的劉家昌作曲、甄妮主唱)、流連散步在風景名勝而奔跑在沙灘上的男女主角(免不了配上插曲並來個柔焦或慢動作)、戲劇性的淒迷或圓美結局….在本片中幾乎無一不具。不過白景瑞導演卻讓男女主角在小屋內捉迷藏、扮鬼、扮婚禮,玩這種小孩的無聊把戲(戀愛中的男女多的是這種旁人看來無聊、當事人卻莫名自「high」的言行舉止),最後卻以床戲(當時也算是「驚世駭俗」)作終;而在沙灘上,先讓男主角載著女主角疾馳而過,再拍兩人穿上跆拳制服假意對打,雖仍嫌無聊,總還與劇情有關(男主角是跆拳國手、最後死於機車車禍) ,導演還是用了些心思的。

本片最特別的,是專拍「健康寫實」的龔弘在中影製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以他總是緊扣著倫理教化的製片風格,會拍出這麼一部浪漫、還有點「離經叛道」的影片,實在有點讓人想不通。或許其中有什麼特殊的機緣與想法,也未可知;只是他可能也沒料到,這部作品居然會是開創台灣影史上主要電影類型的先鋒!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大哥監製到三廳小生:我眼中的鄧光榮

 

文/塗翔文 (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因為七○年代當他從香港紅到台灣來發展的時候,我還是個毛頭小子,只有在媽媽、阿姨們愛看的女性雜誌上,隱約記得在無數翻閱過的明星照片之中,好像有過「鄧光榮」這個名字;等到真的對瓊瑤小說改編的「三廳電影」開始產生印象的尾聲階段,卻已經是「二林二秦」和「巨星公司」的輝煌時代了。後來重新研究起這段歷史,方才驚覺鄧光榮與甄珍的組合,其實是這個類型裡第一對金童玉女的銀幕情侶。

真的對鄧光榮有確實清楚的記憶,還是因為《阿飛正傳》。那年我高一,升學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唯一的抒解之道,就是每週六中午下課後坐公車到西門町看場電影。那一年,我在戲院裡看了好多好多中外電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家衛導演的《阿飛正傳》。坦白說,那時候我看得不是很懂,卻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在影像與敘事上的「特別」,於是我竟然不可思議地在隔週又買了一張票,看了第二次。

高中開始迷電影,也學著搜集、研究電影相關資訊,回頭才查出原來三年前我租過VHS錄影帶來看的那部《熱血男兒》,竟然也是鄧光榮和王家衛的作品。《阿飛正傳》當年新聞鬧得很大,票房不算太好,但爭議很多,鄧光榮賠了錢、還有究竟拍不拍續集的相關報導,炒得沸沸揚揚。說老實話,小影迷如我,最關注的還是幕前的偶像張曼玉,而非幕後兩人的惺惺相惜。

《阿飛正傳》其實是鄧光榮投資王家衛拍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沒能料到竟然從此奠定了他的導演地位。在前一部《熱血男兒》的成功之後,《阿飛正傳》對投資者來說是更大手筆的豪賭,一次雲集六大巨星:張國榮、張曼玉、劉德華、梁朝偉、劉嘉玲、張學友,王家衛用過去前所未見的風格美學,拍攝六○年代的香港背景,「一分鐘的朋友」、「沒有腳的鳥」,句句經典對白,也成功型塑張國榮在華語影史上最重要的角色形象。影片似是無結局的結局,當年引發極大爭議,有人說梁朝偉的最後一場戲,其實是續集前的「出場」;但二十年過後,《阿飛》沒有續集,而梁朝偉攬鏡自照、梳起油頭,最後關燈揚長而去的那個鏡頭,卻成為影迷永遠難忘的經典戲碼,當年的「爭議」也都早已煙消雲散,反而變成最神來一筆的句點。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週電影事件簿(2011.06.24~2011.06.30)


文/ 本館 整理


6月24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館館長李天礢先生榮退張靚蓓小姐接任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李天礢館長榮退茶會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於6月29日舉辦館長李天礢榮退茶會,新任館長為資深電影人張靚蓓,將於7月1日接任。茶會由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處長暨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長朱文清主持,與會貴賓有李行導演,縱橫國際影視公司董事長徐立功,總統府公共事務室陳永豐主任,總督戲院陳船生董事長,中華卡通鄧有立董事長,資深音效師杜篤之先生,李崗導演、林正盛導演、蘇蘭董事,新聞局會計室許庭禎主任,大都影業魏木金總經理、現代影業陳世庸總經理、福相公司張逸方總經理及台北影業林進農副總經理,資深影人石雋,柯達公司楊宏達總經理及絕色影城陳俊榮總經理、三三影視黃文英總經理、向洋影業洪偉珠總經理等多家電影公司負責人到場,以依依不捨的心情感謝李館長多年來為台灣電影的奉獻。

朱董事長以李館長在電影界豐富的經歷,從新聞局到中影公司,及擔任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和10年館長工作,任內推動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台灣電影數位典藏及推廣計畫,文建會補助的「歌聲舞影慶百年--經典華語歌唱電影回顧展」等活動不遺餘力,對電影史料保存、文獻典藏及推廣工作貢獻良多,將借重其多年經驗與人脈,聘為「台灣電影數位典藏及推廣計畫」共同主持人及館務顧問,繼續推展電影事務。

李行導演以兩代情的感性發言,鼓勵李館長繼續發揮所長,退而不休;自稱是資深館友的總統府公共事務室陳永豐主任,與李館長已認識25年,在百忙中特地出席盛會,33年前於新聞局服務時即是電影資料館館友的陳主任,也是史料蒐藏專家,長期關注電影資料館的發展,期許電影資料館有承先啟後的精神,繼續開拓電影史料保存和推廣的工作。

李館長感謝井前館長的提拔,笑稱是掉到井裡,深感保存電影史料與推廣電影發展的沈重任務,但電影界及資深影人的支持與信任,願意將資料及影片捐贈或寄存本館,以及獲得新聞局支持推動「台灣電影數位典藏及推廣計畫」,得以將數位化的影像無遠弗屆的傳播至世界。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血好甜》

一齣紙上讓人「驚聲尖叫」的恐怖電影院;由魔鬼創造出的「死人節」──萬聖節,成為活人每年的重要節日;一連串的邪惡、禁忌、死亡訃告……在在挑逗你緊繃的感官神經。夜幕低垂,當你翻開第一頁……

從影片內容談到男女主角,從文化背景談到導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種清新的、很有生氣的筆觸來敘述或評論。他敏感有致的觀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書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為精彩的是他對光影中的童年、少年與青年生活的追憶與思索,讀後令人感懷。

從德古拉的「吸血鬼」;拼湊而成的死屍「科學怪人」;又是狼、又是人的「化身博士」;少了手或少了腳、矮小乾癟的「畸形人」等四個主要恐怖形象的塑造,讓「恐怖」更深入人心,也使黑暗世界的魔鬼因此活躍了起來。搭配上百幀珍貴電影劇照,絕對讓你有紙上恐怖電影院一觀的真實感受。

有別與「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從過去到現在,一連串的恐怖電影,從《畸形人》、《德古拉》、《科學怪人》、《化身博士》、《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死的舞蹈:1914-1918》、《古靈》、《奧萊克的雙手》、《懲罰》、《鐘樓怪人》、《歌劇魅影》、《午夜後的倫敦》、《科學怪人的新娘》、《莫爾格街兇殺案》、《失魂島》、《蠟像館的祕密》、《瘋狂的愛》、《黑貓》、《金剛》、《玩偶》、《吸血鬼的印記》、《德古拉的女兒》、《科學怪人的兒子》、《奇異的傳說》、《狼人》、《科學怪人大戰狼人》、《豹人》、《對受難軀體研究的三部曲》、《我是一個年輕的狼人》、《死亡之舞》、《酷斯拉》、《奪命第六感》、《猛鬼屋》、《阿達一族》、《失嬰記》、《遭詛咒的村莊》、《美國狼人在倫敦》、《安達魯之犬》、《夜訪吸血鬼》、《它還活著》、《靈嬰》、《異形》、《靈異入侵》、《猛鬼街》的佛萊迪、《驚魂記》、《顫慄》、《魔女嘉麗》、《人鬼雙胞胎》、《美國殺人魔》、《死亡黎明》、《魔鬼終結者》、《沈默的羔羊》、《眾神與野獸》、《驚聲尖叫》、《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厄夜叢林》、《靈異第六感》……等近七十部,一一陳列介紹。

作者簡介

David J. Skal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週電影事件簿(2011.06.17~2011.06.23)

   
文 本館 整理

6月17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繪色》(葛亮,2010)

小說頻頻獲獎的葛亮,在這本書裡,以影評與有關電影的散文,和讀者見面。電影是葛亮在小說之外的另一至愛。本書所談影片範圍廣泛:有香港片、內地片、台灣片、日韓片,也有歐美的老電影和近年上映的片子。

從影片內容談到男女主角,從文化背景談到導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種清新的、很有生氣的筆觸來敘述或評論。他敏感有致的觀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書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為精彩的是他對光影中的童年、少年與青年生活的追憶與思索,讀後令人感懷。

作者簡介

葛亮

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文學作品發表於兩岸三地刊物,並為報章撰寫電影評論專欄。曾獲二○○八年香港藝術發展獎、第一屆香港書獎、臺灣梁實秋文學獎、臺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文字入選【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二○○八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著有小說集【集鴉】、【七聲】、【相忘江湖的魚】等,入選臺灣二○○六年「誠品選書」;長篇小說【朱雀】由臺灣麥田【當代小說家書系】出版,獲選「亞洲週刊二○○九年十大小說」。

《繪色》(葛亮,2010,香港:三聯,本館藏書碼:421.1/4400。書介資料由出版社提供。)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