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代初,英美音樂劇界最轟動的消息應該是「音樂劇天王」安德魯洛伊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推出了最新鉅作「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 )。雖然到我寫這篇文字為止,(一九九三年八月)仍未看過或聽過韋伯新作的全貌,但是芭芭拉史翠珊( Barbara Streisand)已經迫不及待地在她一出版就直上排行榜冠軍的新專輯「重回百老匯」( Back to Broadway )收錄了其中兩首插曲:「As If WeNever Said Good-bye」和「With One Look 」。
比利懷德曾經提名過奧斯卡金像獎多達二十一次,得了六座。其中一九四五年的《失去的週末》( The Lost Weekend )和一九六○年的《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 )都在最佳影片、導演、編劇方面掄元(但前者並非由他監製,所以最佳影片屬於別人)。但是在我心目中,比利懷德最好的作品,喜劇應該是《熱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一九五八 ),悲劇當屬《日落大道》。而前者在奧斯卡只得到一項服裝設計獎;《日落大道》雖然提名了每個主要獎項,奈何當年《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絳帳海棠春》(Born Yesterday)也都光芒萬丈,結果只能勉強拿走配樂、藝術指導和編劇獎。儘管在頒獎典禮上委屈了點,但是時間證明了它們的不朽,可見電影獎也不可盡信,很多時候得獎跟落選並非單純的藝術成就就可以界定,時勢、機運和各種影片之外的因素,都有可能左右結果的。
《日落大道》的開場是具游泳池上的浮屍,影片就從這具屍體的畫外音展開:原來「它」名叫喬(威廉赫頓 William Holden ),是個不順遂但英俊的好萊塢編劇,某日為了躲避來收回他那輛貸款未繳清的車子的人,而無意駛入日落大 道上的一座大宅。這棟大房子裡住了默片時期紅極一時的大明星諾瑪戴絲蒙(葛洛莉亞史璜生飾演)和他忠心的僕人麥斯(馮史卓漢 Erich VonStroheim)。喬不但被諾瑪留下來,為她整理想藉以復出的《莎樂美》(Salome)劇本,也成了她的禁臠情人。
但是沒有人會忍心去責怪諾瑪戴絲蒙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過氣女星。比利懷德最殘忍、也是最高明的一招,就是請出了息影多年的傳奇巨星葛洛莉亞史璜生來飾演諾瑪。葛洛莉亞史璜生,一○年代末期到三○年代初期最走紅的好萊塢女 星之一,以不可一世的妖姬氣質著稱:她的化妝、髮型、服飾、珠寶,是二○年代婦女觀眾最羡慕的對象;她的柳眉明眸、豐腴的身材、性感的闊嘴、以及唇下那顆誘人的痣,則是男人最狂野的夢。從一九三四年的《 Music in the Air 》以後,史璜生就淡出了銀幕,除了一九四一年為雷電華公司又拍了一部輕喜劇 《 Father Takes a Wife》以外,都沒有其他電影作品,和全盛時期每年四、五部趕著拍的盛況相比,自然不能同日而語,卻更教人懷念。
比利懷德顯然深知這股「電影歷史感」的威力,所以他要史璜生在片中談論另一位神祕的銀幕女神嘉寶,並找來偉大的喜劇作者基頓(Buster Keaton)客串史璜生的老牌友之一,基頓彼時的形容槁枯,實在無法和《將軍號》( The General ,一九二六)那個精力充沛的神奇男孩聯想在一起。但是當威廉赫頓/喬向葛洛莉亞史璜生/諾瑪說:「我認得你,你是諾瑪戴絲蒙──你『曾經』是個大明星。」時,她仍狠狠地辯解:「我還是大明星(big),是電影變小(small )了!」「我們那時候不需要對白(dialogue),因為我們有臉(faces)!」她所堅持的,到底是她的自豪?還是她的自悲呢?
至於這第三個人就更耐人尋味。銀幕上的麥斯說他曾為諾瑪拍過電影,真實中,馮史卓漢真和葛洛莉亞史璜生合作過嗎?有,在一九二八年馮史卓漢曾為史璜生編導了一部《凱莉女王》(Queen Kelly ),但是拍攝期間不斷延長與不停 超支的結果,歷史再度重演,而且更加難堪,馮史卓漢被解僱,《凱莉女王》也沒拍完。到了三○年代初期,《凱莉女王》以才不完整的版本上映,但是由於馮史卓漢的不允許,這部片一直無法在美國公開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