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策畫人 多明尼克․巴依尼 (Dominique Païni) 前言

變形 (la métamorphose) 這個字眼源自希臘文,意為形式的變化。這是形式,本性,結構的變化,其變化之大,使得人或神的存有,或是事物變得不再可以辨認。變形是時間和變化戰勝了可感知的物質性事物的恒常性。



它顯然是超現實的展現中最突出的面向之一。

變形在想像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在各宗教中以不同程度出現,也在所有文明的神話,傳說和故事中出現。

在文學中,變形由奧維德,阿卜列持續到卡夫卡,在繪畫中,變形由普桑演變到培根。在它們之後,電影必然地採用了這個戲劇力量動力來源,而且,這也是因為變形也是一個視覺上的主題。

變形是一個和電影的技術及藝術同質的現象:電影影像的接續變化,鏡頭及段落間的蒙太奇,視覺特效,都使得電影成為變形藝術最佳的典範。

文學暗示及喚引了變形的潛在力量,繪畫固定了一段流變中的混同及過渡階段,但電影比它們走得更遠,它可以呈現出變形的過程,因為,電影工作的材質即是時間。這也無疑顯示於電影在發明的時刻所被賦予的使命:紀錄及重構物質運動的景象以及體現這運動景象的形式變化。

曾經開發身體及事物的變形之中所含有的恐怖和驚喜的,包括由賈克․杜能 (Jacques Tourneur) 到大衛․柯羅能堡 (David Cronenberg) 所形成的幻想影片類型專家們,偉大的說故事家比如由希區考克到史匹柏,前衛電影作者由艾普斯坦 (Jean Epstein) 到艾克曼 (Chantal Akerman),動畫片作者由彼德․弗德斯 (Peter Foldès) 到華德․迪士尼 (Walt Disney),默片時代的大師由詹姆士․惠爾 (James Whale) 到穆瑙 (Friedrich W. Murnau),甚至今天通俗音樂中的音樂錄影帶。

根據上古早熟的哲學,臉孔乃是靈魂的居所,它也是產生表情最重要的表面。在電影之中,臉孔乃是所有的玩笑和所有的憂鬱發生的處所。

翻譯:林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