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唯一高達:《電影史》


◎孫松榮

  時至今日,年逾古稀的法國新浪潮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 1930-)仍創作不輟,每隔幾年就有新作問世。非但如此,其作品的創造性與精神性在當代眾多創作者中依舊獨佔鰲頭。於70年代末開始構思,80年代著手拍攝到90年代末完成的《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ema, 1985-1998),即屬高達近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影音成品。這是一部結合多種概念與不同實踐手法所創製出來的鉅著。

   首先,《電影史》是一部繼承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亨利·朗瓦(Henri Langlois)以圖像記憶影像的結晶之作。再者,高達利用錄影技術並結合各種影像修辭、蒙太奇、文字與聲音,開展電影之所以特殊及完全迥異於其他藝術的絕對表現形式。電影的真正職責不在於敘說一個虛構或紀實的故事,而是透過所有跨世代、跨學科與跨藝術的影音片斷,編織一個映照著故事、事件、歷史及運動影音的相遇之旅。於是,《電影史》展現的是一種非線性的、非客觀的歷史。一種高度斷裂感的「逆向史」甚至「跨越史」。因為對高達而言,歷史一詞並非僅是那些被記載的、被承認的重要歷史事件;更重要與絕不可被遺漏的歷史尚有「個人史」、及尤其「電影史」於「大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其可能彰顯的效能或潛在意義(從著名歷史事件例如革命運動、兩次世界大戰、集中營的集體屠殺計劃到靜態影像史,及電影史中對革命、戰事與殺戮的相似重構與再製等等)。這也就是《電影史》法文片名中,大寫單數與複數性質的「Histoire(s)」之歧異(意)性所在。《電影史》一方面遂為歷史的歷史、歷史以外的歷史(個人的、電影的、跨藝術、跨領域、跨文化與跨世代的),另一方面亦為歷史的「故事」(histoire)、故事的歷史、歷史以外的故事,及故事以外的諸多歷史之意(同樣地包括了高達的自我肖像及其身/聲體的故事、時事至各種影音文化與其他世代的重疊)。

   《電影史》的完成,表徵的是電影作為唯一能拍攝、集結、書寫並直接「投映」各種「史事」的「影音檔案」之獨特所在。也就是像一張隱?紙本,讓每一個不同質性、不同時代與不同世代的影音片段得以連接與相互疊印;而高達本人及其語聲亦能看見原本不可能被看見的、相遇不可能相遇的,觸碰不可能觸碰的,進而產生原本不可能的對話的對話。總體而言,《電影史》之所以能成為一部藉由他人的影音段落或檔案訴說「所有」的「評論」影片或「史事-影片」,這是因為對高達而言:歷史(或史事)不折不扣就是一個「蒙太奇」的絕佳產物,及絕對的驗證(或實驗)場域。所有的歷史事件,不管是電影外的還是屬於電影內部的,即使看似互不關聯或相距甚遠,皆可透過各種複雜化的影音修辭法則與實驗性的拼貼操作做出聯繫,臻至運動影音的形體化與思想化之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