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aAj 電影欣賞學刊 101年夏季號》

 

1005-EP_121005_BOOK  

目錄

編輯室報告
林文淇 作
從英文羅曼史到台語電影
──《地獄新娘》的歌德類型及其文化翻譯
林芳玫、王俐茹 作
後冷戰時代的「團圓」
──大陸電影中的台灣故事
唐宏峰 作
歷史與「置身自處」
──論《十月圍城》中的主體話語
關志華 作
同登「獨立橋」
──從國泰與邵氏之不同立足點看星港電影關係(1959-60)
麥欣恩 作
[書評]

評《李香蘭的戀人:電影與戰爭》
李建璋 作
孜矻的影史切片
評《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
林忠模 作

編輯室報告

本期《學刊》因為稿件處理作業問題,發刊稍有延遲,在此先向訂戶與讀者致歉。為確保論文品質,《學刊》的出刊有時會在論文審查與文章修訂的過程中耗時甚久,出刊因此受到耽誤,還請見諒。

不過,本

期也帶來一則好消息,就是《學刊》的網站已經順利上線(http://www.faaj.org.tw/),網站上不僅可以查詢《學刊》歷年刊出的論文題目與中英文摘要,最近兩期以前的前期內容均可以免費全文下載。歡迎訂戶與讀者廣為宣傳。《學刊》此舉別無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擴大本刊所載論文的學術影響力。各篇論文中的圖片多為作者為了學術討論的合理引用,為我國著作版權法容許的範圍。但如有不慎侵犯任何人版權,因此傷害了版權利益者,請不吝來函告知,本刊將會立即處理。

本期共有四篇論文,處理的電影正好涵蓋台灣、中國大陸、香港與新加坡四個華文地區。第一篇是由曾出版《瓊瑤愛情王國》一書的林芳玫與王俐茹合著的 〈從英文羅曼史到台語電影:《地獄新娘》的歌德類型及其文化翻譯〉。台語片是台灣電影中仍舊未受到足夠重視與研究的領域,學刊曾於第13期刊出由王君琦所寫的〈悲情以外──1960年代中期以前台語電影的女性主義閱讀〉,是難得的研究論文。本期很高興很能夠刊出林芳玫與王俐茹探討1965年改編自法國名著《米蘭夫人》,由辛奇執導的經典影片《地獄新娘》論文。本篇論文剖析台灣銀幕版的《米蘭夫人》對於原著的歌德類型做了哪些更動,以及這些更動所呈現異於西方的女性主體。

唐宏峰的論文〈後冷戰時代的「團圓」──大陸電影中的台灣故事〉以電影《團圓》為核心文本,探討大陸電影中的台灣影像。由於國內對於大陸電影除了少數大片或與台灣的合拍片外所知並不多,本篇論文正好為國內讀者介紹包括《海魂》、《情天恨海》、《廬山戀》、《雲水謠》等刻畫台灣的影片。作者透過對「情感結構」的分析,說明各部影片在不同時期傳達了對台灣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關志華的論文則是以近期上映的《十月圍城》作為細讀對象,分析這部電影中對於香港歷史的描繪,以及討論這種歷史和香港後97文化身分認同的關係。關志華認爲,《十月圍城》中的香港已經融入中國國族話語中。但是這部電影一方面強調「革命的發源地就在香港」,另一方面又凸顯革命複雜和殘酷的一面,這種對中國民族話語既認同又保持距離的策略,他認為其實是一種為香港後97的文化定位積極主動的發聲策略。

本期第四篇文章是麥欣恩的〈同登「獨立橋」──從國泰與邵氏之不同立足點看星港電影關係(1959-60)〉。本篇論文以香港邵氏與國泰兩家公司所製作的《獨立橋之戀》與《獅子城》作為分析對象,剖析這兩大片廠在新加坡從殖民過渡到自治的時期,在當地的勢力拓展以及不同的文化定位,並從中透視當時代新加坡與香港的電影關係。本篇論文本刊於2009年就審查通過,後因前期的「新馬專輯」麥欣恩另有論文投稿於該期專輯刊出,故於本期續將這篇論文刊出,正好作為前期專輯的延伸,提供讀者對於新馬電影更全面的認識。

本期在四篇論文之外,另有李建璋與林忠模分別介紹國內最近出版的兩本電影專書:《李香蘭的戀人:電影與戰爭》(田村志津枝著;石觀海、王建康譯)與《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聞天祥著)。學刊第15期編輯過程中有不少疏漏之處,除了對許維賢客座主編以及幾位作者致歉外,本期也特別列出勘誤表,供讀者對照更正。

本期學刊出刊後,原主編林文淇將任滿卸職。主編工作將由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接任,與學刊眾編輯委員繼續為《電影欣賞學刊》這份國內唯一電影研究學術刊物,義務投入心力。(林文淇)

《電影欣賞學刊》徵求論文:

《電影欣賞學刊》由沈曉茵、吳珮慈、林文淇、林建國、林志明、陳儒修、葉月瑜、劉永皓組成編輯委員會,以嚴謹的編輯作業與匿名審稿方式,每年在一至三月(春季號)和七至九月(秋季號)兩期為讀者精選四至六篇電影研究論文和書評。2006年12月,本學刊被收錄於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THCI)。

即日起


學刊發行六年以來受到學界高度好評,為國內唯一電影研究專業學刊。自2011年春季號起本刊不再隨《電影欣賞》季刊贈送,卷期亦採用獨立編號系統,以2003年首次發刊為第1卷第1期(原第《電影欣賞》季刊第120期)。本刊維持每年春季與秋季各發行一期的出刊頻率,最新一期為第9卷第1期春季號(總號第16期),歡迎讀者零購或訂閱。《電影欣賞學刊》接受投稿,舉凡電影文本分析、文化研究、理論探討等中文相關學術論文盡皆歡迎,篇幅以八千到一萬五千字為度;歡迎各地電影研究學者踴躍投稿,也請本刊忠實讀者繼續給予我們建議和最大的支持。

為配合電影資料館館內活動與動態,《電影欣賞學刊》擬將於第18期(2013年夏季號)與第19期(2013年冬季號)分別策劃「胡金銓專題」與「台灣新電影30週年」兩個專題。徵稿訊息如下:

A.「胡金銓研究專題」(截稿日:2012年10月31日
 胡金銓導演在1970年代所奠立之武俠電影美學典範,不僅深植於每個電影人心中,並且影響新一代導演創作武俠片的企圖與表現手法至今。適逢胡導演80歲冥誕,本刊擬籌劃「胡金銓研究專題」,歡迎各方就胡導演作者論、胡氏武俠電影美學與風格探究、胡金銓與華語武俠電影淵源、以及胡金銓電影的後續影響等研究主題,進行撰述。文章長度與規格參照本刊體例。敬請踴躍投稿。

B.「台灣新電影運動30年回顧」(截稿日:2013年4月30日)
 198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運動,為台灣電影發展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不論是參與此運動的電影人,或者是他們產製的影片,都持續影響後續台灣電影的走向。同時在電影學術研究領域方面,也不斷有相關研究論述出現。本刊擬籌劃此一專題,廣邀各方來稿,就台灣新電影運動的美學影響、風格再現、以及主題闡釋等層面,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回顧。論文主題可以就單一影片或作者進行分析,也可就運動之整體影響提出宏觀看法。文章長度與規格參照本刊體例。敬請踴躍投稿。

投稿請以檔案形式,電郵至:quarterlyjournal@gmail.comfa@mail.ctfa.org.tw

《電影欣賞》徵稿

《電影欣賞》自發行以來即為國內最重要的電影期刊,提供國內外電影資訊、影人訪談、影評、專題報導和學術論文。二十幾年來,隨著《長鏡頭》與《影響》等電影刊物陸續停刊,《電影欣賞》已經成為國內當下唯一電影評論刊物,獨立延續國內電影書寫的命脈。儘管國內電影工業仍一蹶不振,電影評論與研究卻必須更積極的鼓勵與提倡,方能為國內電影發展培養明日奮起的實力與人才。

即日起《電影欣賞》歡迎投稿,舉凡影壇動態報導、現象觀察、人物特寫、訪談、影史縱橫、深度影評、論文、書評、影像思維、媒材跨界(錄像、電玩……)等相關文章盡皆歡迎。

投稿請以檔案方式電郵至:fa@mail.ctfa.org.tw

《FaAj 電影欣賞學刊 101年夏季號》(林文淇 主編,2012。台北巿: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書介資料由出版社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