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上架新書 (232)
- Oct 25 Fri 2013 23:27
《菊次郎與佐紀》(北野武 著;陳寶蓮 譯; 2013。新北市:無限;遠足文化)
- Oct 18 Fri 2013 23:17
《殺掉青春沒有夢:有些事,要等電影殺青了才知道》 (陳以文著; 2013。台北市:明日工作室)
《殺掉青春沒有夢:有些事,要等電影殺青了才知道》
用三千塊拍電影,竟回收六十萬?
每一部作品都像出自不同人之手?
個性固執浪漫、風格無法歸類
從最初的念頭、尋錢冒險記到拍完的後製
拍電影很難也很簡單,回歸最終只有一個問題--
你有多想拍電影?
- Oct 11 Fri 2013 23:51
《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 (簡政珍著; 2013。台北市: 書林)
《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
放眼現在的電影,幾乎是好萊塢的天下,許多觀眾亦經常受到這類好萊塢式動作片或煽情片的吸引。同時又有人把沉悶的影片認為是藝術,套用理論分析,卻無法感受片中令人感動的細節。這兩種觀影群眾可說是兩種極端,但在其間存在「第三種觀眾」,不為好萊塢大場面與濫情所迷,更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正打動人心的藝術片。
「第三種觀眾」能在觀影的瞬間融入影片情境與角色意識,在表面平靜的畫面裡看到影片的縱深與層次,亦感受到影像中自然、稠密、隱約的細節與美,進而對人生省思。這種觀眾細膩敏銳,儘管閱讀許多理論,但是不套用理論框架,而是用身心感覺動人的場景,以感動做為思想的基石。
最重要的是,「第三種觀眾」一定是對人生有感覺的人,也對文本有感覺,反之亦然,能體會文本,即是因為他能體會人生。因此,「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才動人。
序
代序 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 簡政珍
- Oct 04 Fri 2013 23:39
《電影就是說故事: 電影人一定要會的100種最有力的電影故事技巧》 (珍妮佛.范西秋/著、 陳儒修/審定; 2013。台北市:五南)
《電影就是說故事:電影人一定要會的100種最有力的電影故事技巧》
語言是電影中最為人熟知、最明顯的元素之一。但電影語言比單純的語言更精妙複雜。這本優秀的電影專業書籍從電影《大都會》到《追殺比爾》,闡述了編劇和導演如何不借助語言,而是運用燈光、剪輯、聲音等電影化技巧,激發觀眾的情緒,從而推進情節、塑造人物,並使影片情節充滿張力。閱讀本書,讀者們可以掌握現代電影製作的重要方法,又可掌握更好地發揮電影媒體戲劇潛力的創造性方法。
下面是你將從本書中學習到的內容:
.17個電影語言的結構單元;
.100個使場面富有層次的電影技巧實例;
.100個電影技巧的解析;
.如何把聲音、畫面、攝影機移動做為敘事手段加以利用;
- Sep 27 Fri 2013 23:43
《影視文化概論》 (胡智鋒著; 2013。台北市:新銳文創)
《影視文化概論》
在洋洋三十餘萬言中,既可以領略構築中國影視文化大廈的文化背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宏偉景觀,又可以感受中國影視文化大廈中一道道絢麗奪目的微縮景點;既充滿著理性的思辨,又流淌著感性的靈光;既搭設起嚴謹的框架,又洋溢著飛動的文思。
本書的三個部分本體篇、史論篇恰如相對獨立又相互映襯的樂章,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於本土化、民族化特質的中國影視文化的探究與追索,同時各個樂章又以各自的方式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演繹與變奏。貫穿此書不變的宗旨是執著的人文關懷,辯證的邏輯思路,嚴謹縝密的理性精神,關注實踐的求實品格。
目次
導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之鳥瞰與掃描
一、第一次「文化熱」—「五.四」前後
二、第二次「文化熱」—八十年代中期
- Sep 20 Fri 2013 12:33
《電影鏡頭下的性別越界》 (葉尚祐著; 2013。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 Sep 13 Fri 2013 23:38
《電影問題.問題電影:性,暴力,電檢》 (蔡登山著; 2013。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電影問題.問題電影:性,暴力,電檢》
分析貝托路西、約翰史萊辛傑、亞瑟潘、山姆畢京柏大導演的表現手法
歸結八○年代台灣電影圈所面臨的各種製作、行銷等問題,
書中附有數十幅珍貴的電影劇照,具有高度史料價值。
作者蔡登山早年投身電影圈之五年間的所見所聞,關心國片,鑽研西片,借鏡港片。提出拍攝電影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如政府輔導國片的無方,電影檢查的種種荒腔走板,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並探討西片中對於「性」與「暴力」這兩種敏感的題材在一流大導演如貝托路西、約翰史萊辛傑、亞瑟潘、山姆畢京柏的手裡,如何拍成經典影片,對照國片的導演如何以媚俗的態度來取悅觀眾。電檢單位又如何將一些影片剪得支離破碎,那種「見樹不見林」的做法,實在是令人為之扼腕。
- Sep 06 Fri 2013 23:59
《20位電影思想者︰20世紀電影大師小傳及作品》 (江小魚著; 2013。北京:人民)
《20位電影思想者︰20世紀電影大師小傳及作品》
《20位電影思想者:20世紀電影大師小傳及作品》主要講述的是這些導演很多都只能算是非常小眾的電影人,但他們從未放棄為重建秩序而努力,他們希望以作品來改變社會。他們冷眼旁觀,從容思考,以特立獨行的電影風格、冷靜的視角關注人類的普遍境遇,剖析社會最暗黑之所在;洞穿世事、感悟人性,以超于常人的思想與深刻,通過不同的符號元素,打破傳統電影的敘事框架,構築起各自象征性明顯的蒙太奇段落,呈現給觀影者一個個獨特而又豐富的精神世界。
《20位電影思想者︰20世紀電影大師小傳及作品》 (江小魚著; 2013。北京:人民,館藏書碼:R611/3192),書介資料由出版社提供。
- Aug 30 Fri 2013 23:42
《華語電影工業︰方法與歷史的新探索》 (葉月瑜主編; 2011。北京 : 北京大學)
《華語電影工業︰方法與歷史的新探索》
不是資料的簡單堆砌,而是重新思考華語電影工業,著力于挖掘既往的盲區,引入新的視角和方法論。歷史的考掘、方法的浮現,匯集兩岸三地和海外頂尖學者,重探華語電影工業,重建全景中國電影史。(希望《華語電影工業:方法與歷史的新探索》的出版)激發更多對華語電影工業史的研究與討論,讓更多的歷史被考掘,讓更清楚、更有效的方法浮現,讓過去現形,讓被埋葬的發聲。
作者簡介
葉月瑜
葉月瑜教授任教于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之電影學院,並兼任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華語電影工業︰方法與歷史的新探索》(葉月瑜主編; 2011。北京 : 北京大學,館藏書碼:720 4471-2),書介資料由出版社提供 。
- Aug 23 Fri 2013 23:32
《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沈冬主編;2013。 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唱起寶島回想曲 追憶臺灣音樂人
周藍萍先生(1926-1971)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國語流行歌曲作曲家。膾炙人口的〈綠島小夜曲〉、賺人熱淚的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他的作品。四海唱片公司由廖乾元先生(1926- )創立,是民國50年代最具規模的唱片公司。周藍萍與廖乾元合作,開啟了臺灣灌錄原創國語流行歌曲的濫觴,二人合作的唱片每每締造數十萬張的銷售天量。可惜周藍萍英年早逝,四海唱片逐漸淡出巿場,這一段臺灣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大放異采的歲月已不復為人們記憶。本書運用豐富的照片、文物、剪報資料、訪談成果,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娓娓陳述了周藍萍與四海唱片的傳奇,分析了周藍萍的流行歌曲及電影配樂名作,探究四海出版的各類唱片,也對於周藍萍與四海唱片,成為臺灣外銷輸出的文創軟實力有所著墨。
目次
.序 一.陳雪華
.序 二.李 行
.序 三.林福地
- Aug 16 Fri 2013 23:58
《不落幕的文學愛情電影》 (吳孟樵,2013。台北市:爾雅)
《不落幕的文學愛情電影》
炎炎夏日,暑氣難消,要怎麼談戀愛?
吳孟樵說:「越熱越要愛,讓愛上癮」。
吳孟樵新書《不落幕的文學愛情電影》
看他們逆行或相屬的愛……
吳孟樵寫小說,也寫觀影文章。今夏『爾雅出版社』38週年社慶推出吳孟樵新書《不落幕的文學愛情電影》。全書情感細膩、文字意象豐富,書寫:歌德的每一個呼吸充滿詩情、死亡為何從不離開濟慈、雨果的詩如何影響了導演、愛與死與詩如何透過靈魂對話、詩人不死的愛情與海天同在、托爾斯泰在人世最後一年與他筆下的車站有何因緣……。從書中所列的幾十部電影,看他們逆行或相屬的愛。
她說:
- Aug 09 Fri 2013 23:34
《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 (史書美,2013。台北市:聯經)
《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
「華語語系」(Sinophone)研究中
這是一本最重要、最經典的論著!
漢學家史書美以華語語系概念,深入分析知名台灣導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李安的電影「父親三部曲」、《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
知名香港導演張堅庭的電影《表姐,妳好嘢!》、陳果的「香港三部曲」(《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細路祥》以及藝術家劉虹、吳瑪悧等人的藝術作品。
作為海外重要華裔漢學家之一,史書美開創的「華語語系」(Sinophone)研究,乃建基於中國研究、亞美研究、離散研究和跨國研究之間,所進行的一種哲學性文化思考批評。此處所指的華語語系概念,包含了在中國之外使用各種不同漢語語言的各個區域。華語語系在史書美的論著《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體現了其敏銳的思考和深刻的批判。
- Aug 01 Thu 2013 23:11
《電影動畫工作坊:底片.錄像.數位》 (Robi Engler羅比˙安格勒著; 2013。新北市:藍海文化)
《電影動畫工作坊:底片.錄像.數位》
動畫位於視覺藝術、音樂、舞蹈和文學的交會處。從最初的藝術創作活動,發展成為物理和生物學等各學科的教學工具。它也是社交的媒介,幫助大家學習如何團隊工作、遵循著一個方向,並憑藉著永不放棄的毅力,從腳本發想到在螢幕上的呈現全程參與。
無論你是以傳統底片相機或電腦軟體進行創作,這本書是學生和教師們的實用指南。
本書涉獵二十多種不同的動畫技術。每種技術,都附有所需的材料清單,以及實用秘訣等相關資訊。
學習動畫的專屬語言,就像是在學習文法與單字,創造屬於自己的角色,讓角色動起來,藉以表達出你的情緒。
這本書將引導讀者從有創作的靈感開始到最後完成聲音與影像編輯的呈現,完整掌握製作動畫電影的每個步驟。
目次
- Jul 26 Fri 2013 23:26
《楊凡電影時間》(楊凡著;2013。台北市:商周出版)
《楊凡電影時間》
我愛電影,但電影愛我嗎?
不管電影愛我不,我愛電影。
於是我勇敢的寫,把這一生的情信拿出來與眾共享,
希望這段看似纏綿卻無可厚非的愛情,仍然真摯。
對不起,別誤會,是與電影戀愛的一生……
- Jul 19 Fri 2013 23:44
《如夢似劇:黃明川的電影與神話》 (黃明川等著; 2013。 台北市 : 典藏藝術家庭)
《如夢似劇:黃明川的電影與神話》
黃明川的作品〈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與〈破輪胎〉(1999),以「神話三部曲」為名的三部電影可稱為是台灣電影的藝術原型,推出後受到電影圈、當代藝術與評論界的熱切討論,也寫下台灣電影發展燦爛的一頁。三部電影自推出後,受到來自海內外諸多影評與學者等的關注和討論,2011年「神話三部曲--黃明川電影記事」數位光碟的再次發行之後,再一次我們能透過此書更深入黃明川的電影創作生命,更貼近「神話三部曲」的深刻內容。此書集結李幼鸚鵡鵪鶉(李幼新)、林文義、胡長松、孫松榮、黃建宏、黃海鳴、鄭秉泓、蘇惠昭、蘇蔚婧、龔卓軍、Erik Bordeleau(泊硯)、Tony Rayns(湯尼雷恩)等人多篇完整且未經市場操作之自發性的珍貴書寫與評論。
本書特色
1. 集結國內外專業人士對黃明川電影創作的深入剖析研究。
2. 理解黃明川電影世界裡的神話、夢境與幽靈。
3. 將黃明川作品與當代觀眾連線,這或許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閱讀黃明川電影的另一個途徑。
- Jul 12 Fri 2013 09:35
《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沈冬、陳峙維、陳煒智、羅愛湄著; 2013。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唱起寶島回想曲 追憶臺灣音樂人
周藍萍先生(1926-1971)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國語流行歌曲作曲家。膾炙人口的〈綠島小夜曲〉、賺人熱淚的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他的作品。四海唱片公司由廖乾元先生(1926- )創立,是民國50年代最具規模的唱片公司。周藍萍與廖乾元合作,開啟了臺灣灌錄原創國語流行歌曲的濫觴,二人合作的唱片每每締造數十萬張的銷售天量。可惜周藍萍英年早逝,四海唱片逐漸淡出巿場,這一段臺灣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大放異采的歲月已不復為人們記憶。本書運用豐富的照片、文物、剪報資料、訪談成果,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娓娓陳述了周藍萍與四海唱片的傳奇,分析了周藍萍的流行歌曲及電影配樂名作,探究四海出版的各類唱片,也對於周藍萍與四海唱片,成為臺灣外銷輸出的文創軟實力有所著墨。
目次
序 一.陳雪華
- Jul 05 Fri 2013 23:53
《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陳儒修著;2013。台北市:書林出版)
《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
2008年以來,台灣電影屢創票房佳績,從一片混沌幽暗逐漸走向美好光景。《海角七號》帶來的重大啟示,不在於創造台灣電影票房新高,而在於成功召喚台灣電影觀眾,讓我們重回電影院,觀賞我們自己的電影。接續的《艋舺》、《賽德克‧巴萊》,以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在都證明台灣電影已經成為人們娛樂消費的選項之一。
要解釋台灣電影為何、又如何重新獲得廣大觀眾的熱烈擁抱,仍得面對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電影的起伏轉折。本書的使命之一,就在於接合多元電影理論與影片,為曾經處在幽暗境界(與「鏡」界)的台灣電影,提出觀察筆記。
本書的另一項使命,在於重新結合電影、文學、地景,提出跨領域的觀點。文中選擇的四部文學改編電影代表作品,同時觸及台灣社會的性別、族群、階級與性傾向等議題,可以為新世紀台灣電影研究展現另一風貌。
產品特色
1. 以理論為切入點,細緻分析台灣電影,論述與影評兼具
2. 對台灣電影整體發展的觀察筆記,為近來少見的台灣電影專著
- Jun 28 Fri 2013 23:45
《龔弘:中影十年暨圖圖資料彙編》 (張靚蓓著;2013。台北市:文化部)
- Jun 21 Fri 2013 23:52
《光影上路:高雄.電影.故事》 (藍祖蔚著, 2013。新北市:印刻)
《光影上路:高雄.電影.故事》
電影與文學的精彩淬煉
高雄和旅行的地景對話
資深影評人藍祖蔚 獻上當代電影旅行的全新體驗
人文.地景.影像風光 關於高雄與電影的深度對話
獻給愛電影 愛旅行 愛文學的影迷
- Jun 14 Fri 2013 15:58
《演員自我修養》 (康斯坦丁.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著,鄭君里、章泯譯, 2013。台北市:新銳文創)
《演員自我修養》
演員如何體現角色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但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記錄了自己的以及別人的工作經驗,勇敢地努力於「言傳」。
從這一段追尋表演奇蹟的歷程看來,那是一個在話劇初興但又環境艱苦的年代,一個醉心於戲劇藝術並熱情奉獻的青年,在史氏表演體系的啟蒙與滿足中,找到並堅定了他的表演方向及藝術追求。
「史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這本書中是當做「體驗」的體系來闡明,它要求有效的、積極的與充滿情感與情緒的創作。要求演員不僅是被創造形象的一切行為與情感的表現與表示,應當實際地再現這些適當的情感、情緒與角色的精神動作。史旦尼斯拉夫斯基在本書中,依照各個要素,一步步地探索演員怎樣準備這種創作──「體驗」,怎樣在舞台上達到足以保證在表演過程中有真摯深刻「體驗」的創作能力。
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