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目前分類:上架新書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

《電影筆記》
:您怎麼樣理解其他人怎麼看您的影片?像《人力資源》或《行事曆》都曾經為您接觸到觀眾很熱情的反應。

康鐵
:觀眾其實是佔有(或曰『霸佔』)了影片,有點就像演員們那個樣子。他們以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抗影片,特別是你們所提到的那兩部片,第一部片(《人力資源》)談到父子之間地位的差別以及將兒子的地位再給予優勢,觸動了非常多的觀眾的心,因為,這相當符合某一整個世代所關心的事。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

《電影筆記》
:所以,這根本不是很純粹的有關改編的問題?

康鐵:當時就很明顯,我們並不想整個複製書本裡的東西,而是找到書中的主旨,這樣能讓我們把我們比較感興趣的片段重新再弄過一次,而且我們還是保留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讓該來的東西還是要來。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

《電影筆記》
:某些導演,像是(阿諾․)戴普勒相,他們是根據電影的發展跟電影圈,特別是指法國電影圈,來構思他們的影片。您所走的路徑,縱使看起來是團隊的工作,但卻也有點更加孤單。

康鐵:每當我在進行某一部片的時候,我都有個感覺,啊,這應該會是我的最後一部片吧,因為,我很可能想不到點子好拍下一部。當有個點子冒出來時,我真的會信任那個點子。每一部片就是這樣自行成形的。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

《電影筆記》
《人力資源》中的法蘭克 (Franck),跟《行事曆》(L'Emploi du temps) 中的凡松 (Vincent),以及弗杭蘇瓦,都有個共同點?

康鐵:是的,都是沒完全在他們應該要在的地方的人;他們沒有完完全全地跟周遭的人處得和諧。要面對已經超過你的能力的複雜問題,針對該問題你又得永遠都要見機行事、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即使那也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就在那一刻你就必須給出一個答案。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

康鐵
:所有在彩排的時候跟我一起工作的人,都已經知道他們的表現將超過他們在攝影機前面的很單純的現身。我們會討論每一個情境。當我感覺到有人想抵抗,以及這態度有可能會搞砸該場景的話,要嘛我會嘗試解決這問題,要嘛我就改變場景,讓那種緊張狀態消失,讓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他們其實是一起構思這部片的受惠者。


《電影筆記》:拍片的時候,應該是很不錯的時光吧?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

《電影筆記》:您為了拍攝《海灘遊戲》(Jeux de plage) 而認識了加里勒斯培 (Jalil Lespert),是您讓他第一次在鏡頭前演出?

康鐵:是的,而且還是個有點好笑的回憶。當時我在找要演出父親這一角的男演員,我的一個朋友在兩天前在劇院裡面看到加里的父親尚勒斯培 (Jean Lespert),他向我建議要打電話找那個人。那個人在電話裡面問我是什麼事要找他,我跟他解釋說是一位父親跟他的十七歲的兒子兩個人之間的衝突關係,然後尚爆出笑聲,說他正非常接近這個情境,因為他兒子正好是十七歲,而且這劇本讓他想起他已經經歷過的一些事。所以,我繼續跟他搞笑,說請他帶著他兒子一起過來,因為試鏡可當作是家庭治療。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 ──原意為《圍牆以內》──這部片獲得今年(二○○八)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電影筆記》特別專訪該片導演洛宏康鐵 (Laurent Cantet),有點長的專訪。



1.

《電影筆記》
我們只知道您很少的事情,您好像故意要被抹擦掉。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阿布德拉提夫․柯奇許 (Abdellatif Kechiche) 的一篇專訪。

《電影筆記》:從《都是伏爾泰的錯》(La Faute à Voltaire)譯註柯奇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開始,片中有一小段就已經告訴說有一部影片就已經叫做《家傳秘方》?(譯註由山米˙布瓦吉拉 (Sami Bouajila) 飾演的角色,在巴黎地鐵車廂內叫賣一份報紙──此行為是非法的──,他就在車廂內叫喊道:『來喔,來買這份報紙喔!裡面有《家傳秘方》的折價券喲!』



柯奇許:是的,真的是同一部影片,因為在那個時候劇本都已經寫好了。其實,在《愛情躲貓貓》(L'Esquive)譯註柯奇許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也就是上一部)裡面有一個場景也預告講到《家傳秘方》,但最後我還是把它剪掉了,因為我怕會帶來壞運,因為拍完《都是伏爾泰的錯》之後,我根本沒機會找到資金來拍《家傳秘方》。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筆記》:艾塔多布羅西 (Arta Dobroshi) 以前根本一句法文都講不出來(譯註她是科索沃演員,阿爾巴尼亞裔)。是什麼事情說服你們說要把羅娜的角色交給她飾演?

呂克
:首先,我們是從錄影畫面 (vidéo) 看到她的(譯註應該是她演過的影片,有阿爾巴尼亞片、捷克片等等)。我們立刻就同意說要跟她會面談談。可能是因為我們喜歡她給人的溫柔的感覺。




《電影筆記》:她為角色帶來一些很母性的東西。從她一跟克勞迪
出現,就給人這種感覺。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娜的沈默》(Le Silence de Lorna) 已經在(二○○八)八月二十七號在全法國(跟比利時)上映了。讓我們來看看達顛兄弟的專訪(上篇)。

《電影筆記》:在坎城影展,《羅娜的沈默》榮獲最佳劇本獎。你們是否感覺說,你們拍了一部片,在劇本上你們比以往下了更多更多的功夫?

呂克
達顛 (Luc Dardenne)
:有的時候會。我們寫的劇本包含某些高招,的確有可能會嚇到別人。像,我就想到當克勞迪 (Claudy) 死掉的時候,我們採用了跳躍法 (l'ellipse)。(譯註也稱省略法,省略掉某一段劇情不拍,直接跳到另外某一場景。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凡松馬洛沙 (Vincent Malausa)。遺棄她,就是要讓她死。這是柯恩兄弟 (Joel Coen) 自《快閃殺手》(The Ladykillers, 2004) ──一部根本上來自空洞的喜劇,緊接在另外一部輕鬆但也是無用的《真情假愛》(Intolerable Cruelty, 2003) 之後──《快閃殺手》這部片之後,《險路勿近》這部作品所處的狀態。因此,必須慎重評估柯恩兄弟藉由《險路勿近》凸顯的大回歸,因為它的意義是巨大的──而且也是突擊的。從這出發,特別是別安安靜靜地穿越過由一部雄偉的影片(宛如飛鳥帶來的凶兆)《隱形特務》(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 它所帶起頭的豐腴的年代。


《險路勿近》一開場的鏡頭,了不起,就正好是《隱形特務》它比較黑暗面的否定,《隱形特務》這麼棒的影片未曾在那兒,就像它自己的片名(The Man Who Wasn't There)一樣。在這兒,相反地,所有一切都肯定了再被找回來的現身 (présence),出現在那兒 (être là) 的意志跟「就是在那兒」(bien là) 出現:關於道路以及關於沙漠的非常奢華的鏡頭;謀殺警察的鏡頭不可思議地讓人無法忍受地長;年輕的牛仔勒維林摩斯 (Llewelyn Moss) 在他打獵的途中發現一場大屠殺留下的殘塊痕跡所移動的輕綻的腳步。「兄弟」們 (brothers)譯註指柯恩兄弟)的重生竟是經由如此程度的暴力,而且更是經由德克薩斯州的原土地,邊境的地域,就在理髮師 (barbier) 荒涼的小鎮上(譯註作者再次引用《隱形特務》的典故,男主角比利巴布松頓 (Billy Bob Thornton) 在片中飾演理髮師),就只能變成是一道黑白色的彩虹的隱喻。

改編自美國大師作家寇馬克
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的一本暢銷小說,《險路勿近》忠實地再拾起原有的線索跟野心。改編它,最主要先構成一個場面調度上的挑戰。敘事結構首先是一幅三維圖:勒維林摩斯先強行侵佔在犯罪現場發現到的贓物,很快地他就被冷血殺手奇哥 (Chigurh)(由哈維巴登 (Javier Bardem) 飾)追著殺,後者又被郡上司法單位追緝。敘事的道德部分以及它的比較聖經的部分,是由老警長貝爾 (Bell)(由湯米瓊斯 (Tommy Lee Jones) 飾)來表現,他只在兩段時間處理這個案件(而且在本片中就真的只有這兩段而已):必須阻止由逃亡(勒維林摩斯落跑,奇哥在路上見一個殺一個)造成的人員大傷亡,透過他的「天主經」(Pater) 的眼神望向漸行漸遠的大西方。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筆記》阿黎佛爾曼 (Ari Folman) 的專訪,由厄堅尼歐亨吉 (Eugenio Renzi) 跟艾黎爾史懷哲 (Ariel Schweitzer) 發問。

《電影筆記》
:談談您的經歷?
佛爾曼:我是拍紀錄片起家的。我在特拉維夫大學的畢業製作是一九九一年的《舒服的麻木》(Comfortably Numb),側寫第一次的波斯灣戰爭,也談到以色列人怎麼樣以,有的時候真的是以很天真的方式,來對抗可能會爆發的化學武器攻擊。



然後,我為幾個以色列的電視台頻道工作,拍攝了很多的報導短片,談在佔領區內第二次「因堤伐撻」(Intifada) 爆發之前跟在那段很長的時間內的政治局勢。(譯註我將 Intifada 音譯成『因堤伐撻』,原意是指『起義』、『揭身反抗』;第一次『因堤伐撻』事起一九八七年,又被稱為『石頭戰』,指巴勒斯坦人因為沒有軍火武器,所以就隨身撿拾石頭攻擊以色列軍人的衝突;第二次『因堤伐撻』是在二○○○年九月二十九號爆發。一九九六年,我執導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聖可拉哈》(Sainte Clara),改編自捷克作家帕維寇胡 (Pavel Kohout) 的一本小說;影片曾入選柏林影展。二○○一年的時候,我執導第二部劇情長片,《以色列製造》(Made in Israel),算是一種未來主義式的故事,講緝捕最後一個仍活在世上的納粹軍官的故事,是黑白片、非常非常風格化,雖然賣得不算好,但我依舊非常喜歡這作品。這次商業上的挫敗讓我學到一件事: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來喜歡我們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做我們真正想要去做的事,不要事先考慮假設出來的觀眾的跟影評人他們的口味如何。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