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原音重現:台灣紀錄片中的原住民聲音


活動日期:12/27-31, 2011
活動地點:台北市青島東路7號4樓 本館電影教室
洽詢電話:02-2392 4243 ext.22/23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深:典範在夙昔

洪深:典範在夙昔

文/焦雄屏

我很小的時候,在台灣挺流行話劇的。當然那時的話劇帶有很強的政治宣傳意味,應是軍中文工團隊文藝工作者的成績。後來電影流行了,電視出現了,話劇漸漸以舞台劇之名隱入學院派的園地。在報章雜誌上,我們經常看見《少奶奶的扇子》公演消息,多半是中國文化大學(當時稱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的年度演出。我當然不會去看,那是我成長別有專注的時期,不過對這個劇名總有無限想像。少奶奶、扇子,聽起來就有故事,但始終緣慳一面,只知道是經典劇目,對內容、時代背景是一無所知。

很多年後,才知道《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國現代話劇之濫觴。老始祖洪深先生自美哈佛大學學習戲劇歸來,將中國文明戲、愛美劇的戲劇概念,導入正規的現代劇。1924年,洪深先生將王爾德(Oscar Wilde)的劇本《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以本土化,適合中國國情的人名、地名改譯出來,並親自督導公演,轟動上海一時。洪深先生的弟子王生善在台灣文化學院任教多年,估計《少奶奶的扇子》在台灣公演多次脫不了與他的關係,現在話劇的傳統竟因此植根,傳承到台灣來。

《幾番風雨》洪深當仁不讓,是中國話劇之父。是他,在戲劇啟蒙之初,將西方正規的導演制度建立在中國劇場內,其中的嚴格排練制度,以景為單位的戲劇結構,舞台平面布景片改良的立體美景,燈光分出日夜明暗與劇本一致的做法,還有去除「男扮女裝,女扮男裝」封建觀念的男女同台表演,都讓觀眾大開眼界,也影響多少心儀戲劇,日後為中國劇壇貢獻良多的戲劇長才,如黃宗江,如曹禺。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藝專時受教於洪深,他嘗說《少奶奶的扇子》翻譯之好,「根本不是翻譯,是改編了。我讀了好幾遍,那對話,文字的修辭,實在是好。」另一位大開眼界的是文學家茅盾,他後來回憶:「我去一看,啊,話劇原來是這樣的!只有這一次演出《少奶奶的扇子》,才是中國第一次嚴格地按照歐美各國演出話劇的方式來演出的:有立體布景、有道具、有導演、有舞台監督。我們也是頭一次聽到『導演』這個詞…當時就轟動了上海灘。」

那一年,洪深31歲,他一舉將文明劇的誇張愛美劇的業餘推翻,以專業的方式改良中國戲劇觀念與形式。他的專業來自哈佛大學名師貝克(Pierce Baker)的訓練,同班同學尚有大師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洪深受歐尼爾影響很深,曾有人指控他回國第一個劇本《趙閻王》受《瓊斯皇帝》影響很深,乃至1979年蘇雪林還在台灣聯合報上談這件公案。此外,他曾在紐約職業舞台訓練並與同好一齊將《木蘭從軍》改成英語劇公演過。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深電影作品回顧展

 

時間:2011.12.30(五)~2012.01.06(五)
地點: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影教室(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七號四樓)
活動辦法:免費公開 會員優先 座滿為止

1946年洪深從重慶回到上海

放映影片: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週電影事件簿(12/09-12/15,2011)

12.09

《10+10》入圍柏林影展 侯孝賢揪二十導演走紅毯 / 中國時報
由侯孝賢、朱延平等二十位台灣導演共同創作的《10+10》,八日宣布入圍明(二○一二)年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並獲邀走紅毯,屆時二十位導演如全員出席,將成台灣影史創舉,也創柏林影展單片最多導演出席紀錄,侯孝賢盼新聞局能大力補助,讓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發光發熱。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編劇新論(二)

內容簡介:

本書超越傳統三幕劇結構,探究更新奇及更具創造力的編劇方法,讓讀者在傳統的類型、調性、人物及結構等各方面能打破傳統陳規,接受新的挑戰,並經由例證及個案研究來驗證這些挑戰及創新,從某方面來說,新奇通常就意味著商業上的成功,編劇必須創造革新而特殊的劇本。本書論述的主題包括:

.劇本的結構、對白、氛圍及類型的傳統與創新;

.前景(故事)與背景(故事)的平衡;

.劇本的語言與拍攝的根據;

.聲音的效果與觀眾認同的問題;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豐收之後的挑戰:簡評2011台灣電影

豐收之後的挑戰:簡評2011台灣電影

文/鄭秉泓

記得我在2008年《海角七號》掀起一片台片復興氣象之後,曾經寫下如此看法(收錄於《台灣電影愛與死》書中):

我們想要確認『後海角年代』的台片高低潮與跨國合製效應究竟能對現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策略產生怎麼樣的拉抬效應或改善動作,最恰當的時間點其實應該是2010年之後。那時候,民國九十六(2007)年度、九十七(2008)年度電影長片輔導金作品以及海角風潮過後陸續開拍的台片攝製完成並上映者將達到一定的數量與比例,整個台灣電影圈該鋪陳該發酵該結束的也都差不多告一個段落,大抵才是「後海角年代」的真.正.起.點。而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電影,也才真正開始另一段新的旅行。

侯孝賢 《黃金之弦》如果說2008年因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流浪神狗人》、《九降風》、《海角七號》、《囧男孩》的接力出品,而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台灣電影「新新浪潮」元年;2009年則因《不能沒有你》、《聽說》分別在評論與票房領域引發高度討論(加上電視劇《痞子英雄》爆紅),製作背景與高市、北市的密不可分,而可被定調為「城市行銷」的一年;那麼2010年透過《艋舺》打頭陣,《眼淚》、《一頁台北》、《台北星期天》、《第36個故事》、《酷馬》、《愛你一萬年》、《父後七日》、《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老徐的完結篇》等類型、風格迥異的劇情台片宛若百花齊放般的上映,顯然昭告天下,曾經跌到谷底的台灣電影,現在踏著堅定的步伐回來了。

2011年絕對是理當大書特書的一年,不是因為建國百年的台片上映總數突破四十部的喜上加喜,而是在於台灣電影人在這一年內,齊聚一心完成了《賽德克.巴萊》與《10+10》兩部破格之作,改寫了台灣電影的未來。在那如今已然成為「傳說」的十二年漫長等待期間,《賽》片如何從無到有,寫下多少傳奇、創下多少紀錄,已經不是一篇評論、一本專書、或者一份專題研究的篇幅了。它已然成為你我這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變成一個台灣夢的具體實踐,巨大到,我們只能茫然地深陷迷霧中,無法再以平常心看待它。至於由金馬影展一手促成的《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畫,網羅十位老將與十位新銳,以「台灣特有」為中心題旨自由創作,藉由影像呈現創作者的史觀與台灣情懷,這是台灣屬於台灣電影人最原汁原味的浪漫,是一場空前、未必絕後的百年影音饗宴。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 知名影評人膝關節的第一本愛情電影書!

★ 宅女小紅:「膝關節寫的電影常比電影本身更好看!」

☆ 討論了超過八十部經典電影中的愛情個案,愛情諮詢資料庫最完備!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_____________的日子?

內容簡介: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色.巴萊:《賽德克.巴萊》演員魅力寫真書

內容簡介:

在《賽德克.巴萊》電影中,

這群威猛英挺的演員是誰?他們從哪裡來?

參加這部電影演出帶給他們什麼啟發?

本書就是答案。

《本色.巴萊》透過寫真書的概念,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