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回顧台灣新電影

彭小妍 作

 

 台灣新電影於1980年代末達到高峰,到1990年代下旬,逐漸失去觀眾。1970年代健康寫實當道,當年幾位新銳導演如楊德昌、侯孝賢,以及稍後的蔡明亮,在美學上力求突破,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新浪潮風格。由於國片輔導金制度的培育,加上歐美電影節大獎的推波助瀾,造就了台灣電影有史以來的國際級大師,被譽為「電影作者」(auteurs)。但如今,國際電影學界雖仍忠心耿耿,一般觀眾卻早已對新電影興趣缺缺,新電影的導演群也淪為學院派導演。結果多年來國片沈寂一片,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台灣電影已死」的悲觀看法,甚囂塵上。

 

 2008年《海角七號》的意外成功,被視為台灣電影的奇蹟。從8月22日上片,到12月12日首輪戲院下片,四個月總票房累計五億三千萬元,在台灣電影史上僅次於《鐵達尼號》,就華語影片而言,則高居冠軍。一時之間,《海角七號》似乎引發了全民看國片運動,旋風所及,《囧男孩》(2008)、《九降風》(2008)、《漂浪青春》(2008)、《停車》(2008)、《亂青春》(2009)等影片,連帶引發關注;台灣儼然進入「後新電影」時期。電影學界的朋友們興奮地意識到,似乎正有一波新的電影創作能量在孕育中。於是在本刊編輯同仁的發起下,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與國家電影資料館合作,於2009年10月29至30日在中研院文哲所召開研討會,主題為「美學與庶民:2008台灣『後新電影』現象」,會中發表的論文皆經由公開徵文入選。此為本專輯的緣起。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10年開始一項名為「領航」的國外專家訪問計畫,該計畫主要是以國際間當代藝術研究者作為邀請對象,來台與本館 、本地的藝術社群進行知識引入,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2010年的「領航:國外專家訪問計畫」回應2010台北雙年展舉行,將以「觀察2010台北雙年展與國際雙年展的趨勢」為題,邀請專家舉行座談會與專題演講。

 

觀察2010台北雙年展 座談會

時間:2010101日(星期五)下午2:00 -5:00

地點:北美館1A展場「2010台北雙年展」Google 辦公室

與談人:

1.吳金桃: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國際雙年展觀察家。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由《大台中紀事3—翻玩台中》、《博物館行不行》揭開序幕,閉幕片則是導演楊力州的最新力作《青春啦啦隊》,將邀請觀眾跟著這一群來自高雄的爺奶們,一起嗨翻天!

 

本屆《大台中紀事3》紀錄片拍攝計畫共計邀請六位不同世代、性別、國籍的導演參與,包括王小棣、傅天余、黃銘正、紀文章、龍男.以撒克.凡亞思,以及馬可‧威姆斯(Marco Wilms)等。六部紀錄短片分別從生態、成長記憶、虛實錯綜的觀點,耙梳大台中的多重面貌。王小棣的《打掃福康》記錄總統文化獎得主陳玉峰數十年來推動生態工作的堅定身影,紀文章的《水台中》則帶我們窺看都市中真正較具野性和活力的河川。德國導演馬可‧威姆斯的作品《昔日拼貼》全數由台灣1945年至1985年的宣傳影片剪輯而成,經重新編排和配樂,將肅穆端正的老資料片「翻玩」出嶄新的節奏,並開啟不同關照歷史的角度。

 

詳情請參閱 影展官網:http://www.tidf.org.tw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67屆威尼斯影展9月1日開幕,甄子丹主演的《陳真:精武風雲》獲選開幕片;徐克執導的《通天神探狄仁傑》是唯一角逐金獅獎的華語片;導演吳宇森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頒獎後首映他監製的《劍雨江湖》;導演關錦鵬獲邀擔任「電影處女作」項目評審。

 

《通天神探 狄仁傑》在威尼斯舉行首場試映,震撼國際媒體,有法國媒體人力讚是「3年內威尼斯電影節最好看的華語電影!」該片耗資1億3千萬人民幣,是導演徐克闊別多年的武俠大片,劇情描述武則天登基前,京城發生離奇焚屍案,武則天於是派出入獄多年的狄仁傑辦案... ...徐克透過精細的特效還原大唐盛世景觀,而極盡懸疑的情節,則宛如華語版《福爾摩斯》。

 

華裔名導吳宇森獲頒發終身成就獎,並訂9月3日為吳宇森日,可說是華人的驕傲,吳宇森自我期許未來要成為東西方文化的橋樑。擔任頒獎人之一的導演徐克,特別改編當年他們合作的《英雄本色》台詞:「這麼多年,我不是想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想得到我應該得到的東西」獻給吳宇森,吳宇森聞言激動哽咽。兩大名導泛紅眼眶、對望凝視,勝過萬語千言。英雄惜英雄的知己情義,歷久彌新。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介紹過幾篇《電影筆記》七、八月號的「電視影集」專題訪談後,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幾篇比較特別的影評。首先是已經破皮克斯 (Pixar) 跟迪士尼 (Disney) 諸多票房紀錄的《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 3),影評人凡松․馬洛沙 (Vincent Malausa) 順著皮克斯片廠的作品集來談這一部真正要戴 3D 眼鏡的 3D 動畫片。

他認為,至少到《料理鼠王》(Ratatouille, 2007) 為止,皮克斯每推出一部最新的劇情長片,都能夠給人有「首部作」的神秘美感、精采美感;皮克斯似乎一直在抗拒「重複他們自己」的懶惰作為。但是,從《瓦力》(WALL-E, 2008) 開始,並且特別是《天外奇蹟》(Up, 2009),凡松․馬洛沙認為皮克斯開始走相反的方向,因為每一次皮克斯再推出一部最新的作品,都讓他感覺那即將是所有皮克斯的最後一部片。《玩具總動員三》就是從這種感覺出發,安弟 (Andy) 要去唸大學了,他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猶豫著是要把玩具都丟掉、還是把那些東西都置放在閣樓裡。

然後,《玩具總動員三》的故事開始出軌,就像《玩具總動員二》一樣,開始讓所有的玩具凡經過哪裡就得經歷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危機。這一次,他們被困在某托兒所裡面,讓皮克斯再玩耍《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 2004) 的那套:超快速的剪接,空間感能瞬間從水平轉變成垂直,製造出很多懼高或很多縱深的畫面。

同樣地,打從影片一開始,死亡衝動 (pulsions de mort)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再次出現。片頭是胡迪 (Woody) 躍上一輛載滿一大堆孤兒的火車跌落到山谷裡,我們觀眾就跟潔西 (Jessie) 一樣眼睜睜看那輛火車摔下去。類似這樣的殘酷、恐怖,在以往的皮克斯,特別是在一部迪士尼的影片中,幾乎是無法想見的。但《玩具總動員三》並沒有停在這邊,它根本是不斷地想要再製造這種變態情境。最後是胡迪跟所有同伴在絕望之際,攜手一起邁向死亡:準備進入大焚化爐。很多人幾乎都以為這將是終極結局,但皮克斯還是把解救方案送到正軌 (bon sens),讓迪士尼的乖小孩精神重回正軌。

馬洛沙認為《玩具總動員三》在兩方面是成功的:一是動作場面 (spectacle),另一是懷舊的憂鬱 (melancolie)。讓人意外地是,這一個並不以「反對那一個」為職志,這兩方面其實是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主導劇情的感覺。馬洛沙也認為《玩具總動員三》的大壞蛋熊抱哥 (Lotso) 是最近很多部動畫影片裡面的最優「壞人」設計,因為他經歷過被人遺棄的悲慘經驗,因此保留有弗里茲․朗格 (Fritz Lang) 式的悲哀怪獸性格。熊抱哥到最後依舊拒絕做好事,或許是英雄式地大方表態說:「既然壞事已經做了,那就繼續堅持說『壞事做得好啊!』」

馬洛沙注意到這一整趟大歷險的關鍵人物並非是超爆笑的肯尼 (Ken) 和芭比 (Barbie),反而是那三位來自披薩星球 (Pizza Planet) 的三眼怪獸。在大家幾乎都已忘記他們之時,他們操作了怪手,救出所有玩具的一條小命。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女性影展 試片三連看:

「新銳女流精選」、「高潮背後的秘密」、「女身,我來做主」

 2010女影-1a.jpg

 

今年的女性影展即將在電影資料館舉辦一系列精彩可期的試片活動,首先登場的是916()917()的「新銳女流」單元《歌舞旅程》等得獎短片精選,和話題之作《性高潮有限公司》與《拍我:女模秘辛》,為舒爽的秋天揭開美好的序幕!

 

「一輛準備前往聖路易的計程車上,搭滿著懷抱夢想的各路人馬。《歌舞旅程》是一部非洲塞內加爾的音樂劇,有著純粹西方音樂劇的編曲與戲劇結構,卻隱藏著非洲天生的韻律與蓄勢待發的能量,看似深受殖民文化影響,但又有那個地方不被這種好看好聽的音樂劇所吸引呢?」知名影評人,貧窮男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離阿雅米》 從人性層次探討暴力本質

 

/ 洪光遠

 

影史上,很少有由身為世仇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族影人共同合作的影片,2002年的《美麗天堂(Promise)》,算是首部引起廣泛討論的紀錄片。本片雖非創舉,卻是第一部真正由以巴兩族導演合導的影片,以近似寓言的形式,刻意避開了兩族衝突議題,而聚焦於造成世間衝突、暴力主因的剖析;此一議題,不禁讓人想起前不久才放映過、同樣深刻描繪暴力本質的《娥摩拉罪惡之城(Gomorra)》,只是本片雖不若《娥》片多面向地探討暴力的諸多樣貌,卻也因此能聚集劇力,更震撼人心。

 

本片編導試圖用多線、多角色觀點的敘事方式,分成五個章節段落,來呈現一幕幕看似複雜、實則僅以單純的情感(親情、愛情、友愛)貫穿其間的眾生相。片頭以主要敘述者—13歲的穆斯林男孩納斯里作畫的手部特寫,在襯著充滿中東地域風味的吟唱聲中,揭開了序幕;敏感的他,能預感不幸事件的發生,本片的序幕,即由他的觀點,娓娓道來恐怖暴力事件的原委、發展、意外的轉折,與突現的一線生機。接下來的一、二、三章,分別描寫男孩的「家長」--哥哥奧瑪尋求化解暴力威脅、偷渡打工的純良少年馬列如何渉入暴力事件、以及以色列警員丹多四處察訪失聯弟弟行蹤的過程;最後以「終章」,串聯起三條主線、將劇情推向高潮外,還以不同觀點、解答或顛覆了前面段落的懸念。片末回歸到納斯里的觀點,以奧瑪狂奔的畫面,配上男孩喃喃地訴說他遁世的夢想;鏡頭淡出後,再淡入左右半邊分別以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呈現的字幕,此時響起中東民族風情的吟唱聲,似乎正無奈地訴說著兩族裔所共同面臨「暴力斲害親情」的困境,令人低迴不已。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天祥看《色戒》

 EDM-20100903-聞天祥看《色戒.jpg

文:聞天祥

 

【本文作者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先生將於下週一起連續五天(9/6-10)晚上七時,在本館主講「2010電影新鮮人夏令營」活動,其中第四講(99)將以《色戒》為例,參照1937年的中國電影經典《馬路天使》,從影史角度討論七十年前後華語電影截然不同的面貌。 演講當天下午二時起,並將安排放映這二部影片,歡迎會員及有興趣的朋友來電報名參加,意者請電洽(02)2392 4243。】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