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馬提厄˙阿馬黎克專訪

◎周星星  

拿下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巡迴》(Tournee, 2010),是由法國男導演馬提厄˙阿馬黎克 (Mathieu Amalric) 執導。這部片被很多法國影評人視為很有義大利導演費里尼 (Fellini) 電影的味道,所以《電影筆記》也大篇幅地專訪這位曾經在蔡明亮的《臉》(2009) 裡面和李康生在巴黎有一段激情戲的男演員兼導演。

什麼時候阿馬黎克開始有《巡迴》的點子呢?須知,《巡迴》講的是:一位法國電視製作人(由阿馬黎克飾)因為失意,前往美國並意外地組成一支脫衣舞孃劇團;只是,這些脫衣舞孃並非是窈窕、苗條的妙齡女子,反而都是一些胖嘟嘟、快要中年的女人。該製作人安排他的劇團到法國巡迴演出,然後故事線才再帶回到他原有的私生活。

阿馬黎克說,當他自己當導演執導《公共事務》(La Chose publique, 2003) 時,因為和雅艾˙佛吉埃 (Yael Fogiel)、蕾蒂席亞˙弓札雷斯 (Laetitia Gonzalez) 這兩位女製片合作愉快,才想要再找點子繼續合作下去。阿馬黎克和《公共事務》的共同編劇之一、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的馬切婁˙泰雷斯 (Marcelo Teles) 坐下來一起討論了五天,才從柯蕾特 (Colette) 的文學作品《音樂廳不為人知的一面》(L'Envers du music-hall) 得到創作靈感。而且,打從一開始,他就不希望把「音樂廳」(music-hall) 這種表演場所的故事放到當代情境,因為「太過鄉愁、太假」等等。

當阿馬黎克創作遇到瓶頸時,他就放下手邊的計劃去做別的事──演戲。直到他閱讀到《解放報》一篇伊莉莎白˙勒波維奇 (Elisabeth Lebovici) 談「新詼諧/滑稽」(new burlesque) 的文章,一切就又重新啟動了;而且還剛好知悉知名電影製片安貝˙巴勒桑 (Humbert Balsan) 的自殺事件,就這樣阿馬黎克就設定出一個製作人的角色。此時,他也跟男作家菲利普˙狄否可 (Philippe Di Folco) 變成朋友,彼此交換一下想法後,就只是為了樂趣開始寫出一些劇情;阿馬黎克再從他以前當過葡萄牙電影製片保羅˙布朗柯 (Paulo Branco) 的助理的經驗,深入地挖掘一位男製作人私生活的層面;而且有一度他還想讓保羅˙布朗柯來飾演《巡迴》裡面原本就叫作保羅 (Paolo) 的男製作人──但這角色後來被改名字為 Joachim Za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