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波米大叔的前世今生》導演阿比查邦專訪(下)

◎周星星  

本週延續上週的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訪談。

阿比查邦提到他的《波米大叔的前世今生》(Lung Boonmee raluek chat) 已經是全泰國倒數的最後幾部還在用底片拍攝的電影──這指的是泰國的電影工業近乎已全面地採用數位攝影機──,所以他希望能藉由此片記憶住電影,因為底片已快要消失了。「其實我試著在每一盤 (bobine) 底片安排某一種結構,每一盤底片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風格。這部片,大致可區分成六盤各二十分鐘的底片,我強迫我自己要為每一盤底片賦予各自不一樣的風格,不管是攝影的方式,還是演員的表現,還有打光的方式等等,我都作了些變動。如果我們是分別地放映每一盤底片,我們能看得很清楚有差異;但全部一起連續地放映,就很難知覺得到各自的風格在哪裡。」

《電影筆記》問阿比查邦說他提到的老片或老舊的電視節目,確切指的是什麼?阿比查邦回答說沒有指涉很特別的影片,大部分都來自他自己童年的記憶,而且大多來自電視節目。一九七○年代的泰國電視,會在攝影棚裡面用十六釐米的底片拍片,打光打得很亮,演員也都很糟糕。「所以,在第二盤底片的時候,也就是在用晚餐的桌上,我們就能感受到這種品質──你們發現到了嗎?我自己是用『第幾盤底片』來計算我的片!我故意要讓那一場戲的表演有點機械化、有點缺陷。」

《電影筆記》問劇本跟影片成品有沒有很大的變動?阿比查邦說劇本比較直線發展,而且非常直,但到最後劇本變了很多,因為劇組每隔兩、三天就要觀看毛片,看過毛片之後,阿比查邦才覺得把劇情看得更清楚了──所以劇本會在拍片期間馬上再改寫。原本的劇本是很敘事性的,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兩天之內,我們觀眾是會按照時間順序 (chronologie) 來觀看這個故事。阿比查邦說:「假設我們要讓觀眾還能感受到有其它的時間(複數:temporalites)存在,又得要怎麼樣才能跟隨到那個時間順序 (chronologie) 呢?」另外一個重大的改變是,阿比查邦把原本安排的旁白 (voix off) 刪除了;原來的旁白是從頭到尾都有,目的是要讓三位主角一直講話、一直講話,講的話已經是在評論影像 (images) 跟針對影像開玩笑。阿比查邦在後製作的時候錄製這些話外旁白,但插進影片之後變得很無聊,也讓觀眾無法再用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去詮釋影片。插進旁白已經變成是廣播,但沒發揮到原先預期的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