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活動快訊】
九月份會員活動 與布拉克基相遇 專題活動
 
不用攝影機的蛾影

   史坦‧布拉克基之所以透過素材來探索光的變化,乃緣起於其個人困窘的經濟狀況。他因為沒有錢購買底片,而產生一個構想,何不利用光可以透過的素材來拍片呢?這個線索來自於他對黏膠和油彩特性的觀察,此特性史蒂芬勞夫( Stephen Lovi )曾經用在他的影片《戴黃帽女士之畫像》( A Portrait of the Lady in the Yellow Hat )。布拉克基收集死蛾、花、樹葉和種子,將這些東西夾在兩層剪接帶中,是一邊帶有扣片齒孔和膠水的薄薄透明 16 厘米影片,他製作了《蛾影》( Mothlight ) …… 。(資料出處:中華民國七十四年金馬獎 國際電影展 節目特刊,節譯自 Visionary Film,Adams P. Sitney著,容淑華譯,頁144)

史坦‧布拉克基的《Mothlight》

史坦‧布拉克基的
《Dog star man》
《狗星人》導讀

……
一個人攀爬山岳。他歷經了寒冬、暖春、仲夏、與落葉紛紛的秋季,也在山上度過了破曉、黎明與烈日當空的時光。

 我想《狗星人》一片是需要有這種季節性的安排,但它同時得涵蓋一年四季,以及由意象所表現出來的人類史料(例如,數木可以用來建造宗教式的紀念物,暴力則造成了戰爭),那麼,將它濃縮在一天之內,是比較恰當的。

  我為「序曲」( Prelude )部分設計了一個夢境,希望比那些由夢中觸發靈感的超現實主義能更勝一籌。我努力地想將夢中的素材都派上用場。有一件事我可以確定,那就是一個人在睡醒前所夢見的,會形成隔天的結構。由於這部片子將以一個夢境揭開序幕,所以它勢必要包括一種「閉上眼睛後的視象」( closed-eye vision ) …… 。(資料出處:中華民國七十四年金馬獎 國際電影展 節目特刊,節譯自 Visionary Film,Adams P. Sitney著,容淑華譯,頁143)

前期史坦‧布拉克基相關文章
八釐米視像
業餘者的辯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