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假面具,無限的影像真實性

作者:
陳平浩。柏格曼的《假面》,以一個與劇場和電影密切相關的裝置「Persona」,來加以命名,深入觸探了面具背後的真實,同時也把一座劇場整個「外翻」而成了一部電影。


知名女演員伊麗莎白(由 Liv Ullmann 飾)在一次片廠演出現場,沒來由地突然失語沉默,彷彿陷入黑暗玻璃;護士艾瑪(由 Bibi Anderson 飾)奉命擔任了照護者的角色,二人遷至孤島海濱的小屋之中,進行一趟彼此治療的旅程。顛倒擺設了精神分析躺椅的話語治療位置,護士成為滔滔不絕的訴說者,病患卻反而成了聆聽者。然而,全片似乎始終存在著一位看不見的觀看者:兩個女人又親密又拮抗的身體互動、既分裂又重合的臉孔特寫(一方面是片中對於「人格-面具」的解剖、一方面也是柏格曼簽名風格式的視覺母題)、劇場舞台式的場面調度……似乎皆從這位隱形觀看者的視角出發──這位觀看者,或許是導演柏格曼,或許是這部電影的觀眾,也或許是片頭那位戴著眼鏡、同時是柏格曼本人以及作為電影觀眾隱喻的小男孩。

已然名列影史經典片段、晦澀驚人的電影開頭,除了以後設電影框架暴露了影像運作裝置,以劇場展演形式裸露了新生與死亡的臉孔與身體,更以音畫蒙太奇揭露了神聖與世俗之間稀薄的帘幕。觀眾對於電影的癡迷,正如那位小男孩對於母親臉孔影像(有如聖母)的戀慕與愛撫──與其說《假面》是兩位演技精湛女演員的對手戲、隱喻了雙重人格之分裂與聚合,倒不如以(最虔誠的異教徒)柏格曼的話來說:一生二、二生多,《假面》藉由兩張臉孔的重複與差異,生成了電影影像的無限可能性。

所有最新電影新聞 部落格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