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周星星

《電影筆記》訪問伊莎貝˙雨裴 (Isabelle Huppert) 談克勞德˙夏布洛 (Claude Chabrol),因為她在一九九○年代密集地跟夏布洛合作了好幾部影片;更不用提早在一九七八年,她還很年輕的時候以《薇歐蕾特諾吉耶》(Violette Noziere, 1978) 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

《電影筆記》一開始就問雨裴說她跟夏布洛合作了七部影片,該怎麼看這一段合作的關係?雨裴說,論結果,七部影片是很同質的;但是不應該從出發點來看,因為每一部影片的出發點都很不同。從《薇歐蕾特諾吉耶》到《女人的事》(Une affaire de femmes, 1988) 這十年間,她都沒跟夏布洛合作;但是從《女人的事》開始,夏布洛馬上開拍《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91) ──譯註:《包法利夫人》是古斯塔夫˙福婁拜 (Gustave Flaubert) 的經典小說,夏布洛的影片也有可觀之處──。各部影片之間,講到演員的詮釋方式則是有一貫性,而非是角色的類型彼此很相似。

《電影筆記》問雨裴是否在每一次要跟夏布洛合作的時候,就會跟夏布洛說「這一次讓我們來試試……」或「這一次我們要做相反的事」?雨裴堅定地說「不會」;除了《儀式》(La Ceremonie, 1995) 這部片跟其它影片是大大地不同。為了要詮釋《儀式》裡面的角色,雨裴是大膽地自行作角色人格的設定;「我們很少會在開拍之前討論這些,因為,其實夏布洛很少開口說話。」於是,她設想珍娜 (Jeanne) 是一個走路走很快的女人,永遠都很趕、急躁,這樣能讓珍娜存有一種緊急個性 (urgence) 跟危險性 (dangerosite)。她說,夏布洛讓她來選角色,她就選珍娜,夏布洛也知道她就是會選珍娜來飾演。

通常,夏布洛會教雨裴唸劇本,但夏布洛不會表示任何意見,他只會回答雨裴提出來的問題而已。所以,很多事必須兩個人一起一邊討論一邊做。以《全都行不通》(Rien ne va plus, 1997) 為例──雨裴認為這部片是有趣、好笑的,但喜劇的感覺並非來自機關槍式的對話──,故事的變化全依靠她的頭髮的顏色:不同的髮色就會有不同的身分;她經營角色的性格必須大量依賴這一套遊戲:當她是偽的時候卻被當成是真的。例如,當她的頭髮有點暗紅色的時候,她是偽的;當她以本來的髮色現身時,她卻被隱藏起來。夏布洛很喜歡雨裴玩這一套遊戲,影片就像是打開一層抽屜才再發現到裡面還又有抽屜,一層一層都還有不同的故事;雨裴認為《全都行不通》卻是夏布洛影片裡面最有自傳性質的一部片!

為了飾演《儀式》的珍娜,雨裴不斷地問自己說她所飾演的角色到底是很女人的女人 (feminin-feminin) 還是很男人的女人 (feminin-masculin)?而且,是珍娜她才對另外一位女人──由桑德琳˙波奈兒 (Sandrine Bonnaire) 飾演──擁有權力。雨裴跟《儀式》的服裝師蔻琳˙喬黎 (Corinne Jorry) 討論過後,決定讓珍娜是穿裙子的女孩子,而不是穿褲子的女孩子。如果夏布洛認為應該要男性化一點的話,他還是會讓雨裴她們做她們的事,因為當她們作出如此決定時,夏布洛還是掌控了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