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電影相對論
—從《貴婦失蹤記》到《消失的旅客》
★ 時間:2009年12月4日 (五)
19:00《貴婦失蹤記》影片放映
20:40 映後座談
(高肖梅 小姐 曾任國家電影資料館展覽組組長)
★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
★ 預約電話:(02) 2562-8629
★ 免費預約入場,限額80名,請盡速來電報名預約。
影片介紹
《貴婦失蹤記》(THE LADY VANISHES)
導演:Alfred Hitchcock 亞弗烈德.希區考克 / 1938年/ 97分鐘
《貴婦失蹤記》講述年輕女孩艾瑞絲在往倫敦火車上,與一老婦相識且聊天,談笑間女孩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老婦人失蹤了,她著急地向人求救,但沒有任何人看到她口中說的這位婦人......。電影改編自依瑟兒琳娜懷特(Ethel Lina White)的《小姐不見了》一書,小說在推理文學類型佔有重要地位,這是第一個「在移動中的交通工具上有人消失」的故事。《貴婦失蹤案》是希區考克英國時期的作品,不但深受電影人的喜愛,更帶來希區考克事業的轉捩點,他因這部片獲得好萊塢的注意,延請他到美國拍片(即《蝴蝶夢》),正式進入了另一個時期。近年世界影壇出現的一部驚悚片佳作《消失的旅客》(Transsiberian),片中情節明顯向《貴婦失蹤記》致敬,可視為本片歷久彌新的明證。
「電影相對論」是一種以對照比較的方式引介電影經典的新路徑,我們希望藉由這種方式,由東而西,由古而今,由近而遠地引發年輕觀眾對電影的多元興趣。
《消失的旅客》—全球化時代的驚懼之旅
文/ 洪光遠
號稱「希區考克都會讚嘆黑色經典」的「消失的旅客」,未睹之前,總讓人聯想到希翁同樣是在火車中離奇失蹤的經典片「貴婦失蹤記」。看完整部影片後,卻發現超乎預期。雖說沒有「貴」片的懸疑浪漫,卻因為本片具備近代好萊塢電影聲光奪目、步調快速的特色,反而更令人覺觸目驚心、備受壓迫。尤其隨著馳騁於銀色世界的巨龍(火車),帶我們闖進了神祕陌生的國度後,處在全球化今日的我們,更能認同常見於希劇中陷入危機的無辜受害者,而陪他/她們一起經歷這趟驚懼之旅。
片頭海嵾威港緝毒一景,艙內僵坐詭異的死屍、與失蹤的毒品,即預埋了本片後半段譎詐殘暴的伏筆;畫外鳴著汽笛隆隆急馳火車聲,也預示劇中主要的舞台。編導藉片頭同時出現的汽車、輪船、與火車三種交通工具,更不著痕跡地點出了人際交流溝通的本片主題。
從教會聚會場景,到羅伊潔西在北京搭上穿越西伯利亞、開往莫斯科的列車,直到跨國換軌後、羅伊誤了原車為止,全片才進入主戲。之前所有戲劇的鋪陳、逐步醞釀的危機,此時才急遽地爆發,而變得不堪收拾。全劇即以角色最為複雜的潔西為主,藉由她和主要人物的關係、與互動方式,不僅主導著整個劇情的走向,更帶出了本片在驚悚懸疑影片的表層之外,所隱喻發人深省的內涵。潔西有過不堪過往,雖嫁給樂天良善的羅伊,曾經狂野的靈魂卻一直未能安定下來(由遲疑不肯懷孕生子可見);遇見少小逃家的艾比,似乎看見自己的影子、而百般護衛,最後還藉機示以鉅款所在,讓艾得償宿願;面對毒騾子卡洛斯,則掙扎在罪行誘惑、與羅伊真情帶給她的新生命之間,而與他虛與委蛇;雖莫名其妙地擊殺了卡,(僅在表現象徵潔西棄絕過往的決心嗎?)而在伊利亞一再戳破她的謊言、並咄咄逼近足以毀滅她幸福的真相時,居然能守住最後防線,瞞過老狐狸,直撐到局勢逆轉,雨過天晴的時刻。她的智慧與毅力,若非曾歷滄桑,如何能有此精準的拿捏?片末在她逗弄著同機的兒童後依偎在羅伊的懷中,不難看出她已找到生命的方向。
由於本片的譯名與宣傳的重點,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希區考克。雖說本片也承襲了希劇常見誤陷殺戮危機的無辜受害者,與眾人追逐的「麥加芬(MacGuffin)」(劇中的俄羅斯娃娃),卻少了希翁擅長的浪漫與幽默。導演在拍這部表面為驚悚警匪動作片、實為心理劇的影片,似乎別有隱情;除了訴諸令人觸目驚心的聲光音畫、與高潮迭起的情節外,還在控訴著:世界扁平化後,人與人之空間距離減縮,任何人都很難一如過往,平靜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就算你不像背包客,主動去探索千奇百怪的寰宇;外在的衝擊,也會隨著全球化的巨輪,輾過你的封閉世界。相反地,人際心理的距離,反因過度的接觸,而顯得更莫測高深。各人過往生活的經驗,在這種新的人際互動關係中,可以是助力(智慧與力量的泉源),也可能是阻力(包袱或惡習);就像劇中人物一樣,各自有著不同的際遇。巧的是,本片最後得到善終的,都是美國人。不知編導是否仍懷抱著「大美國情結」,或者,只是在陳述一件事實:就算已經全球化了,美國仍為超級強國;其子民的生命,就是較為珍貴。這似乎也是個人(過去)既有身份,對自我的一種加持吧!
*
原文詳見本館電子報:http://epaper.ctfa2.org.tw/epaper91127we/2ye005.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