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寫實 專題

 

1  

 

放映作品:
街頭巷尾、蚵女、養鴨人家、婉君表妹、啞女情深、我女若蘭、寂寞的十七歲、家在台北、汪洋中的一條船、早安台北、不設防城巿、單車失竊記

活動日期:6/14-7/20,2013
活動地點:台北巿青島東路7號4樓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洽詢電話:(02) 2392 4243
電子報:http://epaper.ctfa2.org.tw/

參加辦法:
1、本館會員免費自由參加。電子報訂戶或65歲以上觀眾免費預約,以一場為限。
2、預約者請電(02)2392 4243分機20/22,或來信ctfa74pb@gmail.com,主旨註明:預約日期片名;內文註明:姓名及電話。
3、觀眾入場順序:本館會員優先,預約者次之。會員及預約者入場後,如尚有空位,其它觀眾得於繳交場地維護費(NT$100)後入場,座滿為止。
4、活動其它未盡事宜,請留意現場公告。

六月份新會員好禮三選一:
1、六月份新申辦半年期會員(會費NT$1,000元),可選贈好禮《電影的故事》交換券2張(價值NT$500元),或齊隆壬老師新著《電影符號學》(書林2013新版)一冊(定價NT$380元),任選一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2、一年期年費會員(會費NT$1,800元)另可選擇贈品《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商周2013全譯本)》一冊(定價NT$640元),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特別感謝:
佳映娛樂 書林出版 商周出版 李行導演 中影公司

*

節目簡表:

6/14(五)14:00 街頭巷尾
6/14(五)19:00 蚵女
6/15(六)14:00 養鴨人家
6/15(六)19:00 婉君表妹
6/21(五)14:00 啞女情深
6/21(五)19:00 家在台北
6/22(六)14:00 寂寞的十七歲
6/22(六)19:00 我女若蘭
6/28(五)14:00 汪洋中的一條船
6/28(五)19:00 早安台北
6/29(六)14:00 不設防城巿
6/29(六)19:00 單車失竊記

7/5(五)14:00單車失竊記
7/5(五)19:00不設防城巿
7/6(六)14:00家在台北
7/6(六) 16:00 專題演講:健康寫實:從《家在台北》談起 主講人:陳煒智
7/6(六)19:00 啞女情深
7/12(五)14:00 我女若蘭(活動改期)
7/12(五)19:00 婉君表妹(活動改期)
7/13(六)14:00 早安台北(活動改期)
7/13(六)19:00 汪洋中的一條船(活動改期)
7/19(五)14:00 寂寞的十七歲
7/19(五)19:00 養鴨人家
7/20(六)14:00 蚵女
7/20(六)19:00 街頭巷尾

7/26(五)14:00 我女若蘭
7/26(五)19:00 婉君表妹
7/27(六)14:00 早安台北
7/27(六)19:00 汪洋中的一條船

放映媒材:每部影片放映二場,第1場以DVD;第2場以膠捲放映。

*

影片簡介:

《街頭巷尾》Our Neighbor 6/14(五)14:00;7/20(六)19:00


2李行與編劇姚鳳磐、攝影師賴成英,和李冠章、崔小萍、曹健、雷鳴等一干優秀演員在《街頭巷尾》片中所展現的誠意,讓《街》片的溫度延續至今,也進而啟發了當年初任職台灣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的龔弘先生,喊出「健康寫實」的口號,在一片黃梅新腔舊曲和都市奇情悲喜劇的廝殺中,樹立起清新的形象。導演:李行 
演員:李冠章/曹健/崔小萍/楊光熹/何玉華/羅宛琳 
92分鐘 1963年

《街》片是部樸素的寫實電影,親切而細膩地描寫大都市貧民窟的眾生相,洋溢著濃郁的人情味。情節很淡,主要是諸多人物的精煉素描,拾荒的胖子和富正義感的三輪車夫共住同一屋簷下,臨室住的是久病纏身又拖著小女兒的台灣歐巴桑,另外有出賣肉體不賣靈魂的娼妓、獨自帶著孫子渡海來台的外省老太太,電影前半部以台灣鄉土電影的筆觸刻畫這些小人物在大都市的陰影中討生活的細節,後半部則集中描寫胖子收養喪母的小女孩,兩人之間的互動。 (文/陳煒智)

*

《蚵女》Oyster Girl 6/14(五)19:00;7/20(六)14:00


3《街頭巷尾》的寫實情味深深感動了廣大觀眾,成為台灣地區年度賣座第十名,黃梅調電影的始作俑者李翰祥導演,本身也是寫實文藝小品的能手,更在報端撰文大讚《街》片。中影新任總經理龔弘觀畢《街》片大為感動,希望能進一步發展這種以寫實精神為尊的藝術理念。只是,龔弘心中仍有疑問:「難道寫實電影一定要在窮巷中取材?」導演:李嘉、李行
演員:王莫愁/武家麒/高幸枝/蔣娉/丁強/葛小寶
106分鐘 1964年

正巧,當時中影自台灣省政府屬下的台灣電影製片廠借來一批「省政建設」紀錄片,內容多為農村漁村生活點滴的畫面,當看到彰化鹿港濱海蚵田中,蚵車在夕陽下一一賦歸的鏡頭,龔總經理豁然開朗,決定以此為志,試著走出窮巷,走向田野,以燦爛、健康的精神拍攝寫實影片,轉批判負面印象為謳歌正面精神,打造一條健康的寫實路線。由是,「健康寫實」成為既定的指標,電影《蚵女》便由此誕生。(文/陳煒智)

*

《養鴨人家》Beautiful Ducking 6/15(六)14:00;7/19(五)19:00


4《蚵女》的成功為「健康寫實」路線注入一劑強心針,但真正要到第二部健康寫實電影《養鴨人家》完成,這條製片方針才真正完全被鞏固。導演:李行 
演員:唐寶雲/陳國鈞/葛香亭/魏蘇/江明/武家麒 
119分鐘 1964年

據載,《養鴨人家》的劇本是1963年夏天,中影電影技術人才研究班開訓後,講師揚澄根據日本東寶公司山口稔口述的鴨農故事,領導學員們重新創作,擬故事大綱,練習寫作劇本,爾後,張永祥再重新將諸多散稿消化後,重寫成《養鴨人家》的劇本,在《街頭巷尾》表現優異,又在《蚵女》片中習得彩色闊銀幕片拍攝手法的青年才俊李行這次得以獨挑大梁,隻手執掌導演筒,攝影師賴成英掌鏡,以黑白文藝片《颱風》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雙料最佳女配角的女星唐寶雲出任女主角,另有葛香亭、葛小寶父子檔搭配演出,台語片性格紅星歐威、外號「水蜜桃」的豔星游娟等都加入了演員陣容。(文/陳煒智)

*

《婉君表妹》Four Loves 6/15(六)19:00;7/12((五)19:00


5  瓊瑤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六個夢》以老人說故事為楔子,引出六個奇情故事,在《六個夢》早年的編印版本裡,還多收了一篇「附錄」,題作《追尋》,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婉君表妹》,多年來備受讀者、影迷朋友愛戴。《追尋》講的是四角戀愛的故事,孤女婉君投親姑父姑母家中,與兩位表兄一位表弟(其實年歲相近,生日只差三天)自小玩在一起,日久生情,最後三位男士爭相向婉君獻愛,父母不知內情,將婉君許配給老大,引起其餘兩兄弟的不滿,婉君不知所措,終於釀成家庭悲劇。原著情節簡單,卻飽含年輕人對愛情、對新世界的渴望,以及新舊思想的衝突,隱隱約約有類似《家》、《春》、《秋》之類的文藝影子,卻不像那些作品動輒高呼口號「打倒封建制度」云云,由瓊瑤的女性筆觸寫來,抒情味道很濃。(文/陳煒智)導演:李行 
演員:唐寶雲/謝玲玲/傅碧輝/馮海/魏蘇/江明 
104 分鐘1965年

*

《啞女情深》The Silent Wife 6/21(五) 14:00;7/6(六) 19:00


6改編自《六個夢》「啞妻」篇的《啞女情深》也是中影在「健康寫實」製片方針下,傾力打造的瓊瑤文藝片,也是《蚵女》的王莫愁在婚後、產後復出的第一部作品,更是台語影壇第一小生柯俊雄跨足拍攝國語片的首部重要作品。李行導演、賴成英的攝影,聯手將《啞女情深》拍出了典雅娟秀的層次感,賴的攝影更榮獲亞洲影展最佳攝影獎。導演:李行 
演員:王莫愁/柯俊雄/林璣/潘琪/魏蘇/江明 
103分鐘 1965年

《啞女情深》的故事圍繞著先天聾啞的方依依,她依父母之命嫁入柳家,夫婿柳靜言原本極反對這件婚事,洞房之夜堅持不肯圓房,候至深夜,一陣風來吹開方依依頭上紅紗,柳靜言先震懾於她的美貌,後來更感於依依比外貌更美的品德、情操,這才琴瑟和鳴,結成佳侶。

婚後依依產下一女,先天失聰,靜言自責不已,啞妻再度懷胎,靜言硬逼其墮胎,最後更含悲出走,啞妻獨力持家,撫養女兒長大,辭世之前遺愛人間,靜言遊子返鄉,見到女兒已長成,憶起昔日種種,悲從中來。(文/陳煒智)

*

《我女若蘭》Orchids and My Love 6/22(六)19:00;7/12((五)14:00


7  《我女若蘭》由中影新成立的「藍海」編劇小組構思,再交由《養鴨人家》編劇張永祥主撰;如今重看,故事已嫌老套—慈父養育罹患小兒麻痺症的獨生女兒若蘭,若蘭原好舞蹈,得病後移情養蘭,與青梅竹馬的邱文雄結為一對,愛情過程波折重重,還穿插不解女兒心事的母親想撮合已在美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若蘭兒時友伴,結尾是若蘭養的蘭花參加農展獲首獎,若蘭克服心理障礙,不用柺杖,親自走上台前受獎,並與邱文雄共偕連理,慈父感動不已,老淚縱橫。導演:李嘉 
演員:唐寶雲/葛香亭/謝玲玲/傅碧輝/馮海/林雁
119分鐘 1966年

影片由葛香亭飾演這位典型的好爸爸,謝玲玲和唐寶雲分飾若蘭的童年與成年,巴戈與馮海則分飾最先指導若蘭養蘭花的邱文雄。成年的戀愛戲分因為故事落俗而禁不起歲月的考驗(雖然唐寶雲、馮海、葛香亭等的表現都很不錯),好看的還是童星戲的部分。(文/陳煒智)

*

.

《寂寞的十七歲》Lonely Seventeen 6/22(六)14:00;7/19(五)14:00


8  影片描述了一位十七歲少女,孤獨但好幻想,長年把表哥當作白馬王子,儘管他相當得浪子,看起來是非常不羈。她在房裡擺著表哥的照片,面對表哥時也總是羞怯木訥。女大十八變的她,其實也挺招惹表哥的好感,雖然與此同時,他自己也有糾纏不清的女人。少女對表哥的愛慕,到了即使她明知表哥的交往不單純,卻仍要在心中任性地將他當作對象,並在一個雨夜,當表哥與同床女子發生爭執而既酒醉又受傷,仍為了趕去見少女,於是幾乎是在他即將出國的前夕,這個雨夜裡的車禍奪走了他的生命。纖弱與單純的少女在情感上受不了表哥逝去的打擊,甚至將表哥的死賴在自己頭上,少女因而精神失常。最終被家人送至精神病院。影片直到最後,才似乎以少女成功拯救了同在精神病院中欲自殺的老人,透露出一絲絲的正向能量。(文/歐左思)導演:白景瑞
演員:唐寶雲/柯俊雄/江明/林雁/李湘/葛香亭 
94分鐘 1967年

*

《家在台北》Home Sweet Home 6/21(五)19:00;7/6(六)14:00


9  《家在台北》改編自孟瑤原著《飛燕去來》,原題作《小巷歸客》,後改為主題意識更明確、更能「符合國情、符合國策」的《家在台北》。本片不以炫技為優先,而著重在人情味的鋪陳、醞釀,才真正看出白景瑞身為中國四大名導之一(與李翰祥、李行、胡金銓齊名)的功力所在。導演:白景瑞 
演員:歸亞蕾/柯俊雄/李湘/江明/雷煥璇/張小燕 
108分鐘 1970年

《家在台北》的敘事手法獨特而新穎,影片共分四段,每段故事講完,導演的攝影機就帶領觀眾回到序幕的原點,重新出發,講述另一條支線的故事。前兩段故事彼此之間還縱橫交錯,白景瑞運用當時在歐美影壇也難得一見的繁複分割畫面技巧(不是普通電影裡兩人在講電話,銀幕分成左一半、右一半的那種簡單分割,而是琳琅滿目,宛如滿天星斗的分割),將不同時、空、人物拼貼在一個畫面裡,再從中挑選一兩個最重要的畫面放大處理,推展故事進行。(文/陳煒智)

*

《汪洋中的一條船》He Never Gives Up 6/28(五) 14:00;7/13(六)19:00


10  李行在數部瓊瑤電影後,重返鄉土寫實之作。雖然改編自鄭豐喜的自傳,但不完全遵照。五分鐘的序場,快速交代鄭豐喜上大學前的經歷:出生,先天殘疾,險遭拋棄,幸得爺爺阻止及愛護,上學;主敘事則集中在上大學後,與吳繼釗談戀愛,結婚、生子、出書,獲選十大傑出青年,最後英年早逝。書裡著墨甚深的兒時奮鬥,以吳繼釗閱讀草稿、鄭豐喜在露營時對吳繼釗口述、鄭豐喜說故事激勵身障人士們三段插敘而入。藉此,電影不單描述力爭上游,更有由秦漢、林鳳嬌兩大明星主演的愛情為軸,平衡說教味。李行的導演技法樸實,最值得一提的,或許表現在收尾鄭豐喜去世至電影結束,攝影機橫移拍屋外焦急的親友,再切到室內,掃視女兒、吳繼釗及安詳死去的鄭豐喜,背景只有簡單的胡琴音樂。李行以低調安靜的方式送走這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真正作到哀而不傷。(文/謝佳錦)導演:李行
演員:秦漢/林鳳嬌/江明/曹健/傅碧輝/歐弟
110分鐘 1978年

*

《早安台北》Good Morning,Taipei 6/28(五)19:00;7/13(六)14:00


11  《早安台北》的故事由小野所寫,侯孝賢作編劇,導演則由李行擔任,本片榮獲金馬獎第十七屆最佳影片。本片記錄了台灣當時社會之眾生相:如經濟起飛、人人勤奮賺錢、力爭上游的社會氛圍。它也描繪了各種人物的生活景況:不想讀書想要當音樂人、朋友到家裡拉保險、該不該出國留學等等,這些生活遭遇,直至今日也仍會在生活中碰到。而劇中鄉村漁船翻覆,或者育幼院籌錢搬遷的橋段,也觸及了當時台灣可能遇到的社會問題。本片的「健康」之處,在於此片所提供之教化功能:例如提供了寓教於樂之醫學常識:醫生告囑病人不該用來路不明的「跌打損傷藥膏」或者「骨針」(類固醇注射);此外,我們似乎在本片中看到了一連串的爭吵以及相應的和解:不管是情侶決定孩子去留、鄰居抱怨對方太吵,男主角都穿梭其中扮演了「和事老」。人與人之間的爭吵與矛盾,往往都能邁向和解。(文/捷瑟敏)導演:李行 
演員:鍾鎮濤/林鳳嬌/江明/曹健/傅碧輝/李烈 
106分鐘 1979年

(陳煒智,電影與劇場歷史研究者,自由撰稿影評人。陳孟宏,文字工作者。謝佳錦,影評人,靠每天至少吃三部影片為生。捷瑟敏,影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