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感性:
台灣新世紀(2000-2009)紀錄片專題
精選12部館藏紀錄片,與您一同感性回首,關心歷史
去年(2012)十月,一部記錄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騎士環島之旅的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在戲院上映,他們勇敢逐夢、笑淚交織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台灣觀眾,最後以新台幣三千多萬,創下台灣紀錄片票房的新紀錄。《不》片的成功,提醒我們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的長期辛勤耕耘,必有歡呼豐收的一天。如果我們回顧台灣紀錄片在新世紀前十年(2000-2009)的創作,無論從歷史視野的多元性,或藝術感性的創新來看,都有相當令人驚喜的作品問世。就觀眾迴響而言,2004年吳乙峰導演的九二一震災紀錄片《生命》,票房突破千萬,是當年國片票房的冠軍;次年(2005)顏蘭權與莊益增導演的《無米樂》在院線上映,除了再度引起社會觀賞紀錄片的風潮,也喚醒觀眾對於農業、土地議題的重視。
今年適逢金馬獎50週年,本專題精選了12部獲得金馬獎入圍或得獎肯定的作品,每部都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它們的題材反映了台灣歷史的諸多面向:政治面,如《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社會面,如《石頭夢:劉必稼進行式》和《家》;藝術面,如《台灣魔朵》、《Viva Tonal 跳舞時代》、《乘著光影旅行- 李屏賓的攝影人生》、《台灣黑電影》和《角色--辛奇導演》;生態、族群面,如《草木戰役》,在此歷史回顧的時刻,歡迎影迷朋友們與我們一同感性回首,關心歷史。
放映作品:
台灣魔朵/角色--辛奇導演/銀簪子/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山有多高/Viva Tonal 跳舞時代/南方澳海洋紀事/石頭夢:劉必稼進行式/家/台灣黑電影/草木戰役/乘著光影旅行- 李屏賓的攝影人生
活動日期:11/1-11/21,2013
活動地點:台北巿青島東路7號4樓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聯絡洽詢:(02) 2392 4243;ctfa74pb@gmail.com
參加辦法:
1、本館會員持會員證免費自由參加。
2、最新活動訊息請參閱電子報公告:http://epaper.ctfa2.org.tw。
節目表:
11/1(五) 14:00 台灣魔朵
11/1(五)19:00 角色--辛奇導演
11/2(六)14:00 山有多高
11/2(六)19:00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11/6(三)14:00 Viva Tonal 跳舞時代
11/6(三)19:00 石頭夢:劉必稼進行式
11/7(四)14:00 南方澳海洋紀事
11/7(四)19:00 草木戰役
11/8(五)14:00 乘著光影旅行- 李屏賓的攝影人生
11/8(五)19:00 銀簪子
11/9(六)14:00 台灣黑電影
11/9(六)19:00 家
11/13(三)14:00 銀簪子
11/13(三)19:00 台灣魔朵
11/14(四)14:00 角色--辛奇導演
11/14(四)19:00 山有多高
11/15(五)14:00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11/15(五)19:00 Viva Tonal 跳舞時代
11/16(六)14:00 石頭夢:劉必稼進行式
11/16(六)19:00 南方澳海洋紀事
11/20(三)14:00 家
11/20(三)19:00 台灣黑電影
11/21(四)14:00 草木戰役
11/21(四)19:00 乘著光影旅行- 李屏賓的攝影人生
*
影片簡介:
台灣魔朵
導演:黃庭輔
78分鐘 2000年
第37屆(2000)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85年度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補助
這是一部記錄台灣人體模特兒的影片,意圖在令人憂慮不安的父權體制下,探討人身體權力的歸屬問題。影片中的七位人體模特兒,個個都擁有高學歷,並有多年的劇場經驗,她們寧願放棄安逸高薪的工作選擇這項廣被誤解的行業,目的並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尋找與開發自己身體的可能性,和建立大眾正確的身體觀。 七位女模特兒在工作中發生的真實事件,加上深切的告白,顯現出她們極力擺脫被看與釋詮的宿命﹕一件靜物。她們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主導性的身體創作者。
*
角色 – 辛奇導演
導演:賴豐奇
83分鐘 2000年
第37屆(2000)金馬影展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87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知名電影導演辛奇回顧1945年前,那段舞台劇的歲月裡,他曾經是充滿熱情,懷抱著理想的青年。藉著戲劇的演出,從事政治活動,對社會上一些腐敗的現象加以嘲諷,試圖將藝術創作與社會運動結合。1945年後,歷經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洗禮,曾執導過90多部台語片的辛導演,創作主題從政治嘲諷,走向對小市民的關心。辛奇說:「我喜歡用小人物,在困厄的環境中求生存、奮鬥,來表達一般人的心聲。這跟拍臺語片這件事一樣,大家都在那樣困苦的環境中打拼,有和小人物一樣的心聲吧!」
*
銀簪子
導演:蕭菊貞
89分鐘 2000年
第37屆(2000)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行政院新聞局88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民國38年前後,國民政府帶了60萬大軍,從大陸撤退來台,導演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他們以為不久之後就可以反攻大陸回家了,沒想到一待就40年。這群老兵成為台灣與大陸間最尷尬的一群人。家,歸不得,不可求。導演的奶奶的一隻銀簪子,讓她走進父親的世界,和許多老兵伯伯們的深深思念… …。
*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導演:曾文珍
80分鐘 2002年
第39屆(2002)金馬獎最佳紀錄
行政院新聞局89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1950年代發生在台灣的「白色恐怖」,讓許多愛國青年因為被執政者視為「匪諜」、「叛國者」,而被捕入獄或槍決,許金玉是眾多受難者之一。她原本是一個養女,14歲開始做女工,24歲進入台北郵局工作,因為參加讀書會,思想上受到啟發,走上工運之路,而換來十五年的黑牢,也改變了她的一生。在許金玉身上,我們看見了台灣女性堅毅而豐富的生命力。她已經80歲了,她想把她的故事說出來,讓世人知道他們所承受的時代苦難。
*
山有多高
導演:湯湘竹
56分鐘 2002年
第39屆(2002)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行政院新聞局89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本片是導演湯湘竹紀錄自己的孩子出生、成長,父親中風、返鄉等生命歷程的故事。電影以抒情的風格,娓娓道來的微觀角度,追尋人生的記憶源頭,作為對自我生命定位的投射,並表現面臨生命交替的無奈與感懷。導演的前作《海有多深》結尾是超音波嬰兒圖像,象徵著主角新生命的開展,而本片開啟的嬰兒超音波圖像,對《山有多高》而言,卻是另一個生命議題的起始,也延續了導演對生命情境的檢視及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
Viva Tonal跳舞時代
導演:簡偉斯、郭珍弟
104分鐘 2003年
第40屆(2003)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行政院新聞局90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殖民地紀錄片中最常見的故事是,人民悲慘的生活或受壓迫者的心聲吶喊,但是《Viva Tonal跳舞時代》跳脫統治者與被殖民者的角度,以台語流行歌開場,跟著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手愛愛阿嬤回到歷史現場。這部紀錄片,用珍貴原版唱片原音重現那個充滿創新與夢想的時代風情。在1930年代的美麗樂聲中,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出現,象徵了一個文化思潮多元開放的時代契機。而它一旦熄滅﹐居然等了半世紀才在台灣社會重新點燃。在追索音樂文化歷史的過程中,創作者似乎找到了新動力 ......
*
南方澳海洋紀事
導演:李香秀
100分鐘 2004年
第41屆(200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行政院新聞局91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近年因為海洋生態的改變造成魚群銳減,大型圍網漁業面臨淘汰的命運。當退休漁撈長陳傑翻閱著他的海洋記錄簿,敘述一段大型圍網的風光時期,另一位現任的漁撈長張阿海,同時帶領著我們航出南方澳,向台灣北部彭佳嶼海域,展開一段海上捕撈的旅程。漂流浮擺在浩瀚大洋的大型圍網船隊母船上,台灣籍船幹部、大陸籍與菲律賓籍漁工等三十人,共組的小社會於白天休憩、夜間作業的生活型能,都在影片中呈現。
*
石頭夢:劉必稼進行式
導演:胡台麗
88分鐘 2004年
第41屆(200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91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陳耀圻導演在1965年攝製了台灣紀錄片史上第一部真實電影《劉必稼》。片中主角劉必稼是1940年代在大陸農村被徵召而隨著蔣介石總統來台灣的軍人。他在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數十年後,胡台麗導演在花蓮木瓜溪畔的一個農莊中發現了劉必稼,便以攝影機紀錄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石頭」是本片最重要的象徵,它將辛苦在石堆中開墾的劉必稼這一代,和喜愛撿拾與玩賞石頭的劉必稼兒子這一代連繫起來。
*
家
導演:古秀妃 陳文彬
63分鐘 2004年
第41屆(200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91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這是一部發生在九二一災區石岡鄉的一段真實紀錄片。電影透過四個本地與外地人的生命經驗,相互交織出彼此對「家」這個概念的情感認同。儘管在追尋「家」的過程中曾被誤解,甚至發生嚴重衝突;也曾沮喪,眼看就要離開、放棄;他們卻能一一克服低潮,找到再出發的新契機。整部片子從生命原點的一個「家」出發,藉著地震後重建工作,相互交錯出四位主角對土地的情感,逐漸形成大家的「家」。紀錄片已殺青,片中人在石岡的「家」也逐漸建立起來,而他們在石岡的故事,卻仍精彩上演著。
*
台灣黑電影
導演:侯季然
60分鐘 2005年
第42屆(2005)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92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1979到1983年,在戒嚴的年代裡,有一批「台灣黑電影」以社會寫實之名,大膽地描寫犯罪、肉慾與復仇,瞬間攻佔全台戲院,席捲驚人的票房,引起黑白兩道的側目。這些影片像是一場夢境或是傳染病,密集地出現。本片重新搜羅並分析目前僅存可見的黑電影,將這些驚人的畫面與七〇年代末、八〇年代初的政治社會事件對照,發現兩者之間有著奇異的相似,原來在現實社會裡被壓抑的情緒,不能說的話語,皆化為一幕幕聲嘶力竭的影像,從黑電影的底片中顯影出來。
*
草木戰役
導演:劉吉雄
60分鐘 2007年
第44屆(2007)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93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世界的草木沒有外來種,對草木來說,我們才是外來種」,片中想拍攝的主題是「外來種」植物、「原生種」植物、「特有種」植物,「外來植物」跟「原生植物」之間的戰役,還有人們對這些戰役的一些「想像」。本片以植物為題的十六個段落,不僅重新探討物種間「原生‧外來」的定義﹐並點出台灣紛擾已久的族群問題。
*
乘著光影旅行
導演:姜秀瓊 關本良
88分鐘 2009年
第46屆(2009)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行政院新聞局96年度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攝影可以留住什麼?電影要帶我們到那裡?人生還可以走出怎樣的意義? 他永遠往前跑,一秒二十四格,是李屏賓的步履節奏。沒有戴上翅膀,卻携著他的眼睛和心靈上路,追趕快要流失的光色,變換成每個導演的意像,每一個觀眾的心聲。我們緊隨他匆促晃蕩的身影,去拾回每格底片夾縫間遺落下的記憶碎片;找到了他留給台灣影像的情感歷史。然而最後卻發現:一切叫人動容的不僅只是光和影,更有風和人,以及離開電影院後,那回家的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