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星星  

本週延續上週維納˙何索 (Werner Herzog) 的專訪。

《電影筆記》問何索為什麼選擇紐奧良?何索說劇本原本是設定在紐約(譯註:艾柏˙費拉拉 (Abel Ferrara) 的《壞警官》(Bad Lieutenant, 1992) 故事就是在紐約進行),但何索認為應選擇另外一個真正面臨危機的城市,所以就挑上紐奧良了。他也沒想到尼可拉斯˙凱吉 (Nicolas Cage) 早就想去紐奧良,因為尼可拉斯˙凱吉喜歡紐奧良的特殊文化跟那裡的音樂。製片艾維˙勒納 (Avi Lerner) 也打電話給他說:「喔,你知道,在紐約拍片比較貴;如果是在紐奧良拍的話,那邊的稅制對我們是比較有利。」何索回答他:「別擔心啦,我本來就是想在紐奧良拍片。」因為紐奧良面對的是整個美國的危機:政府信用破產,各機關運作失靈……不單單只是颶風卡崔娜造成的風災的關係,所以紐奧良是最適合的城市。

何索說紐奧良「是一座獨特的城市,我們沒感覺到我們人是在美國裡面……這座城市是沒法定義得出來的。」

《電影筆記》說不時會有鱷魚跟蜥蜴的畫面……何索說那些畫面本來沒寫在劇本裡面,而且他也不太想去解釋說用鱷魚跟用蜥蜴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每當一天的拍片行程要結束的時候,我就會說:『你們有看到這張矮桌子嗎?去幫我找幾隻蜥蜴過來。──要幹嘛?──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找幾隻蜥蜴過來。』只有這些畫面是我自己一個人把它們拍下來的。然後,我的名字也就這樣出現在片尾字幕的『攝影』職位上。」

《電影筆記》問到,在最激烈的場景中,攝影機的構圖是一些遠景,攝影師似乎是身在演員們之中。何索說那個場景是一場非常激烈的編舞 (choregraphie),一整場下來是非常地流暢,很少用到剪接,用到剪接也讓人感覺不出來。何索說他不會故意再多拍幾個特寫鏡頭,好在後製作(剪接)的時候能穿插進去(譯註:避免原來的長時間鏡頭出現穿幫或不妥的地方)。「一部片的節奏,並非是在剪接上作出決定,而是在拍片的時候就要建立好節奏。」(Le rythme d'un film ne s'etablit pas au montage, mais au tournage.)

何索解釋為什麼他比較喜歡長時間的鏡頭。他說他的攝影指導彼德˙翟林格 (Peter Zeitlinger) 以前在布拉格當過冰上曲棍球球員,他對電影的流暢感非常地敏感。「他用手拿著攝影機,就已經比一部 steadicam (持穩攝影機)還要穩,一般人拿攝影機只會拍出很業餘的畫面而已。如果他跟我說:『剛剛那個節奏不太對。』既然是他說的,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何索說他喜歡拍遠景是因為他喜歡看到角色們身處的環境,所以他很少會用到長鏡頭。(譯註:長鏡頭 (longue focale) 可讓攝影機離演員非常遠,因為它的鏡頭可向前伸長;但在這個時候,景深會變短,也就是角色清楚、但背景模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