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電影面面觀 圓桌論壇(二)

林濁水 /前立法委員

        李行導演早年在大陸受寫實主義電影影響,19歳來到台灣,他的電影中有許多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文風情,如《養鴨人家》、《街頭巷尾》,其中內容之巨細靡遺、之逼真,格外難能可貴,實為台灣一重要文化資產。李導演的電影中,有一部分取材自大家熟悉的作家瓊瑤的作品。瓊瑤興起的年代,正是台灣經濟剛起飛的時代;誠如瓊瑤充滿想像、虛幻的風格,當時的年輕人想像著未來的可能性。想像的內容或許虛幻,但是會做如此想像卻又是真實的,而李導演這一系列的電影呈現出一種既是想像又是寫實的人性,在在表現了台灣當代的真實情況。

        其次,我們可以在李行導演的作品中,看到「道德」貫穿全片。做為一個勇敢的藝術家,應該有面對道德、以更深入的角度加以探討的勇氣,因為當代社會的道德標準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以人性的角度切入,從道德出發又回到道德,這是李導演作品中時常出現的試探。李行導演是一位重視傳統倫理道德的藝術家,而構組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的,正是所謂的血緣關係;但是在李行的電影中,卻不難發現他藉由非親生血緣關係及此類家庭的組成,探討、試驗著他最重視的道德價值觀。當時在台灣光復後,新的環境產生了新的家庭組合,許多非血親關係的家庭出現。李行在電影中,寫實的反映並探討了當時的真實情景。他所建立的這種勇敢、寫實的電影藝術創作精神,更傳承給下一代的台灣導演,影響了他們的創作宗旨及自我定位的探討。



李天鐸/實踐大學時上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

        誠如前面幾位與會人士所說,李行導演的電影,延續了中華傳統,蘊含著人性的核心價值,討論著倫理道德,寫實的反映台灣社會風貌。跨越時空,跨越地區的題材,在在經得起時代及潮流的考驗。即使是新一代的大陸年輕導演,也能被部部台灣鄉土寫實風格的作品所感動、重視。李行每每拍片,便認真仔細的研究他的取材,深入的融會、吸收。他愛其所拍,不但反映出他認真開發、熱愛這些素材的精神,這也正是他能夠真誠寫實的拍出動人的各種類型作品的原因。李行導演真誠、執著、仔細的個性,在他拍攝製作電影的過程中一一表現出來,更也呈現在作品中。這或許是李行電影另一個動人、且歷久不衰的原因。

劉現成/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副教授

        身在現今媒體環境中,發現新時代的台灣年輕人跟傳統電影藝術文化的脫節。因為難以接觸到這些傳統作品,即使是熱愛電影的學子們也對舊時代電影十分陌生。這使台灣文化傳承產生了一大落差,讓人十分感嘆。未來希望能在現在已著手的數位化影片之外,還能有更多其他科技加入,保存並讓這些傳統作品更容易流通。其次,研究台灣光復後的電影文化歷史至今,發現李行導演的貢獻,不僅是電影史上的重要發展,更在媒體文化史上佔一要角。他創造了一個包括偶像、小說、流行音樂的潮流、更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經驗。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