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淺談第33屆金穗獎動畫作品,及台灣動畫的未來與隱憂

文/彌勒熊

今年台灣影壇的推手及搖籃『金穗獎』堂堂邁入第33屆,本屆入圍作品共50部,包含:劇情、紀錄、動畫、實驗及學生五大類別,當中動畫相關作品有15部入圍,佔了總入圍數將近三分之一的比重,這個份量讓人好奇,參賽人數之增加,而且明顯的作品整體水準也相對提高,當中所代表的意義,蠻值得研究與探討的!

這十五部動畫作品不分排名分別為: 
1.動畫類:【櫻時】(導演:蔡旭晟) 
2.動畫類:【神畫】(導演:邱奕勳) 
3.動畫類:【光之塔】(導演:紀柏舟) 
4.動畫類:【熟男】(導演:蔡至維) 
5.動畫類:【彼岸】(導演:陳秋苓) 
6.動畫類:【我是隻小小鳥】(導演:李春永) 
7.動畫類:【四輪伯的Country Road】(導演:邱士展) 
8.學生類:【咖啡戀人】(導演:蔡昀潔) 
9.學生類:【創造】(導演:盧瑄盈) 
10.學生類:【抓周】(導演:高逸軍) 
11.學生類:【綠˙柳】(導演:單忠倫) 
12.學生類:【撲流螢】(導演:高玉娟) 
13.學生類:【賣炭翁】(導演:張峻瑜) 
14.學生類:【叢之生】(導演:曾凡睿) 
以及被歸類為實驗類的學生作品:【每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在破裂】(導演:沙明憲)

今年金穗入圍影展有幾部以原住民語言為主的影片,像是阿美族的《馬嘎巴海》、達悟族的《Kawut na cinat’kelang 划大船》、泰雅族的《雨》。對我們而言,原住民語言是完全的陌生,但由於我們的觀影經驗,對陌生外語的電影,多半是透過閱讀字幕來理解劇情,原住民語的影片,就有了外國電影的感覺,是那麼疏離卻又親近,相對於創作者,就像是周美玲的《私角落》,一開始的自剖,是用法文喃喃道來:「有時候一個陌生的語言,更容易表達自己,尤其不容易說出口的時候」。

從鄭文堂的《明信片》、《夢幻部落》,到魏德聖《賽德克‧巴萊》,這些年開始出現以原住民語言為主導的影片,以語言的寫實,企圖還原真實的現場,以母語作為思考與內省來反映真誠,同時也凸顯了政治影響語言,產生文化上的弱勢,也因為經濟,因為地理的隔閡,原住民母語被邊緣化,為求生存,在教育下一代時,也都以漢語為主,而選擇全部以原住民語言發音,其實與事實並不相符,多半是劇情片的設計,紀錄片頂多是語言交雜。

 

  這些入圍作品中不乏前幾屆得主或是已經「出國比賽」拿獎的創作者,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蔡旭晟導演的【櫻時】,它展現出有別於其他作品的野心與架構,相信未來在大銀幕上播放,效果一定更驚人!這幾年台灣動畫中的本土意識,一直是一股慢慢累積與爆發的力量,【櫻時】把台灣民俗信仰,透過孩子無邊的想像力,似夢還真的歷險,加上猶如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盜夢偵探】般的大格局,每一個仔細描繪的造型動作,精心打造的光影,深得我心,是一部讓人驚豔的動畫作品,概念與完成度都很高,加上特殊的水墨畫風,原創性、劇本層次也很夠,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櫻時》

 

  另外,實驗類的【每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在破裂】(導演:沙明憲),融合插畫、沙畫、停格動畫、影印…等等各類的動畫技巧於一爐,生命在他眼中像一場上帝之手的遊戲,以更高生命角度看待,也只是滄海一粟,把世紀初生命誕生到終結生生不息的想法,融合成非常有個人特色的作品,表現不俗。這樣多媒材複合式的作品,個人相當讚賞並鼓勵更多人來開發這類具前瞻性的實驗動畫類型,本來創作也包含遊戲,從實驗中創造出不可知,本來就是創作重要的手段與本質之一。

《每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在破裂》

 

  但也有醉心在風格或技法上的作品,譬如:導演邱奕勳的【神畫】,那隻不被駕馭的麒麟與鍾馗大師的激戰在小小的畫紙上鮮明躍然,但可惜沒能推展出更高的藝術性,在技巧上可能在群作中引人注目,但卻不耐看,這在比賽上也比較吃虧,變得比較像為某一種牌子的酒類或產品服務的廣告,美雖美但也就如此而已,當然若能繼續衍生出長版的故事,仍然值得期待。而動畫技法成熟的【我是隻小小鳥】(導演:李春永),聽說有完整版的長片計劃,也是可以關注一下的作者。

《神畫》 《我是隻小小鳥》

  這次也有很輕鬆可愛的新嘗試,如:【咖啡戀人】(導演:蔡昀潔)以及備受好評的【綠˙柳】(導演:單忠倫),尤其後者,簡單的黑白畫法,無法相戀的淒美愛情,短短十分鐘,卻有賺人熱淚的本事,動人而成功。而【咖啡戀人】把煮咖啡的過程與愛情故事相結合,讓人觀後不禁發出微笑,也似乎聞到幾許芬芳的咖啡香,與滿滿幸福的味道。最後,【彼岸】(導演:陳秋苓)的風格最為靈異詭譎,很有懷舊與自傳體的氣味,女孩與母親的角色互換合一,除了寫逝去的青春過往,也寫年少的浪漫與夢想。

《咖啡戀人》 《綠˙柳》 《彼岸》

看到這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邊想著將來這些生力軍,投入不論教學、產業界都會是一股值得重視的力量。台灣這幾年,在政府所謂數位內容的推廣上,以及動畫運用上著力很深,雖然國人能夠看到的本國自製電視動畫或長片數量仍然不多,但市場上動畫師還是一份相當搶手的工作,是以有那麼多人才爭相投入就讀相關科系,大專院所的動畫科系也是一直增開。而金穗動畫類的歷屆得獎者中,曾赴海外深造如今已學成歸國的幾位導演,如邱立偉、史明輝等,和他們的前輩如石昌杰,仍然在創作與工作崗位上為動畫界努力不懈,也讓人對台灣動畫的未來燃起希望。

不過回首台灣動畫的發展歷程,從早期動畫世界加工廠的角色直到現在,台灣曾經錯失過好幾次轉型的契機。台灣從中華、遠東、宏廣一路走來,一直有本土的長片創作,但奈何投資方對動畫導演培養的缺乏,在二十年前本來有機會一股腦兒追上迪士尼的3D動畫發展的熱潮,但過度保護參與的人事物,反而造成落後歐美的進度,後來像電視豆那樣很棒的作品,台灣卻沒有幾個人了解知道。少數幾部好不容易集資創作出來的作品,如去年報名金馬獎動畫長片獎項的【靠岸】、【鑑真大和尚】,及前身為「蝕憶巨獸」的【憶世界大冒險】,但在評審團中,無一位動畫專業人士的不利情況下,即使台灣已經多年沒有出現過三部以上的動畫長片參加金馬獎了,去年卻連一部入圍的機會都沒有,實在令人扼腕。三部作品中的【鑑真大和尚】,是大愛電視台的動畫部門在工作繁忙之餘,傾全力憑一股宗教情操完成的作品。對沒有信仰背景的一般觀眾或是評審而言,要進入這麼宗教性的題材,困難度的確很高。另一部被去年金馬獎冷落的【憶世界大冒險】是台灣第一部自製的全3D動畫長片,由冷子健與高嘉淇夫妻耗時五六年花費近8000萬,完全自費完成的作品。作品成果與水準都令人肅然起敬,相信這將會是一部值得討論研究的佳作,期待國人在它五月上片時能鼎力支持。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幾年前辦得有聲有色的國際動畫影展,很遺憾也據說它竟因為經費無著而停辦,其對台灣動畫界的損失,跟前述的台灣動畫發展的停滯,真差可比擬 ,這個窘境其實也凸顯了台灣動畫創作生產環境的險惡,它缺乏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策略和支持力量。三三兩兩滿懷熱情的小型製作在國人普遍對動畫認知貧乏的情況下倏起倏落,難成氣候,而新的動畫人才卻一味的投入高報酬的遊戲產業,造成一種短視而畸形的現象,令人在看到更多新動畫人才出現而欣喜的同時,也要為他們投入如此凶惡的動畫市場感到憂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tfa74 的頭像
    ctfa74

    電影101P_國家電影資料館 電子報部落格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