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嘗試、自我展示

《在路上》 《狗日午後》

文/沈可尚

要在今年金穗獎參賽的兩百多部片子中被注目,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年的作品,不管從量或質的角度上來談,我覺得用「驚豔」這兩個字,大概可以比較立體地形容我在觀賞這些作品時的感受。的確,當影像已經成為一種作者愈發熟悉的書寫工具時,作品所呈現的技術的專業度及完整度,早已成為一種最基礎值,不再耀眼;而會被注目的,的確還是存在著某些古典的價值,不外乎是作品本質具感動人心的力道,尋找到罕見的故事題目,甚或在舊題目中找到一種新的表現及敘事方法等等,每一個項目都不容易評,實在是競爭激烈。

今年的劇情類作品,非常興奮地看到幾個新的題目,和新的處理故事的方法,作者的敏銳度已經跨過影像氾濫後,僵硬的看待世界的習慣,反以作者個人化的詮釋策略,配合專業的製作團隊,的確創造出好幾部迷人的作品。 同樣談創作勇氣,紀錄片的表現更為驚人,不管是學生作品或業界作品,「行動」、「嘗試」、「自我展示」已經成為被注目的共通值,紀錄片不再有議題或社造的包袱,反以更娛樂、更普世的方式直接表達作者關注的世界,渲染力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影片。

《Reflect》 《熟男》

相對的,今年的實驗片就稍嫌薄弱,普遍逃避未知、未見的實驗精神,而繼續承襲非敘事的傳統;我想,或許在這個時代,「實驗片」已經本質性地流失了,或說「實驗」早就每天都在發生,發生在其他片類的各領域中(甚至商業影片),所以,或許這個類別更名為「非敘事影片」,會更貼近創作者所處的方向感。 動畫類則有一個明顯的趨勢,製作品質之高級、美學之特出都已經不足以吸引人,被注目的,的確是創造超出視覺熟悉度的處境,或者說故事說得特別漂亮的作品;今年的確有幾部作品同時兼顧了兩者,造就觀眾一個奇異的旅程跟反思的動力。

綜觀地說,我會抗拒用看經典的學院態度去看金穗獎的參與作品,反倒會回到最質樸的觀眾角度去接收我看到的訊息,因此,「誠意」竟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標準(當然,「誠意」這兩個字也常被看不起),畢竟,「形式」、「風格」、「類型」都已經複製、濫用到一定程度時,創作者該追逐什麼呢?我想,終究是面對創作的忠誠態度,不矯情、不張狂地把生命故事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下來,基本上,它就已經具備感動某一位觀眾的能量了。 身為創作者來看這些作品,我的確感到台灣在影像創作上萌發的力道,也不得不提醒自己,一定得非常、非常努力才行。祝福每一位得獎及不得獎的創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