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老」:從《人生80才開始》談起
台灣觀眾在過去幾年間,可以看到幾部精彩的,聚焦長者角色的佳構,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許鞍華導演橫掃國際影展多項大獎,由葉德嫻、劉德華主演的《桃姐》(2011);而紀錄片在這主題的開發,有楊力州導演上院線的《被遺忘的時光》(2010)和《青春啦啦隊》(2011)也都表現不俗,這股氣勢延燒到去年底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2012)更達到了高潮,終於一舉攻上台灣紀錄片票房的新高點。但這趨勢並未止於此,金獎導演瞿友寧正在上映中的自傳電影《親愛的奶奶》,及北村豐晴和蕭力修聯合導演,號稱第一部以六0年代台語片風潮為時代背景的《阿嬤的夢中情人》,也即將在春節過後與觀眾見面。本館近期專題活動「青春.不老:電影中的長者」,就在這浪頭上與影迷朋友們一起回味並審視,和這主題息息相關的十二部館藏的中外影片,其中就以《人生80才開始》打響新年的第一炮。
或許是片名帶來的預期心理,《人生80才開始》容易讓人單純地想像,它可能是部「一心向學的老人,展現驚人的毅力與勇氣」的勵志小品,但其實它的可觀之處和視野格局都遠大於此。觀眾如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很容易就在觀影過程中,渾然不覺它行雲流水般的敘事,已悄悄地轉化為一部主人翁馬魯格與肯亞歷史匯流交融的生命史詩,就像名家潑墨山水一樣,筆頭的輕點勾勒,不經意旋即暈染成一幅氣韻磅礡的鉅作! 《人生80才開始》中的馬魯格,就像李行《街頭巷尾》中的崔小萍,侯孝賢《童年往事》中的唐如蘊,或王童《紅柿子》裡的陶述,都具有一種讓小人物作為時代標識的意義。
電影在一種詭異的氛圍中展開:陰鬱畫面裡,一位動作遲緩的老人,不時跳接到陽光耀眼下舒眉淺笑的妙齡女子,兩種不搭嘎的鏡頭,讓人好奇兩者的關連;謎團在逐漸揭露前,已成功地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在這組平行剪接的鏡頭最後,出現了馬魯格取出密藏的一封信,我們同時聽到廣播中提到,政府宣佈全民義務教育的消息。這段約莫5分鐘的序幕,定下了本片的敘事基調:生命在過往、現況與未來交融中,往前推進。
馬魯格不識字,但是他想讀這封信,一字一句自己讀一封信。信的內容構成了電影有力的敘事動機,它創造一種懸念,像是希區考克電影裡常見的麥格魯芬(MacGuffin),它的意義是值玩味的。
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歐巴馬,其父來自這片東非赤道上的土地,想必是拜他之賜,肯亞近年不時地在國際媒體上曝光;而電影中播報新聞的廣播主持人,也在片中脫口而出,提及這位入主白宮的「肯亞之光」,藉以提醒聽眾,教育對國家未來的深遠影響,同時也凸顯歷史與現實的緊密扣連,而這樣嚴肅的命題,在《人生80才開始》片中藉由口若懸河的廣播人一語帶過,頗有舉重若輕的韻味。台灣觀眾出於相似的歷史命運,對這部電影的寓意,應當更容易有同情的了解。同樣是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就在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那年(1895),英國政府宣佈肯亞為其「東非保護地」,直到1963年肯亞宣告獨立為止。在這其間,多少人為了爭取民族尊嚴,投身抗暴行列,而甘心忍受身家性命的凌遲威脅,馬魯格便是其中之一。
馬魯格決意就讀小一的執念,乍看之下與這封信相關,其實背後更隱藏著「想割離卑微、屈辱過往」的深層動機。他豢養的小羊,與他手持鏽刀、在一方園圃上,僂身劃出一行行溝漕、埋上一顆顆種子,除了是他現時賴以為生的資產,也是他賺取具備受教條件的籌碼、甚至赴京陳情的旅費… …,導演賈斯汀.喬維克(《美人心機》),無時或忘地讓影像自已述說故事,重覆刻鏤著馬格魯生命中過往、當下與明日的軌跡。
片末馬魯格獨闖最高教育委員會的高潮戲中,他秀出了背部累累鞭痕後,直指取代往日英女王照片,懸掛壁上的數幀建國先烈照片,對著眼前執掌教育大計的高官,一面慷慨陳辭教育的重要性,一面力保優秀教師的尊嚴與權益,更是將此股匯聚著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戲劇張力,發揮到了極致!
全片敘事,今昔交織,歷史的傷痛刻骨銘心,然而導演顯然更溫厚、樂觀地放眼於學童所象徵的未來;除了將馬魯格痛失家人的場景,以無聲與高亮度的畫面帶過外,造成馬魯格日後跛行、重聽與偶爾失控情緒的酷刑經歷,也以暗場處理,由此可見一斑。馬魯格對待學童,無論是身心殘缺者、或來自敵對的部落家族,他都一視同仁,百般呵護;讓歷史的仇恨,止於上一代,由此更顯現出馬格魯的不凡襟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飾演女教師的娜歐蜜哈里絲,她在最新一集《007:空降危機》電影中,飾演龐德女郎探員伊芙,銀幕上拿槍殺敵的狠勁不輸幹練的龐德,而在《人生80才開始》中,她搖身一變成為誨人不倦的熱血教師,為了替想上學的老人爭取權益挺身而出,允文允武的演技頗令人驚艷,她更因此片獲得肯亞國際電影節影后榮銜。
最後,電影的懸念──信的內容終將揭曉,它像是一種對逝去的青春的補償,還是召喚?它是一種正義獲得申張的宣告?還是對正義遲來的喟嘆?就像許多值得回味的電影,它把答案留給觀眾。… …
文/洪光遠 蕭明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