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懷念台語片時代的《阿嬤的夢中情人》

文/張昌彥

2_clip_image001    

《阿嬤的夢中情人》海報

年輕的台灣影迷都知道,美國有個好萊塢,也知道印度有個寶萊塢,都是電影製作的重鎮;但他們卻很少知道,我們的台灣也曾有過一個好萊塢,那就是以溫泉和酒家菜文化聞名的觀光勝地─ ─北投。

在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儘管擁有「中影」、「中製」、「台製」三家國營製片公司,但這三家公司都配合政府推行國語、反共,以宣傳政府「德政」為目標,製作出僵硬、老套、宣傳意味濃厚的作品,因此很不受觀眾的青睞。從1949年到1957年,每年之製片總數都停滯在個位數上;反觀1955年才發跡的「台語片」(全部台語發音的電影),因為悖逆政府推展國語的運動,而受到政府的歧視。由於製片、影人要自負盈虧。為了競爭,努力開拓巿場,競相拍出愛情、家庭倫理、推理、間諜、武俠、喜劇、真實事件改編等十餘種不同類型之作品,生動而有趣,因而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每年之產量也逐年上昇。到1960年代的高峰期(1962-1969),每年年產量都在84部以上,最多還達到120部(1962),這些作品幾乎都出自「台灣的好萊塢─ ─北投」。

2_clip_image002  

《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照

最近國內一群愛好電影的年輕人,將這段風光的年代做為背景,拍攝了一部名為《阿嬤的夢中情人》的電影。透過這部電影,把當年台語片拍片的樣貌、幕後花絮,甚至社會狀態,採用些許揶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有粗俗的逗趣,也有感人的人情味和人類的執著意志,讓現代年青人體會到當年拍片之艱辛和熱情。

電影從老影人劉奇生(龍劭華)對孫女敘述與阿嬤相識過程的回憶開始,藉此將年代推回舊時台語片的時代。那是台語片最興盛的1960年代。劇中提及《七號間諜》賣座,因此製片想乘勝追擊拍續集,這是古今中外電影賣座所產生的連鎖效應。1964年台語片曾經拍過一部《第七號女間諜》(金龍導演,金龍、劉藝編劇,陳揚、柳青主演),編劇以這部現實存在的台語片,虛構為《七號間諜》的續集。雖然《第七號女間諜》的內容與《阿嬤》這部電影中的電影不全然一致,但「你是喜歡看太陽出來?還是喜歡看太陽落山?」、「夏天的太陽什麼時候落山?」「五點五十分」等等這一大段的台詞,卻完全來自於《第七號女間諜》。不同的是,在《女間諜》中,這些台詞是試探諜報員間的身份認同的密語;但《阿嬤》片中,卻變成「愛情見證」的密語,這種轉移借用,不得不佩服這批年輕人的創意。《阿嬤》片中《七號間諜》的賣座,造就男、女主角(王柏傑、天心)成為影迷的崇拜偶像;而兩位主角的得意忘形和今日之狀況如出一轍,也說明了今日瘋偶像的氣息其來有自,也有以古喻今的警世意義。

2_clip_image003  

《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照

最有趣的是,年輕劇作家劉奇生(藍正龍)在絞盡腦汁幻化創造男女主角的映像段落,藍正龍忽男忽女、忽老忽少,雖然很搞笑,但它呈現的卻是劇作家在創作過程的真實寫照。賺大錢的老闆(製片/廖峻)大開宴席招女陪酒作樂,這是實情的再現,也是今日北投酒家菜文化形塑的真實情況。安心亞和藍正龍從相識、結緣到進入電影界,雖誇張得有些荒謬,但它多少是對偶像愛情劇的安排所提出些許的揶揄,同時也說明藝能界是個什麼樣的複雜社會。

導演過世由編劇代行,或由編劇轉為導演,這是台語片時代常有的現象。其實,這種成規可能是受到日本電影界之影響。1960年代之前的日本影壇,在當導演的助理或副導時,便必須努力學習創作劇本,在他們完成一、二個好劇本時,電影公司的社長才會准許他們導戲,而且往往一個導演的處女作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劇本。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今村昌平、大島渚等等,都是經過這種試煉才當上導演,這也是當年台語片發展的模式。

2_clip_image004  

《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照

在《阿嬤》這部片中也提及,不會說流利的台語卻也能演主角一事,雖有些誇大,但在台語片的發展過程中,非但演員(主角較少見,配角較多)很多來自說國語的外省人,就是導演,像後來健康寫實電影的大導演李行,就是出身於台語片的導演。另外名導白克,編劇唐紹華,杜雲之、鍾雷、劉藝、鄧綏寧等,也都曾為台語片效力甚至還曾聘日本導演(如志村敏夫、小林悟等)來台為台語片導演,從此便可看出台語片影壇之包容性。這也是造就台語片進步、活潑的因素。而這些台語片培植的人才、演員、工作人員,在往後國語片圈並未受到太多的重視,直到1982年「新電影」興起,才讓他們再度受到重用。

當然,這部《阿嬤的夢中情人》也有不少的缺陷。首先,在故事的邏輯性上,有些不合理,也有些未做清楚的交待,例如金月鳳(天心)懷孕,她自稱是劉奇生(藍正龍)的兒子,而後在劉奇生(龍劭華)出獄時,她說那是她運用政商名流的關係,他才得以釋放,這些疑點是真是假,編導卻未為觀眾解謎。更重要的,劉奇生被抓,是在他和蔣美月(安心亞)結婚前夕,而出獄時,劉奇生(龍劭華)已是中老年,而孫女稱的阿嬤,應是老後的蔣美月(沈海蓉),那這個孫子的身份卻又成謎等等;很明顯的,劇中的阿嬤應是沈海蓉,而非天心吧?!而片中的安心亞和沈海蓉除年歲的差異性外,兩人的臉型和動作相似度極高,令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對於塑造人物和選角的功力。而最令人感動的是,那一代的人與人關係,真誠、互信、對愛情的執著表現,是現代年青人所望塵莫及。

2_clip_image005  

《阿嬤的夢中情人》劇照

這部作品雖不是一部完美的佳作,然而透過這部電影,讓熟年的影迷足以懷念起那段單純且血淚交織的美好時代,也可讓年青的電影愛好者,參與體驗本土過往電影史上輝煌而又苦難的一段經歷。個人除感動於這群有心的年青電影工作者的努力、真誠和用心,也期待所有年青的一代,不要只沈醉於美國的好萊塢,更應該面對自己過往的電影去認知和省思,也許可以讓我們創造另一個本土的好萊塢。

(本文作者張昌彥係知名資深影評人。評論文章不代表本館立場。)

圖片提供:寶米數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tfa74 的頭像
    ctfa74

    電影101P_國家電影資料館 電子報部落格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