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4 樓
電話:02-2392 4243
(本館距捷運南港線善導寺站步行5分鐘)

大師庫柏力克:1990-1995

文/周星星

法國《電影筆記》第六六六期(二○一一年四月號)的封面是一團火焰,左邊寫著徐克(TSUI HARK),右邊寫著魏斯˙克萊文(Wes Craven),下方寫著庫柏力克(KUBRICK 1990-1995)。非常讓人意外,《電影筆記》居然不在他們創刊六十週年的時候作紀念專輯……那就先讓我們來看看大師庫柏力克吧。徐克和魏斯˙克萊文留待下回再作介紹。

《電影筆記》主編史鐵番˙德羅姆(Stephane Delorme)撰文探討自一九九○年到一九九五年之間庫柏力克到底在準備些什麼影片。因為,自《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 1987)到《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1999)上映,中間有十二年的空窗期;庫柏力克並非閒閒在度假,而是準備了兩、三部影片;但都被迫中止。二○○九年 Taschen 出版研究庫柏力克的專書,提到的第一部片就是《拿破崙》(Napoleon),這是在更早之前被迫放棄的拍片計劃;然後就是介於《金甲部隊》跟《大開眼戒》之間的《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改編自布萊恩˙艾爾狄斯(Brian Aldiss)的短篇小說〈超級玩具〉(Super Toys),最終是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庫柏力克過世後把它拍成《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另外就是《亞利安報告》(Aryan Papers)的拍片計劃,改編自路易˙貝格利(Louis Begley)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戰時謊言》(Wartime Lies, 1991)。

法國電影圖書館正在舉辦庫柏力克展覽,所以,展出不少為準備《AI人工智慧》而請克里斯˙貝克(Chris Baker)作畫的素描──《電影筆記》還刻意把克里斯˙貝克的素描跟史蒂芬˙史匹柏的影片《AI人工智慧》劇照上下對照著看──;也展出為準備《亞利安報告》而跑到東歐拍攝的照片,例如請女演員約漢娜˙泰爾˙史提格(Johanna Ter Steege)試裝的照片(一九九三年的時候)。在一九九○年代,庫柏力克的興趣是:《AI人工智慧》講一個機器人想變成一個真真實實的小男生的故事;以及,《亞利安報告》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小男生在波蘭流浪、卻沒有被抓去集中營的故事(很顯然小男生是猶太人)。後來,庫柏力克致力改編亞瑟˙史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的《綺夢春色》(Traumnovelle, 1926),獲得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大力支持而成《大開眼戒》。

《AI人工智慧》算是命運多舛:早在一九七六年,庫柏力克就跟布萊恩˙艾爾狄斯接洽要改編他的〈超級玩具〉。《鬼店》(The Shining, 1980)上映後的一九八二年,庫柏力克再跟布萊恩˙艾爾狄斯談,還是沒寫出能夠讓人滿意的劇本。一九九○年,庫柏力克再打電話給布萊恩˙艾爾狄斯,幾個月後合作關係又告中斷。庫柏力克先後找來兩位英國科幻小說作家來改編劇本:先是巴布˙蕭(Bob Shaw),然後自一九九○年三月起由伊恩˙華特森(Ian Watson)接力,直到一九九一年一月。在這段期間,庫柏力克把卡洛˙寇洛狄(Carlo Collodi)的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皮諾丘》(Pinocchio)給伊恩˙華特森看,最後是由伊恩˙華特森創造出伴隨兒童機器人大衛(David)的成人機器人 Gigolo Joe(由裘德˙洛(Jude Law)飾演)。伊恩˙華特森到最後就出現在史蒂芬˙史匹柏的《AI人工智慧》片頭字幕上。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草之家:謳歌生命的自然歷程

文/ 洪光遠

一張張似乎猶蘊涵著生命的草藥圖鑑,到處堆疊與貼滿牆壁的字卡,是妲麗亞母女刻意想從生命軌跡中留存的印記。然而生命中還是有太多遺憾,包括了「想忘,忘不了;想記,卻記不住」的無奈。/p>

現代女權雖然抬頭,但整個社會價值觀,基於過去母親的形象加諸於現代母親過多的期待與責任,讓現代女性在打拼事業之餘,還要兼顧教養小孩,可謂蠟燭兩頭燒,相當辛苦。在這些電影中,孩子大多和母親一起生活,由此可見一斑。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缺席,不是忙於工作,就是根本不在,更甚至拖垮整個家庭,這次的五部片全是如此。

導演似以生命切片的寫實手法,記錄女主角的親人、男伴、同事、朋友及週遭鄰人的際遇,以及和他們的互動,然而卻間或穿插一些回憶與想像的畫面,讓理性的紀實筆觸,沾染些感性的浪漫色彩,使得本片不至過於平淡無奇,沒有醒目之處,更因而醞釀出相當獨特的影像風格。尤其頻頻出現、沐浴在微風暮靄或疾風驟雨中的山林園圃等大自然的景物,一方面令觀眾得以藉這些空鏡,沈澱、尋思全劇的脈絡;再方面也緊扣著本片謳歌生命的主題—「生命只是自然的歷程」,人間的生老病死、愛怨情仇,均隨緣起而緣滅,也終將歸於自然。

本片的演員,可說是型戲俱佳,清新自然地展演出普羅眾生的形貌,深具說服力。導演身為女性,或許因此本片幾乎全以女性為重心,以她們的經歷、視野,推演全劇;男性不僅是邊配的角色,甚至只出現在電話(妲麗亞的養父)與電視紀錄片(妲麗亞的生父)中。從大自然生命的孕育與遞延的歷程來看,導演這種重女輕男的安排,似乎也不無道理。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草之家》

索票辦法 :

一、本館電子報訂戶得免費索票一人一張;本館五月份新年費會員一人二張,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二、預約索票請寄e-mail: ctfa74pb@gmail.com,主旨:報名《香草之家》

特映會,內文:請留姓名、電話、如係會員請註明到期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週電影事件簿(2011.05.13~2011.05.19)


文/ 本館 整理


5月13日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戀老電影:五六0年代香江男星的英姿與豪情》)

「標準小生」張揚、「深情憂鬱」雷震、「最佳綠葉」田青、「影壇雄獅」喬宏、「喜劇聖手」陳厚、「皇帝小生」趙雷、「文藝首選」關山、「魅力硬漢」張沖、「畫家明星」喬莊、「袖珍小生」金峰、「俊雅青年」楊帆、「日式靚仔」林沖……

他們高大威猛,他們爽朗俊秀,他們文質彬彬,他們蘊含魅力的明星氣質,即使時空轉換也毫不褪色。

十二位活躍於五、六○年代香港影壇男星的秘辛,盡在這本書裡。

《愛戀老電影》系列,令懷念往昔的老影迷重溫舊夢,讓錯過黃金歲月的新影迷感到驚豔!/p>

作者簡介

粟子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西方的母親

文/ 貧窮男 (知名影評人)

現代東西方的母親的差異,在於東西方社會的政經環境與文化差異所累積的價值觀不同,而母性的本質則完全一致。此次電影資料館「母親相對論:東西方電影中的母親」專題所挑選出的五部西片,年代最久遠的是俄國導演普多夫金1924年的《母親》,電影以高爾基的小說「母親」為背景,描述1905年的革命事件,到最新的院線片《奧斯卡媽媽》,跨越了一整個世紀,母親這個議題從家庭被放大到國族,各自表態,各家各有難唸的經。

現代女權雖然抬頭,但整個社會價值觀,基於過去母親的形象加諸於現代母親過多的期待與責任,讓現代女性在打拼事業之餘,還要兼顧教養小孩,可謂蠟燭兩頭燒,相當辛苦。在這些電影中,孩子大多和母親一起生活,由此可見一斑。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缺席,不是忙於工作,就是根本不在,更甚至拖垮整個家庭,這次的五部片全是如此。

先從最新的《奧斯卡媽媽》談起,這部近似導演個人真實生活的電影,的確是導演這些年來的生活寫照,濃縮成這部電影的主軸。片名叫《奧斯卡媽媽》,因為其導演的片中電影《自然之子》曾代表冰島入圍1991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拍完電影叫好不叫座,戲院門可羅雀,但導演一直相信,電影若能有奧斯卡加持,就能帶動買氣,轉虧為盈,而這時候母親卻狀況連連,忘記關瓦斯險些釀成火災,忘記關水龍頭造成淹水,母親患了阿茲海默症,導演又要調頭寸又要照顧母親,蠟燭兩頭燒,將母親送進安養院,老家賣掉籌資金,又將資金投入冰島的生化產業,卻又遇上股市大跌,趕緊認賠殺出,沒想到這家生化公司在此時破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排列,股票大漲。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死亡的恐懼:專訪楊力州導演談他的紀錄片歷程

專訪/撰文:倪有純 (資深媒體人)

採訪日期:民國100年4月26日/ 地點: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新北市新店區)

攝影:蕭明達

對《青春啦啦隊》導演楊力州來說,上帝關了一道門,必會開啟另一扇窗。國中時期,就在同學抱著書本徹夜苦讀的時候,志不在升學的他,有一天赫然發現一個殘酷的生命程式,人類的死亡機率竟然是百分之百。換言之:面對死亡,沒有人有例外。這個驚人的發現曾使一個小小的國中生,對年老與死亡產生莫名的恐懼。這個少年時代的心靈震撼到了人近中年,仍然迴響盪漾。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住民影片中的原漢意識及其運用》(巴瑞齡著,2011)

藉由回溯臺灣電影與臺灣原住民之間的關係,以「原住民影片」作為分析文本,並從影像的產製脈絡與影像表現作為分析主軸,深入探討影片中的原漢意識是否能為原住民族群帶出更多新的出路。

電影只是媒介,將所有的影像文字轉換成真實的書寫文字,可以使後人對原住民族群有更深刻的認識。最終冀望促成語文教育中「族群」課題的深化,提供文化傳播與政策擬訂所需族群意識的參考資源,並成就新一波族群影片拍攝的構想。

作者簡介

巴瑞齡

1977年生,東大語教所畢,現任國小教師。

(《原住民影片中的原漢意識及其運用》,巴瑞齡著,台北巿:秀威資訊科技,2011。本館索書碼 148/7712。書介資料由出版社提供。)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