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_100709 

章家嘉 整理報導 / 葉聰利 錄影照相
時間:2010年7月7日下午4時 / 地點:本館電影教室


明星輕生的消息,就如他們的生活八卦,向來是媒體不會輕易放過的話題,但阮玲玉的生與死,相較於步其後塵的許多華人明星而言,具有更為複雜而沈重的意涵。由本館與台北電影節合作籌辦的「絕代風華阮玲玉」專題影展,除了精選一代影星阮玲玉十部難得一見的代表作進行放映外,為了探討阮玲玉在中國電影史的特殊意義,我們特地邀請知名影評人焦雄屏教授,及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二位研究員黎煜女士與白鶴女士舉辦一場座談會,討論這位一代巨星的電影美學,及她的電影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關係。

阮玲玉的電影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時間,卻拍攝了廿九部影片。她樸實真摯的表演風格使她一躍而紅,並為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女性塑造了難以磨滅的形象。阮玲玉的表演方式與多樣性成為中國三十年代電影的代表,中國電影也在此時開始走向寫實風格。她的作品大多是帶有社會意識的左翼電影,而其中所飾演的角色可說代表了「受到舊社會迫害、新社會解放」的女性形象。

除了阮玲玉左翼、「進步」的傳統形象外,關錦鵬導演在九0年代初的《阮玲玉》,帶給大陸一股懷舊的風潮,黎煜認為,這也正是近年來大陸欲二度發覺阮玲玉的原因。隨著意識形態的改變,從上海城市的現代化去重新了解阮玲玉,並在二次解讀這位巨星時,重新找出舊時代老上海的魅力,讓觀眾從被認為是物質主義至上的罪惡之都─上海中,重新發現她既摩登又古典的魅力。此外,阮玲玉也有一個充滿女性魅力的形象,如焦雄屏所言:「阮玲玉就是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歷史的一個符徵(Icon),是社會上永存的圖像」。

一九三五年的婦女節當天,阮玲玉服安眠藥而香消玉殞,在當時造成了社會極大的轟動,甚至有影迷因而「自殺殉葬」。阮玲玉出殯時,萬人空巷、人山人海,被紐約時報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葬禮」。後來,在同居情人唐季珊提供的遺書中,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字句。她的死因引起了各種臆測猜想,她生前與唐季珊、張達民的關係遭到大肆渲染醜化,這種對羶色流言的炒作,雖說是自古皆然的社會現象,但這種流風到了大眾媒體發達的時代更是愈演愈烈,甚至大文豪魯迅先生當時也寫了一篇《論人言可畏》的文章,痛斥這種黃色小報的歪風。

在談到阮玲玉遺書真實性時,黎煜提到研究阮玲玉有成的沈寂先生,沈寂在其著作中對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遺書提出質疑,他認為這封遺書中冷靜工整的字跡以及用字遣詞,皆與阮玲玉自殺前心境與文化素養不大相符。沈寂在一家小報上發現另一份遺書,內容大致是阮玲玉對唐季珊的種種控訴,暗指唐季珊的花心以及對女性的迫害,內容的用字與口吻似乎更符合阮玲玉平時的習慣。當時阮玲玉其實是可以在經濟上獨立自主的女性,但她卻從張達民到唐季珊,一直在找尋依靠支撐,白鶴認為,阮玲玉的成長環境就造了她柔弱的個性,阮玲玉扮演過的女性也往往是悲劇角色,她選擇了自殺逃避,跟影片內容與本身經驗是有關係的。

 第二份遺書引出了阮玲玉身份尷尬的問題,她的私生活受到男性主義的壓迫,與銀幕上光鮮亮麗,象徵社會進步女性的形象大異其趣,兩個情況的反差非常大,難以結合在一起。阮玲玉身處新舊女性身份的灰色模糊地帶,黎煜認為,阮玲玉一方面私生活受到張達民與唐季珊的壓迫,另方面又要極力維護她在銀幕上的神聖形象,一旦她發現再也無法彌補此一阮玲玉神話時,只好選擇了自殺一途。這段臆測呼應了先前焦雄屏提出的女性被物化的觀念,男女的不平等是屬於舊社會的罪惡。黎煜又認為,阮玲玉的自殺對阮玲玉神話重新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假如阮玲玉漸漸老死,也許就不可能有那麼多人感概,也不會有人會關注一個新女性在男性體制、小報體制下、在進步和非進步之間如何自處的問題。

中國三十年代重要的電影明星中,為什麼只有阮玲玉會再被重新發覺思索,除了她所代表的重要形象外,她的表演風格是最令人讚許、緬懷的。焦雄屏認為,阮玲玉的表演天份是非常樸實並帶有寫實主義的意味,「直覺」是阮玲玉表演中最高的天份,默片去除了聲音這個元素使得演員表演更顯重要,阮玲玉能夠精準地捕捉電影、演員與攝影機的關係位置,讓演技與攝影機鏡頭做出相呼應的效果。焦雄屏特別指出,在影片《神女》中,阮玲玉對於內心表演的動機都有深入的觀察,其中,阮玲玉飾演一名娼妓,她詮釋角色的姿態極為到位,焦雄屏說:「她那個神韻、走路的姿態、屌兒啷噹翹著腳抽著菸的模樣,顯示她對演員跟攝影機之間的位置是非常清楚的」。有人曾稱讚阮玲玉是感光最快的底片,也有人認為阮玲玉天生憂心的臉孔就是悲劇電影的象徵。焦雄屏認為,,阮玲玉的面貌是三十年代內憂外患的中國,非常清楚的歷史性的符號與象徵,她和她的電影見證了當時紛擾的中國歷史,她是性別的、歷史的以及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印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