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夠堅持:記侯孝賢、李烈與總統文化獎

 

記不得是哪部電影的台詞,或是哪個電影人的座右銘:「如果你夠堅持,世界將為你讓路」。侯孝賢導演十七日在第六屆總統文化獎的頒獎典禮上也說,拍片快四十年了,雖然拍的是很個人的電影,但是他覺得「很個人的電影,只要你堅持某種信念跟價值,它就可以影響到所有的人」。主辦總統文化獎的中華文化總會稱譽侯孝賢為台灣之光,因為他從一九八三年開始投資拍攝的《小畢的故事》,開啟了臺灣新電影的熱潮之後,執導的《風櫃來的人》(1983),以迄《紅氣球》(2007)「在國際影展上獲獎無數,深受國際影壇之肯定,國際媒體早已把侯孝賢與臺灣電影劃上了等號。」 (「文藝獎」得獎理由)。

文化總會讚揚侯孝賢「在藝術上的成就與堅持,已為臺灣電影樹立了標竿與典範,在在鼓舞了臺灣電影後起之秀」。的確,受到以侯孝賢為代表的台灣新電影洗禮和啟蒙的台灣新一代導演們,也深知這種堅持精神的重要。資深電影人、名作家小野日前在他的新書《翻滾吧,台灣電影》發表會上就提到,台灣電影在最近十年間,從二○○一年年產值僅七百三十九萬元,翻身到今(二○一一)年產值上看十五億,國片的崛起絕非一時運氣,它憑藉的是,電影人堅持拍自己故事、四處借錢苦撐、掌握自己的電影語彙,才能拍出「翻身奇蹟」。台灣電影人的關鍵特質就在於堅持。

侯孝賢說:「電影其實就是以假作真,再造一個真實,而這個『假』需要電影工業才能夠做得到,但是,台灣長期以來沒這條件,我們的『假』,是在現實裡面」,他說,你要去理解現實,有這種分辨能力就可以找到這種真實」。這就是台灣電影中可貴的現實主義美學和人文的精神根源,像是荊棘地上開出的玫瑰花格外的動人。但是侯孝賢也體認到,台灣電影工業要健全發展,最終還是需要良好的法規和機制。

侯孝賢以法國電影中心的做法為例,說明一個良善的立法可以支持一國電影工業的發展:「多年來,法國政府就立法從每張電影票抽取百分久十一的稅金,回到法國電影中心,做為導演和製片下一部片的啟動基金,因為這立法促成了法國電影的資金循環,法國每年至少有二百多部的電影產量」。這不是侯孝賢第一次倡議立法促進電影的必要性,而台灣的現實環境也存在推動立法的困難,但是他一有機會就鼓吹,充份展現台灣電影人堅持不放棄的特質。

今年獲頒總統文化獎(創意獎)的另一位電影人李烈,從一個出色的演員,在中年成功轉型為電影製片,第一部監製的電影《冏男孩》,獲二○○六年新聞局輔導金補助,首次跨入國內少見的兒童電影題材,結果票房成績亮眼,也從此開啟了改變台灣商業電影新營運模式的契機。李烈以改革、創新的方式,在接續的《艋舺》製作過程中,「成功將電影的元素『模組化』,像企業管理一般的營運模式,打破幾十年來『手工式』生產的本土片流程」(「創意獎」得獎理由),今年再以有別於前二部賣座電影的《翻滾吧!阿信》,呈現並關注臺灣青少年議題的另一面向,同樣獲得巿場熱烈的迴響。李烈成功地向台灣影人證明,台灣電影可以不依賴政府的輔導金存活,依然可有亮麗的未來。

侯孝賢和李烈,以及許許多多可敬的台灣影人的經驗,不斷地在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能堅持說台灣的故事,如果我們堅持靠電影特有的魅力吸引觀眾,世界一定會看見我們,觀眾一定會熱情回饋。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我們看到臺灣本土電影有了新的未來。(蕭明達/報導 徐昌業/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