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on ouvrait les gens, on trouverait des paysages. 

Moi, si on m’ouvrait, on trouverait des plages.” A.V. 

把每個人的心打開都會看到一處風景

把我的心打開,你就會看到這片海灘

 

 

沙灘上安妮 

THE BEACHES OF AGNÈS

 

★★★★★「偉大、充滿愛、振奮人心之作」 -- 芝加哥太陽時報

★★★★★「詩意、創意不停歇的回憶電影」 -- 村聲雜誌

★★★★★「令你想起純電影的動人力量」 -- 紐約時報

 

【艾格妮撿風景】【克萊歐的五到七】【幸福】法國新浪潮之母 安妮華達 的電影自畫像

2009年法國 凱撒獎 最佳紀錄片  全球影評人感動推薦,一部非看不可的電影

2 / 26 真善美 台北光點 新春帶您去旅行

 

跟著安妮華達去旅行,從威尼斯、巴黎、洛杉磯,到海灘

穿越歡樂、悲傷、相遇、別離,看見她對電影的愛,及對丈夫德米的戀

回到生命中曾擁有過的那片海灘,安妮華達用一貫獨有的風格創造了一幅電影自畫像。她將電影片段、照片、紀錄畫面搬上舞台,充滿她獨有的幽默與情感。這是一段關於電影、記憶、曖昧與真實的心靈旅行:看見華達從一個舞台攝影師,成為新浪潮的先驅、獨立製片人、裝置藝術家;看見她與傑克德米永誌不渝的愛情、她提倡的女性主義,與她在古巴、中國、美國的旅行;看見她童年的生活、常去的海灘、鄰居、家人、她的貓,還有從市集買回來的二手物件看似無關的片段,串連成一種對生命的溫柔珍視讓我們跟著華達獨樹一格的驚人眼光,來看這個自由且充滿好奇心的女人,傳奇的生命軌跡。

 

好朋友來串場:高達、凱薩琳丹妮芙、珍寶金、哈里遜福特、吉姆莫里森  

                       

 

 

  安妮‧華達 Agnès Varda 1928.5.30 攝影師、導演、藝術家  

  一個到了80歲還是能用可愛來形容的女人新浪潮的先聲

  法國影壇最重要的女性創作者改變影史無法忽略的身影

  她總是以睿智溫柔的眼光,挑戰偽善與人性的道德虛假的同時,

  卻又呈現一個寬容、瀟灑,對生命充滿熱情的視界。

關於導演

AGNES VARDA BIO FILMOGRAPHY

安妮華達,法國電影導演,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法國人,1928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40年為了躲避戰禍到了法國,在巴黎唸書。21歲就開始在亞維儂藝術節擔任劇場攝影師,並前往古巴、西班牙等地從事紀實攝影。

1954自編自導第一部劇情長片【短角情事 La Pointe Courte】,故事背景發生在華達生長的法國地中海小港塞特(Sete),由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操刀剪接,獨特的敘事結構及低成本的製片方式,被視為法國新浪潮的先聲。當時華達對電影了解得不多,對攝影器材也一知半解,但她對拍片的狂熱和旺盛的創作力,卻從一開始就令人驚豔。

1961年的【克萊歐的五到七 Cleo de 5 a 7】是華達最廣為稱道的作品,以一種幾近真實的報導方式,追蹤因為害怕罹患癌症而遊走於巴黎街頭的女主角,重新發現自己與發現世界的過程。而後【幸福 Le Bonheur】和【無法無家 Sans Toit Ni Loi】更確立她在世界影壇的地位

1962年嫁給秋水伊人的導演傑克德米Jacques Demy華達與德米是法國影史上最知名的導演夫妻檔,兩人鶼鰈情深,並育有兩子,1990年德米病逝,華達拍了宛如一部動人情書的作品【南特傑克 Jacquot De Nantes】,溫柔凝視丈夫的童年,細數那些她不曾參與的成長經歷。

安妮華達的影片向來蘊含著一股對生命的熱情與關注,有時則帶著實驗的傾向,兼具柔和、瀟灑、卻又大膽探索的特質。她是一位不斷向外開拓的藝術工作者,不斷吸納她所遇到的人事物,將其融匯成一種新的可能性。她不僅是一位影像的製造者、也是一位影像的愛好者。在她影片裡經常出現的風景名信片、牆上的複製畫與照片、街頭壁畫、雕像、圖像式的場景、電視節目片段。報導攝影出身的她,對人物臉部的表情尤其偏好。可以唯美地歌頌景緻,也從不忘記緊緊地貼近時事,也因此能夠在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開拓出一片寬廣的模糊地帶。

50年的導演生涯中,安妮華達共拍攝了33部作品,包括短片、劇情長片以及紀錄片,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

1961 克萊歐的五到七】 CLEO DE 5 A 7 (Cleo from 5 to 7)

1964 幸福】 LE BONHEUR (Happiness)

1985 無法無家】 SANS TOIT NI LOI (Vagabond)

1990 南特傑克】 JACQUOT DE NANTES (Jacquot)

2000 艾格妮撿風景】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The Gleaners and I)

Since 2003 錄像裝置作品馬鈴薯烏托邦】 video installations: PATATUTOPIA (Venise Art Biennale and Taipei Museum)

2009 沙灘上的安妮】 THE BEACHES OF AGNES

 

沙灘上的導演筆記

THE BEACHES NOTES OF AGNES

為什麼我在八十歲的時候突然想拍一部關於自己的電影自畫像? 這個想法是某天在南法海濱散步時冒出來的,我突然意識到這些不同的海灘影響了我的人生至深。海灘是一個線索,我選擇透過它們,來記敘我的朋友、家人、工作,以及人生中的枝微末節。

到了老年,很多人認為有必有重新細數自己的人生,蒙田的幾句話鼓舞了我執行這個拍片計畫,他說:「我曾經告訴我的家人及親友,他們總有一天會失去我(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他們也許可以在我的書裡發現一些線索,關於我的幽默及人生境遇,更進一步找回那些關於我的回憶。」我的孩子及孫子願意跟我一起進到畫面裡,跟我一起創造了夢想中的家庭場景。

朋友鼓勵我執行這個計畫,拍攝工作從我童年在比利時成長的海灘開始展開,內容除了重新攝製的畫面,還包括過去這些年來我的所有的創作。

電影中所呈現的,是我一生工作與生活的片段,使用了一些過去出現在我電影或紀錄片中的畫面,也放了我的攝影作品,有在亞維儂藝術節為韋拉Jean Vilar拍的作品、還有在中國旅行與古巴革命時拍的紀實照片。這部影片是我做為一個導演、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的人生風景縮影,用影像訴說自己的故事,比用文字來得更貼切。

然後還有我與傑克德米的相知相守、我們的孩子、兩人一起的旅行,還有他的疾病及死亡。這一份愛如此偉大,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也跟我的導演生涯密切交織在一起。

 

 

電影場景 The sets

重建房子的庭院、鯨魚、我開的道具假車及塞特海灘上的裝置,皆由法蘭奇狄亞哥Frankie Diago設計,我們從【短角情事】開始就是工作夥伴,直到現在。

 

拍攝時與地 Shooting, when and where

影片拍攝時間從2006年的八月一直到2008年六月,在世界各地很多不同的場景拍攝完成,包括比利時塞特、洛杉磯威尼斯海灘、南法諾穆提島(Noirmoutier Island)及巴黎。為了更切合影片的主軸,我還在巴黎的街道上,佈置了一個沙灘上的工作室,共運來六輛卡車的沙,傾倒在柏油路上。

 

比利時海灘的鏡子們 Mirror, mirrors in Belgium

電影的第一幕,我在海灘上放了數十面縱橫交錯、彼此映照的大鏡子,一群學生從沙丘間經過,這些鏡子反射了這些經過的人,北海強烈的風,也映照了我,一個電影自畫像的概念就清楚呈現出來了。在我的鏡子裡,我遇見其他人,我拍攝他們,瞭解他們,也欣賞他們。

 

塞特的船與水上競技 In Sete, les Joutes and boats

水上比力(Les Joutes),一種傳統的水上競技運動,在塞特盛行已久,每年的6月至9月,在運河上如火如荼地舉行。身穿白衣的比力者赤腳站在船頭,一手持盾一手持長槍,試圖將對方推下水。我就在塞特漁港長大的,常跟鄰居的漁民一起出去玩,早在1954年我就拍過這個活動,2007年我又回到這裡拍攝。曾經做過一個這樣夢,在一艘古老的帆船裡,我從塞特航行到巴黎的塞納河,電影重現了這個夢中的場景。

洛杉磯 Los Angeles

洛杉磯是一個充滿衝突與矛盾的城市,但是住在那裡卻我感到快樂,人很難遠離矛盾而活。這裡有遼闊的海灘,面向著太平洋。傑克在好萊塢的電影工作室拍電影,我則在洛杉磯拍著記錄片。他的離開像一本傷心的小說。然後我一個人回到這片海灘,與老朋友相聚。

 

諾穆提島 Noirmoutier Island

我在長長的海灘上走著,回想著生命中的愛與分享,面對著大海,這是一個適合安靜思考的地方。為什麼會想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當一個電影導演?小島的生活與面海的窗戶、童年夏天的小遊戲這些都啟發了我的電影靈感。1966年我想過要拍一部關於這裡的電影,但是計劃沒能成形,但是作為一個有美德的撿拾回收者,我把所有拷貝都保留起來,Christophe Vallaux設計了一個金屬結構的小屋,牆壁都由電影膠捲組成,我們蓋了一個電影愛好者專屬小屋!

 

現階段我的電影工作是? What’s the current state of my films

從【南特傑克】之後,我就沒有拍過劇情片了,除了短片【飛逝的獅子Le Lion Volatil】之外。然後我一直從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還用Video拍了一些短片,組成一個以心型馬鈴薯為主角的裝置藝術作品馬鈴薯烏托邦】。在【艾格妮撿風景】中,我已經簡單的亮相過了,這一次,我把我自己放進電影裡,在【沙灘上的安妮】扮演我自己,中間穿插了一些人生風景的速寫,有時候身在電影裡,反而能更往後退一步,看清楚真實的心靈。--A.V

安妮華達被稱為祖母的新浪潮,一個善意的好奇敬意,如果一個女人誰執導第一部故事片,她在26歲。出生於布魯塞爾,瓦爾達念文學,心理學索邦大學和藝術史在Ecole盧浮宮。她會本來想成為一個博物館的館長,但夜校課程攝影改變了主意。快速建立自己作為一個頂級排名仍然攝影師,瓦爾達成為正式cameraperson的阿維尼翁戲劇節和國立人民劇院,然後奉行一個攝影記者的職業生涯。感到鼓舞的是導演亞倫雷奈,瓦爾達電影導演讓她在1955年弓與La足尖Courte。她的電影在福克納短篇小說,她被吸引,因為它平行plotlines(一個定期的設備後,在她的電影)。同年,她陪同另一個未來新新浪潮的導演,克里斯標記,以中國作為視覺顧問,他星期日報...更多

 

製片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導演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劇本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劇本

安妮華達Agnès VardaAndré LubranoBlaise FournierVincent FournierAndrée VilarStéphane VilarChristophe Vilar

攝影

Julia FabryHélène Louvart、安妮華達Agnès Varda

剪接

Baptiste FillouxJean-Baptiste Morin 

音樂

Joanna BruzdowiczStéphane Vilar 

國家

法國

語言

法語

類型

紀錄片/傳記

級數

 

長度

110分鐘

發行

聯影/聯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tfa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